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RG-I型柑橘囊衣果胶的肠道益生及降脂功效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酸性杂多糖,主要包含了三种结构域:均聚半乳糖醛酸聚糖(Homogalacturon,HG)、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Rhamnogalacturonan-I,RG-Ⅰ)和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I(Rhamnogalacturonan-II,RG-ⅠI)。商业生产中为了获得质量统一的果胶,生产者通常采用高温强酸的提取条件处理原料,得到的商品果胶通常是以HG结构域为主的,RG-Ⅰ结构域在该条件下受到破坏。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RG-Ⅰ型果胶具有更好的体外益生、免疫调节、抗癌转移以及调节慢性代谢疾病等生物活性。鉴于RG-Ⅰ型果胶在上消化道的不消化特性,其在宿主体内被肠道微生物发酵的特征及发挥生物活性的途径与RG-Ⅰ含量、中性糖含量、分子量、侧链长度及侧链连接方式等的相关性仍亟待研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绿色回收工艺,从柑橘罐头加工水中回收得到了一种以RG-Ⅰ结构域为主的柑橘囊衣果胶(WRP)。因此,本研究以WRP为原料,研究其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基于肠道微生物调节、代谢产物SCFAs变化及能量代谢调节三个方面,探究其对健康小鼠的肠道益生作用和对高脂膳食(HFD)诱导肥胖小鼠的肥胖抑制效果。本研究既可以提高柑橘加工业中废弃物的附加值,有利于环境保护,也可以为RG-Ⅰ型果胶在宿主体内的酵解特征及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RG-Ⅰ型柑橘囊衣果胶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以柑橘加工水中回收得到的RG-Ⅰ型柑橘囊衣果胶(WRP)为原料,采用自由基降解体系制备分子量较小的RG-Ⅰ型果胶(DWRP),并以商品果胶(CP)为对照,通过单糖组成分析、分子量测定、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一维氢谱核磁共振(1H NMR)分析,对三种果胶的初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SEC-MALLS-RI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对三种果胶的高级结构进行表征(链形态及链构象)。结果表明,三种果胶的结构特征分别为:CP是直链结构为主的大分子量(Mw:492.6k Da)HG型果胶(RG-Ⅰ摩尔百分含量:35.77%);WRP是具有高度分支链状结构的大分子量(Mw:531.5 k Da)RG-Ⅰ型果胶(RG-Ⅰ摩尔百分含量:70.44%);DWRP是具有较少分支的小分子量(Mw:12.1 k Da)RG-Ⅰ型果胶(RG-Ⅰ摩尔百分含量:56.29%)。(2)基于健康小鼠模型的RG-Ⅰ型柑橘囊衣果胶的肠道益生效果研究将上述3种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果胶分别对普通饲料饲养的健康C57BL/6J小鼠进行膳食干预。试验9周之后,观察小鼠体态等表观指标变化情况,并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盲肠及结肠内容物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变化,同时采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小鼠盲肠菌群进行16S rDNA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高RG-Ⅰ含量和低分子量能促进果胶的肠道益生效果。DWRP能显著(p<0.05)促进小鼠盲肠菌群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丰度,同时也显著(p<0.05)促进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及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的丰度,前者是RG-Ⅰ降解菌,后者是丁酸产生菌,均能对肠道健康微生物构成产生积极影响。而WRP干预小鼠的盲肠优势菌主要是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丁酸梭菌属(Butyricicoccus)等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 family)下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发酵菌。此外,通过不同组间小鼠盲肠与结肠部位的SCFAs含量对比,推测HG型果胶的发酵场所主要是盲肠,而RG-Ⅰ型果胶未能完全被盲肠微生物发酵。(3)基于HFD诱导肥胖小鼠模型的RG-Ⅰ型柑橘囊衣果胶的肥胖抑制效果研究将上述3种果胶分别以100 mg/kg·d的剂量对HFD诱导肥胖C57BL/6J小鼠进行膳食干预8周,通过肥胖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q RT-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结构特征果胶的肥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高RG-Ⅰ含量和高分子量的WRP具有最显著的肥胖抑制效果,且是通过肠道菌群结构调节和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两个方面共同完成的。高度分支链状结构和大分子量使WRP作为结构更复杂的底物被多种微生物酵解利用,从而促进富集肥胖负相关优势菌的互利共生。一方面,WRP能改善HFD膳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显著(p<0.05)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F/B比值至正常水平;促进肥胖负相关微生物Roseburia、Barnesiella、Butyrivibrio和Clostridium IV等的丰度;降低被HFD富集的有害微生物如Acetatifactor、Olsenella等。另一方面,WRP能上调UCP1蛋白及相关产热基因和棕色化标志物基因表达,促进iWAT棕色化以促进产热、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减少iWAT中脂肪的累积。
其他文献
罐藏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杀菌是罐藏食品必不可少的加工环节,其通过高温灭活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使食品达到商业无菌以实现较长的货架寿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热杀菌设备温度分布不均、罐头冷点位置难以确定,较难进行冷点温度的实时监测,且存在杀菌设备实际温度偏离控制温度等问题,因而无法实现热杀菌过程的精准控制,造成罐藏食品过度杀菌现象,导致食品品质降低及能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CO
2,2’-硫代二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简称抗氧剂1035),是一种硫醚类抗氧剂,也是一种受阻酚类抗氧剂,能产生分子内协同效应,比一般的抗氧剂如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醇酯(简称抗氧剂1076)等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效果。此外,由于其具有高耐候性、耐抽提性和良好的相容性等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聚烯烃、聚苯乙烯、尼龙、聚氨酯和ABS树脂等中。抗氧剂
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材料是指材料表面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滑动角小于10°的特殊润湿性能材料。超疏水材料具有自清洁、防腐蚀、油水分离、抗结冰、抗菌等诸多优良特性,因而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家蚕丝素蛋白材料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纺织、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尽管家蚕丝素蛋白作为织物,具有光滑的触感、良好的透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是浙江省特色果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果实。杨梅树枝叶繁茂,每年大量修剪废弃,长久以来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杨梅叶富含原花色素,杨梅叶原花色素(Bayberry Leaves Proanthocyanidins,BLPs)因其独特的原飞燕草素结构,展现其良好的抗氧化性,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巨大潜力。但BLPs亲水而不亲油,难以直接应用
海洋环境观测是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基础,而对海洋环境特征的检测、分析与跟踪一直以来都是海洋观测的重点研究对象。中小尺度海洋环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多变性,这对预报和跟踪海洋特征提出了重大挑战。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可以依靠科考船、浮标以及潜标进行观测,但测量范围有限且自主性较差,长期的海洋科考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相较之下,随着水下无人系统的发展,小型灵活的移动观测平台能
3-(2-氨基-2-硫代乙基)苯甲酸甲酯是合成新型磷酸盐运输抑制剂2-[[3-[[4-(2-羟乙基)-2-噻唑基]甲基]苯甲酰基]氨基]-5-(1-哌啶基)-,(2E)-2-[[4-氯-3-(三氟甲基)苯基]亚甲基]苯甲酰肼(BAH)的关键中间体,国内外需求大。文献报道的工艺路线是以3-甲基苯甲酸为初始原料,与甲醇酯化生成3-甲基苯甲酸甲酯,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
土壤养分亏缺是限制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为提高西南喀斯特区坡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贵州省黔西县开展了野外原位径流小区观测试验。通过该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覆盖率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不同秸秆覆盖率下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改良效果。共设6个秸秆覆盖梯度,玉米单作+秸秆覆盖(SM0—SM5,0
两河口水电站智慧大坝系统为我国首次应用,通过土石坝填筑智能化监控系统、反滤料精准掺配系统、电子验评系统进行信息化决策,实现施工质量可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关经验可供土石坝施工行业借鉴。近年来,我国土石坝工程逐渐向300米高度建设,土石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给坝体安全带来了新的考验,也对大坝建设管理,特别是工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期刊
杨梅(Myrica.rubra Sieb.et Zucc)是我国特色水果,营养价值丰富,香气独特浓郁。由于果实的成熟期短且不耐贮藏和运输,故杨梅清汁是一种近几年常见的加工产品,但果汁加工贮藏过程中芳香物质的逸散劣变,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围绕杨梅清汁的香气变化,运用感官评价、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GC-O)等技术,相互结合对不同压榨条件、不同
稗属(Echinochloa spp.)属于禾本科,在全球分布广泛,包括多个农业恶性杂草。同时多个种被驯化为栽培稗种,在亚洲等地种植。稗属物种之间形态特征相似,因此分类存在很大争议,进化关系仍然不够明晰。本研究基于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对稗属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注释等分析,系统研究稗属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了稗属不同种及其变种叶绿体基因组之间的差异,重建稗属系统发育关系。此外,基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