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美学中的自然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六朝时期,政治上极为黑暗、腐败,却是一个文的自觉的时代,人的自觉的时代。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人。魏晋美学中的自然具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界的自然;二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三是生命意义上的自然。王弼提出“名教”本于自然,以无为本,崇本息末,他认为“自然”可以统御“名教”,“无”或“自然”就是道,王弼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试图把“名教”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力图重建“名教”,维护即将崩溃的政治伦理秩序。阮籍认为“自然”高于“名教”,推崇“自然”,“法自然而为化”,将自然作为宇宙的本体,应用于社会领域,崇尚天人交泰,自然而然的社会。阮籍认为礼法是“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不遵礼法,“外坦荡而内淳至”,反对虚伪的“名教”。阮籍认为“自然一体,万物一体”,并将之应用于上下尊卑的人间伦理、乐论和五官身体中,力图为“名教”寻找先天根据,“陵天地而与浮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通过大人先生遨游宇宙而追求内在自然的无限。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任心”,“以人性从容为观”,强调仁义道德发自内心;嵇康的音乐理论强调以“和”为乐的本体,而乐的本体又出于自然;在养生论中,嵇康强调人的自然欲望,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合而为一。郭象则提出“自然与名教”统一,郭象认为自然就是名教,名教就是自然,取消了自然中的自由内涵;“名教出于自然”调整了“自然”和“名教”的矛盾;“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认为名教是块然自生的,名教中自有乐地,为了弥补对自由人格追求的缺憾,郭象提出了独化而逍遥的人生境界,以明“内圣外王之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陶渊明远避政治斗争中心,归隐田园,并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为后世士大夫塑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并塑造了两种人格,一是“久在樊笼里”所具有的儒家入世、济世人格,一是“复得返自然”的道家出世人格。卢梭提出自然人来对抗社会人,康德提出文化人、道德人来解决卢梭未能解决的人的二重性矛盾,人最终由社会人、自然人向文化人、道德人过渡。从此角度审视,魏晋美学中“名教”与“自然”之辩的实质是社会人、自然人向文化人、道德人过渡。王弼提出“名教本于自然”,力图以自然人来规范社会人;阮籍“名教”高于“自然”,力图用自然人来超越社会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也是试图用自然人来超越社会人;郭象“自然与名教”的统一,即重整名教,做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陶渊明则是自然人向文化人、道德人过渡的典型。魏晋美学中自然观实质回答了“人是什么”,王弼的圣人有情论的“圣人”,阮籍的大人先生,嵇康以自己的行动来践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格,郭象独化而逍遥的人格,陶渊明的“五柳先生”,都是魏晋士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在魏晋美学中,自然界的自然和生命意义的自然被赋予了自由的内涵,从而成了理想社会、理想人格和人的自由本质的象征。
其他文献
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远程教育的成败,所以它一直是远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网络课程的发展受到技术因素、所依赖的
目的:探讨天癸本质。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天癸乃天真之气化生的壬癸之水,是先天即有,与生俱来,具有生生之机,推动人的生长、发育与
事实证明,光网络的发展已经从技术驱动为主转变为业务驱动为主。而为了适应未来业务数据化、差异化和实时性的特点和要求,各种智能控制技术被引入到下一代光网络中来。自动交换
敏化TiO2纳晶太阳能电池是目前纳米技术和光电转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国外,M.Gr(?)tzel课题组已经通过了染料敏化TiO2纳晶太阳能电池(DSSC)的中试,国内外研究者对于DSSC的进一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大花三色堇与角堇及其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方法,本文以11份角堇和大花三色堇自交系及其杂交产生的30份F1代为试材,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对其进行了倍性鉴定,并
铁路运输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已经势在必行。铁路的高速化及重载化,大大加剧了车辆-轨道系统的冲击与振动;同时,
目的:了解社区65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上海杨浦区长白社区5 791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数据,其中男性2 578
为了简化多元位置相移键控(MPPSK)接收机的结构并提升其解调性能,给出了一种MPPSK调制器的实现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冲击滤波多路判决的MPPSK解调器实现结构.该解调器结构
<正>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伤寒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笔者经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配伍得当,疗效确实,对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所致的疾患,均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