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家庭信息化金融产品的消费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5年年末,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的上网设备不断向手机终端集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30亿,超过90%的网民会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上网。不断改善的网络环境和迅速普及的手机上网,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市场需求的出现,形成了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发展热潮。传统金融行业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展业务,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小额贷款、金融理财产品及信息中介等金融服务,缓解了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投融资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随着城镇信息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家庭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信息化金融产品的出现有效缓解了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同质性较高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出发,详细介绍了家庭金融的相关理论,对金融信息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具体分析目前信息化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并根据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结合程度,按照功能将产品分为三类:支付结算类、投融资类和其他服务类,并对每类列举产品进行具体的阐述。不同特征的家庭对金融信息化服务的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已有研究,首先探讨了传统意义上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是否也对信息化金融产品的选择行为有影响这一问题。考虑到信息化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不同,并且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城镇居民信息化金融产品选择行为的因素,本文从信息化金融产品的特点出发,使用城镇地区的有关调研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信息化金融产品的使用现状,研究不同特征的家庭对信息化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为实证分析中解释变量的选取提供依据。实证部分,本文运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进行估计,对比分析了城镇居民信息化金融产品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家庭对信息化金融产品的选择行为有差异;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如家庭基本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对城镇居民信息化金融产品的消费选择有影响。此外,家庭资源禀赋状况对城镇居民选择信息化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影响最大,金融风险资产占比越高,家庭对信息化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越高。家庭基础通讯条件对城镇居民信息化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增加家庭教育投入,实现理性投资。通过提高家庭成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在金融市场能够做出合理的投资。第二、拓展金融产品投资渠道,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客户源优势,根据客户需求创新信息化金融产品,从而实现机构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推进城镇信息化建设,完善基础通讯设施。加强城镇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信息化进程,从而为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铁路财务管理存在的“决策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薄弱、财务监督滞后”等弊端也日益凸现。为了适应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
融资租赁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较高的租赁资产极大的限制了融资租赁企业业务的经营,根据租金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将租赁资产打包出售进行租赁资产证
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次从牛市到崩盘的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自然实验数据。为了探究融资融券业务究竟在这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分别对九个不同行业运用了面
大唐电厂某小区热力改造项目是集团公司及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更是沈抚连接带及沈阳东部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有着其特有的施工特点、难点,
现代传媒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为一种形象的竞争。作为电视媒体的各个频道,应树立起名牌意识,树立频道的名牌形象,以此赢得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探讨电视频道名牌形象的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商品交易中遇到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目前,大学生在消费群
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更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在2010年开始策划商品和服务的流转税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金融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助推下,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企业质量还是市场规模都不断攀升。由于新三板企业挂牌的门槛相对较低、上市时间短、股票
对碘的超热中子活化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方法在微堆上测定了血液1食品及土壤中的碘含量,计算了该方法对全血及血清中碘的探测下限。
对超细改性锌系抗菌剂在搪瓷生产中的使用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基本上不改变工厂现有生产设备及工艺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做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并找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