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类电子穿梭体对地下水系统中砷/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As)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毒准金属,大同盆地是中国原始高砷地下水的典型分布区,该地区砷的迁移转化与微生物活动直接或间接触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地下水系统中广泛存在的金属还原菌可利用铁(氢)氧化物作为厌氧呼吸的末端电子受体,而铁(氢)氧化物的还原和溶解会导致As(V)还原为更具流动性的As(III)进入水体中。外源电子穿梭能显著促进微生物细胞外电子转移,从而影响微生物活动介导的As/Fe的迁移转化。本文以从大同盆地分离的土著细菌Bacillus D2201为生物材料,以砷/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核心探究了电子穿梭体蒽醌-2,6-磺酸钠(AQDS)的调控作用机制,系统地探究了在包含醌类电子穿梭体和含砷矿物的复杂地下水系统中砷/铁的迁移转化与环境因子(p H、竞争性阴离子)之间的作用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电子穿梭体AQDS和土著耐砷菌Bacillus D2201介导As(V)/Fe(III)生物还原机理。从大同盆地高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土著细菌Bacillus D2201中成功扩增出胞外砷还原ars C基因。随后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菌株D2201的胞外电子传递能力,发现0.5 m M AQDS能诱导电流密度增加10倍,而24μM As(V)的输入也能促进土著芽孢杆菌D2201胞外电流的产生。在批量微宇宙实验中发现AQDS能显著提升Fe(III)的生物还原效率。当Fe(III)作为唯一电子受体时,0.1-1.0 m M AQDS的添加使得Fe(II)生成的一级动力学常数比未添加AQDS时分别提高了2.3、3.4和4.4倍。不仅AQDS能加速Fe(III)生物还原;As(V)的添加也能诱导菌株D2201通过刺激电子供体丙酮酸盐消耗和增加谷胱甘肽生成,从而加速Fe(III)还原进程。2.电子穿梭体AQDS对载砷针铁矿生物还原及As/Fe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对不同p H值下细菌的培养发现,菌株D2201在p H 6.0时的OD600nm值超过p H 8.0时的两倍,酸性条件有利于菌株D2201生长繁殖,有利于As(V)/Fe(III)生物还原。随后,比较了三种类型的针铁矿,即纯针铁矿(Gt)、共沉淀砷-针铁矿(Gt-As)和吸附态砷-针铁矿(Gt*As)的生物还原反应活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Gt-As中-OH含量比例远低于Gt和Gt*As,暗示Gt-As携带更多的表面缺陷,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p H为7.0时,AQDS介导的Gt-As生物还原释放的Fe(II)含量是Gt和Gt*As组的2倍。此外,p H的升高抑制了针铁矿的生物还原效率和As/Fe迁移程度。AQDS介导培养9天后,p H为6.0、7.0和8.0时的Gt-As组中溶解态Fe(II)浓度分别为0.980、0.133、0.139 m M;对应溶解态As(T)含量分别为3.509、1.615和1.307μM。这说明AQDS能促进芽孢杆菌D2201还原载砷针铁矿并加速As/Fe迁移转化过程;其中结合态砷-针铁矿Gt-As具有最高的生物还原活性,且还原过程受p H值调控(p H值越高越难以被还原)。3.典型竞争性阴离子磷酸盐、碳酸盐输入会对电子穿梭体介导下载砷针铁矿生物还原及As/Fe迁移、再分配产生影响。10 m M磷酸盐和30 m M碳酸盐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菌株D2201的生长繁殖,从而保证更高的生物量参与到As/Fe的生物还原溶解过程中。10 m M磷酸盐输入时,三种针铁矿中,AQDS介导下芽孢杆菌D2201对结合态砷-针铁矿Gt-As还原后所释放、沉淀的Fe(II)含量最多。以p H=7.0为例,最终体系中还原生成的盐酸可提取态Fe(II)HCl含量分别为0.580 m M(Gt组),1.745 m M(Gt-As组)和0.589 m M(Gt*As组),但是各组中对应的溶解态Fe(II)dis含量均小于0.080 m M。XRD、激光拉曼等多种固相分析手段表明由于磷酸盐输入导致大量溶解态Fe(II)dis沉降并生成次生矿物蓝铁矿,而蓝铁矿的形成同样受p H值调控(p H值越高越难以形成)。蓝铁矿的形成又会造成砷的再吸附,Gt-As组中砷的迁移均呈现解吸附-再吸附现象,总砷含量与最高值相比分别下降了59.0%(p H=6.0)、53.7%(p H=7.0)、49.4%(p H=8.0)。Gt*As组中砷的再吸附百分比弱于Gt-As组,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0.2%(p H=6.0)、16%(p H=7.0)和10.3%(p H=8.0)。同样地,在30 m M碳酸盐输入时,p H值为7.0和8.0的Gt-As组中形成的次生矿物(蓝铁矿和碳酸盐绿锈)也对砷造成了明显的再吸附。磷酸盐、碳酸盐的输入会促进AQDS介导的针铁矿生物还原及As/Fe迁移;但随后诱导形成的次生矿物会再次导致As/Fe的再固定,砷迁移呈现典型的解吸附-再吸附现象。4.电子穿梭体AQDS对高砷沉积物中As/Fe生物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AQDS添加显著促进了沉积物系统中溶解态Fe(II)dis和盐酸可提取态Fe(II)HCl含量的增加。但同时添加典型竞争性阴离子磷酸盐时,磷酸盐会与Fe(II)离子结合沉淀从而抑制Fe(II)释放;另一竞争性阴离子碳酸盐输入则持续促进Fe(II)释放。砷的释放与铁的生物还原性溶解以及次生铁矿物形成密切相关。与Fe(II)dis释放相对应,AQDS添加显著促进了砷从沉积物迁移到水体中;但也触发了砷的再吸附现象,体系中添加磷酸盐和碳酸盐后砷的解吸附-再吸附行为更为明显。同时添加AQDS和磷酸盐导致沉积物中良好结晶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降低,对应非专性吸附态砷和专性吸附态砷含量显著增加。另外,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加入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溶解性有机质基质,释放出更多的生物源代谢产物和腐殖性物质,而这与沉积物中砷、铁的释放增强存在关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阐明了AQDS和As(V)对土著耐砷菌Bacillus D2201还原Fe(III)的促进机理。(2)揭示了AQDS介导下生物成因碳酸盐/磷酸盐次生矿物对As/Fe生物释放-再固定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醌类电子穿梭体对地下水系统中砷/铁生物迁移转化的影响,为今后高砷沉积物污染场地的绿色微生物修复治理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大洋通道是连接不同的大洋盆地或大洋盆地与边缘海盆地之间的狭窄通道,在地质学、海洋学、气候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今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直布罗陀大洋通道作为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水体交换的唯一通道,直接控制了两侧盆地的洋流与深水沉积体系的发育演化。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数据、IODP/ODP/DSDP钻孔资料、沉积物测试资料,本文系统研究了直布罗陀大洋通道两侧深水沉积体系发育演化特征,分析了其发育演化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巨大的能源潜力,能高效、安全的储运天然气而引起全世界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有效的提升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速率,有助于水合物储运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尽管如此,关于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合物形成内在机理却始终没有完全弄清楚。明确其机理,有助于新型高效的天然气水合物促进剂研发,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以及石油工业中深海油气的安全运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定量拉
学位
原生高砷地下水引起的健康灾难是世界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其造成的地方性砷中毒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砷甲基化过程作为地下水系统中砷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将毒性更高的无机砷转化为毒性低的甲基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砷的环境风险从而减轻对人体的毒害,有望成为调控地下水砷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砷的生物甲基化过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目前对湿地和水稻田系统中的砷甲基化过程的研究较多。通常认为微生物是砷甲基化过程的
学位
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目前被视为常规油气资源不断枯竭情况下必不可少的资源。要准确确定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需要深入了解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分布。而页岩(烃源岩)的油气资源潜力很大部分取决于总有机碳TOC含量。对有机质最常用的有机地球化学检测方法是岩石热解技术(Rock-Eval)。在本项研究中,利用这项技术对坦桑尼亚东南部曼达瓦盆地的三叠纪-侏罗纪Mihambia,Nondwa和Mbuo三套
学位
土壤被认为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最主要的储存库。进入土壤中的PAHs经过老化后,会形成不同的赋存状态。现有研究采用连续萃取方法将土壤中PAHs的赋存状态划分为生物可及态(也称可脱附态,主要采用非耗竭式的提取方法进行测定)、稳定吸附态(也称有机溶剂提取态,主要采用耗竭式溶剂萃取方法进行测定)和不可萃取态(也称结合态,主要指代耗竭式溶剂
学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地球生物灭绝事件。其后的早三叠世见证了漫长且曲折的生态复苏过程,环境和气候条件持续波动,并伴随着若干次次级灭绝事件的发生,生态系统在大灭绝之后约800万年的中三叠世安尼期才得以完全复苏。为了厘清二叠纪末大灭绝和早三叠世生态复苏的过程、速率、时限以及进行全球范围内生物环境事件的精确对比,高精度的生物地层时间框架是必不可少的。牙形石在大灭绝中没有发生显著的多
学位
第四纪以来海平面升降频繁,全球沿海地区经历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受此影响泥质海岸带分布大面积地下咸水,部分区域地下水盐分高于周边海水,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水盐来源识别及现代海(咸)水入侵过程,对于地下咸(卤)水沉积环境与演化模式并没有形成系统认识,而明晰地下咸(卤)水成因机理,对于掌握咸(卤)水分布和运移规律,进而防控咸水入侵、保护有限淡水资源有重要的理论
学位
地质资料是人类探索地球的认识积累和客观记载,是全社会的公共财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积累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应将其作为一项数据资产妥善管理并提供社会和公众获取使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存在“业务协同不足、数据保管分散、信息孤岛困境”等问题,需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地质资料资源汇聚和集成,促进地质资料信息利用和共享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温度和降水格局也在发生改变。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最复杂、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升温速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降水也在持续增长。以咸(盐)湖为主的青藏高原湖泊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敏感地响应着气候变化,表现出湖泊扩张和盐度降低的趋势。在冰雪融水增加、雨水冲刷、地下水汇入和氮沉降持续增长的影响下,湖泊氮输入日益增加,展现出硝酸盐、有机氮积累的特征。湖泊生境中孕育着
学位
海岸带是陆地与大洋的交界面,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持续地相互作用,海岸带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自然区域,也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目前,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于海岸带,因而,海岸带在经济、环境、军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十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海岸带地区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环境和人地矛盾问题,使得海岸带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敏感。国际上先后成立了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国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