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研究了陕西果区苹果害螨的种类,调查了杨凌、礼泉、乾县、凤翔、眉县、洛川等地区苹果树上的害螨种群,明确了陕西果区苹果害螨种类主要有三种:(1)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isZacher;(2)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3)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Koch)。其中以山楂叶螨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二斑叶螨的分布与危害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二斑叶螨同时可以寄生果园杂草野荠菜、田旋花、车前草、灰绿藜、刺苋、酸模叶蓼和野豌豆等。这些杂草的存在,一方面使得二斑叶螨可以转移取食,躲避农药毒害,另一方面为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越冬场所。本文还通过冬季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了二斑叶螨越冬场所为果园杂草和苹果树老翘皮。越冬雌成螨在苹果树上的分布以主枝翘皮为多,其次是主干。提出果园防治二斑叶螨的同时,要注意清理果园中的杂草。该螨还可以在储存的果实上越冬,隐藏在果实的萼洼、梗洼处,随着果品的运输、销售传播、扩散,建议未发现该螨危害的果区加强检疫,防止通过流通渠道引进或输送虫源。 在光照16h、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通过室内用苹果叶片饲养二斑叶螨,分别组建了其在20℃、25℃和30℃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其种群倍增时间分别是4.2211d,3.8145d,3.8441d;实验种群内禀增长力分别是0.1642,0.1817,0.1803;净增值率分别是12.981,25.8632,12.9171。由其种群生命表所得出的种群主要指标可以看出,二斑叶螨在苹果上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 在室温25℃、光照16h、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组建了二斑叶螨在4种不同的寄主植物:菜豆、桃叶、苹果和凤仙花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二斑叶螨种群在四种寄主植物(菜豆、桃叶、苹果、凤仙花)上的内禀增长率rm依次为0.2105,0.1926,0.1817,0.1497。这表明只从rm角度来考虑,二斑叶螨在这4种寄主植物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以在菜豆上最好,在桃叶上较好,在苹果上次之,在凤仙花上最差。净增长率R0表示每雌经历一个世代可生产的雌性后代数。通过比较得出:二斑叶螨在苹果上的净增值率最大,为25.8632;其次是桃叶,为22.7517;再次是菜豆,为21.8684;最小的是凤仙花,为17.9241。由此可见,二斑叶螨在苹果上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其危害程度也相应的最为严重。 室内测定了4种常用杀螨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0%白红螨清可湿性粉剂和34%螨及时乳油对二斑叶螨抗性种群雌成螨的毒力,分别制作了其各自的毒力曲线,计算出了其LC50值分别为0.0876mg/L、1.2826mg/L、1.4412mg/L和19.8127mg/L。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1.8%阿维菌素乳油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防治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本文是关于中国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系统分类的研究论文。文中简要总结了叶蝉科(Cicadellidae)分类研究历史与进展,系统回顾了横脊叶蝉亚科的分类地位及分类沿革,世界及
苹果黑星病是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自1997年以来该病害在陕西省苹果产区持续危害发生,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在苹果黑星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已被公认是防治此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而了解我国小麦栽培品种以及重要抗源材料的抗病基因组成和遗
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苹果采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弱致病菌株先侵入寄主组织后诱发植物产生抗病性,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离子注入和
储粮昆虫与害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是顺应我国绿色储粮技术、提高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水平的发展趋势,在了解和分析当前我国害虫防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需求的基础上来研究的。
海洋微生物用于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不多,特别抗植物病毒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靶标,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海洋资源,获得具有抗病毒活性的
油菜菌核病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分布在世界各地,油菜菌核病在中国是油菜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油菜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选取103个采自湖北省不同地区和寄主的核
本文以IBMDB2数据库作为开发平台,根据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数据的特点组建了分类地位表、寄主表、形态特征图和生物学特性表,将寄生性膜翅目的中文名、拉丁名、定名人、寄主、形态
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简称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并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介
能与植物原生质膜上高度特异的蛋白受体结合从而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的分子统称激发子,其中从一些真菌菌丝细胞壁或培养滤液中提取的激发子尤其受关注。真菌激发子可被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