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ing Gratitude Verball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 Pragmatic Study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语是人们用来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好处表示出感激之情的言语行为。在不同的语言文化里,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感谢语的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汉英两种语言感谢语使用的有关数据,从感谢语使用场合与影响因素、感谢策略使用等方面对汉英感谢语使用差异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迁移进行了分析。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框架,本研究设计了“语篇补全测试”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包含18种可能存在的情境,每一情景都对行为发生的背景作了描述,并假定这样的情景发生时,要求受试口头回答然后填写可能的语言表达及预期回应。问卷中社会距离、社会权力作为主要控制因素。  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收集数据时采取了以下步骤:第一,先请汉语、英语教师对问卷的情景进行评估,并据其意见进行调整。再将汉语问卷在10个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进行了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问卷的情景和描述进行了修改。第二,在2名外籍教师的帮助下,将修改的问卷翻译成英语,以确保每个情景和语言表达适合英美人的习惯并且与汉语效力相同。第三,将问卷发放给受试。总共3组60名受试参加了本次研究。20名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大学新生(汉语受试)填写了中文版问卷。20份英文版问卷发放给了已经通过大学英语4级或6级考试的受试(中国英语学习者)。另外20份英文版问卷发放给了来自讲英语国家的受试者(英语受试)。英语受试者的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征集。为了避免“语篇补全测试”问卷填写与口头汇报的可能差异,本研究中每组受试对象中有2名受试参加了口头汇报录音。  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本研究发现,汉英感谢语使用场合存在如下差异:英语一般不受社会距离及社会权力影响,而汉语感谢语使用受社会距离的影响较大,当言语行为参与双方社会距离很近、关系很密切的情况下,汉语中一般不会采用感谢语来致谢。另外,当受到表扬或恭维时,汉语中一般不使用直接感谢语。  根据Aijmer感谢策略分类,结合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本研究对感谢策略重新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汉英感谢策略使用。结果如下:  从总体策略使用比较来看,英语中表示感谢一般都采用直接感谢语“Thankyou”,而汉语中很多情况都只采用了间接感谢语,汉语间接策略使用的频率高于直接策略使用,而英语感谢策略使用则以直接策略为主。就具体策略而言,英语主要集中在直接策略A(直接对行为人感谢),同时使用间接策略D(对行为表示赞赏)和少量策略C(对行为人表示赞赏),J(表示承诺或报答)。而汉语中感谢策略的使用分布比较广,涉及到了所有的感谢策略。汉语中比较广泛使用的间接策略是策略J(表示承诺或报答),D(对行为表示赞赏),H(强调行为或行为人作用或自贬)。此外,在许多情景中,汉语根本不采用直接策略,而选择间接策略。  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数据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感谢语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语用迁移。首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感谢语使用存在情景迁移:当受到表扬或恭维时,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感谢表达都没有使用直接感谢语言;在社会距离很近的前提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不采用感谢语。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感谢策略时,仍然有语用迁移的表现:他们使用大量的间接策略,并广泛使用汉语中常用的、英语中不采用的感谢策略,中国英语学习者还直接使用间接策略来表达感谢。  致谢语言使用的比较也表明,在许多情景中,中国英语学习者都使用了类似于汉语的感谢语,有的甚至直接采用了汉语感谢语的翻译.  由于时间和受试人数比较有限,本研究只能得到以上初步结论。建议今后类似研究可以增加受试人数,并将外语熟练程度以及语用知识教学的影响纳入考察范围。
其他文献
期刊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客观上为翻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模式十分注重对情景语境和社会环境的研究,同时也很注意语篇社会功
期刊
评估设备:聚合与干燥设备rn短纤维及后加工设备rn长丝纺丝设备rn长丝后加工设备rn化纤长丝自动落筒等智能化物rn流包装系统rn化纤设备配件与附件rn本届纺机展化纤设备参展商
期刊
期刊
期刊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主要体现为“自助”。“自助”即自己感知周围的世界,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思想。然而,人往往崇尚传统,并且这种对传统的崇尚表现在其对书籍以及伟人的
白光勋(1537-1582)、崔庆昌(1539-1583)、李达(1539-1609),是朝鲜朝宣祖时期的三个汉诗诗人,他们推崇、学习中国的唐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汉诗作品,被称为“三唐诗人”。在韩国的
一九三二年,厄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
去年初,我在江门市大方园监理公司任项目总监。一日,经理找我谈话,要我速去某商业大厦工地任现场监理组长,并告知:该工程在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昨天施打管桩时,桩机突然起火,浓烟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