NDRG1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N-Myc下游调控基因1(N-myc down 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成员。有研究报道NDRG1蛋白是P53诱导凋亡所必须的因子。沉默NDRG1基因所造成的低表达会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对凋亡刺激因子的反应性。此外,NDRG1促进凋亡的功能在胰腺癌细胞中也得到证实。然而,上述研究均未对NDRG1促进凋亡的机制做出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ND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微创中心在2007至2014年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根据术前术后肿瘤分期对比,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治疗无效组(稳定,进展)。收集所有入组患者术后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DRG1表达水平,并由病理医师评分,将患者分为NDRG1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NDRG1和患者降期的统计学相关性。2.培养HCT116和SW620结直肠癌细胞系,构建NDRG1过表达和沉默细胞。在体外实验中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分子标记物。包括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结直肠化疗一线药物5-Fu和奥沙利铂,处理一段时间再次检测上述分子标记物。评估ND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DRG1过表达细胞当中的主要凋亡调控因子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探索NDRG1对凋亡调控的机制。4.免疫沉淀法检测过表达及沉默NDRG1对Bcl-2泛素化水平的影响。5.利用NDRG1过表达和沉默细胞系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在体内评估NDRG1的作用,印证体外实验结论。研究结果:1.共入组97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其中58例患者评估为治疗有效(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39例患者评估为治疗无效(稳定或进展)。在58例治疗有效患者中,39例(67.2%)的NDRG1表达水平为阳性。在39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中,18例(46.1%)患者NDRG1表达水平呈阳性。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NDRG1表达与化疗效果呈正相关。此外,NDRG1阳性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对于NDRG1阴性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使用奥沙利铂处理结直肠癌细胞,过表达NDRG1的细胞中,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PARP及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D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并可能通过促进凋亡提高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反应性。3.使用sh RNA干扰TP53基因后,在sh TP53细胞系中过表达NDRG1,并加药物孵育后再次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TP53的缺失导致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而NDRG1的表达能逆转TP53缺失引起的肠癌细胞耐药。4.ELISA结果提示,过表达NDRG1后,Bcl-2蛋白水平低。提示NDRG1可能通过调控Bcl-2实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5.过表达NDRG1后,Bcl-2泛素化水平及随后的降解明显升高,导致Bcl-2蛋白水平降低;沉默NDRG1则会引起相反的结果。6.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NDRG1过表达细胞(HCT116-NDRG1)形成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慢,瘤体质量低。NDRG1沉默细胞(HCT116-sh NDRG1)形成的移植瘤生长快,瘤体质量大。在另一组平行试验中,通过尾静脉注射奥沙利铂(5mg/kg),模拟新辅助治疗,结果显示NDRG1过表达移植瘤注射药物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对照组和沉默组相对于不注射药物的同种移植瘤,生长速度和瘤体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和意义: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NDRG1基因能抑制Bcl-2蛋白水平,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提高癌细胞对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结合临床数据表明,NDRG1与新辅助降期率及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呈现明显正相关。本研究首次从凋亡的角度解释了NDRG1基因对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并为NDRG1可能作为药物敏感标记物和预后预测标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乙酰辅酶A合成酶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2,ACS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在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标本中ACSS2的表达,结合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应用RNA干扰技术在肠癌
【目的】通过分析小样本高通量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并且结合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组织标本及组织芯片验证的方法,寻找胃癌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相关基因;评估候选基因DDX18基因在评估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并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DDX18基因对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开发胃癌治疗的可能新靶点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方法】(1)收集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于仁济
儿童白血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但是至今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清楚了解该疾病的起源和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研究发现,半数以上儿童白血病的起始突变是出生前起源,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白血病起始突变形成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对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肝脏造血细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易转移,对放化疗普遍不敏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重视胰腺癌相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但是胰腺癌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腺癌细胞对应激微环境的抵抗和适应依赖于多种复杂机制,而胰腺癌自身环境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胰腺其他细胞(比如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调控胰腺癌细胞应激微环境的关键性分子,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Palladin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二)Palladin参与吞噬的具体环节和机制研究。第一部分 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但它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靶向治疗治愈的疾病。临床上APL发病非常凶险,特别
目的:选择胰腺内、外分泌代表性肿瘤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胰腺导管腺癌潜在治疗靶点的挖掘和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为胰腺肿瘤治疗靶点和微创术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外分泌肿瘤中,免疫组化检测CUL4B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同时筛选CUL4B低/高表达细胞株;构建沉默和过表达CUL4B的胰腺癌稳转细胞系,结合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增殖活性变化、
Blimp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蛋白也称为PRDM1(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一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Blimp1蛋白功能异常可导致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受阻,继而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对于病人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一般只存在费城染色体这一个基因异常,当出现其他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急变。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两个基因异常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一个是在急性髓/T双表型白血病病人中克隆到的NUP98-IQCG融合基因,另一个是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球新发肿瘤第4位,而死亡率高居第2位。基因PBX最早是在前B细胞白血病中被发现,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虽然其在细胞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X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针对micro RN
目的基因工程小鼠是肿瘤研究中十分有用的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在前期胃癌基础研究中关注到以下三个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IRX1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DICER1核酸内切酶Ⅲ基因,通过调控micro RNA的加工与成熟过程抑制肿瘤;FBXW7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癌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和DNA损伤修复而发挥抑癌作用。为了探明IRX1、DICER1和FBXW7基因在胃癌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