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视域下复译价值的探究 ——以《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为例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入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的就会出现诸多不同的语言规范。所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译者,或多或少会受到当时社会语言规范的影响,对于同一原著文本产生不同的解读与阐释。由此,复译本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学界虽不乏对复译的价值的探讨,但仍存在使用方法较为单一、涵盖方面较为有限、选取对象历时性不足等问题。本次研究跨语言、跨时代、跨学科,对时代语言特征等深刻内涵进行了领域性解读,期以充盈研究策略和方法、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参考,为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拓宽思路,对学界复译现象的研究有所贡献。本次研究选取《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三个文本发表时间相差至少十年,符合语言十年一代际的特点,且研究对象代表性强,为比较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文本参照。本论文以历时性分析为主要框架,选取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整合研究。分析特定历史时期语言规范的异同,展现历时视域下的文本变迁。将不同历史时期译者的复译文本特征与特定历史时期相关联,以展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本投射,进而探究历时视域下复译的价值。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除文本间的研究外,本次研究自建三个中文复译本语料库及原著文本语料库,在双语平行语料库研究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增强文本分析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取得了以下方面的结论:首先,复译文本在不同的时期因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现出语言的进化与改良。通过对句首标记、特殊句式、结构容量等方面的探究,呈现出复译本不断修正、完善的特点,体现出复译的必要性与意义价值。同时,复译本在创新与互鉴中不断超越,积极致力于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翻译”不仅是简单的“重复”,还具有更多深层的含义,其中包含着读者、译者等多方的衡量。特色词汇的使用、翻译单位的改变和副文本的添加等都展现着复译文本的创新性与不可替代性。这种创新既焕发了原著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了对译文读者的关照。第三,作为多重文化下的文化交流,复译还承载着培养新时代下本民族文化自信的使命。翻译不再盲目地追求或模仿他国的文化,而是更加关注本民族读者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复译本在弥合中西差异的同时,展现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其他文献
“不满”言语行为作为一种冲突类社会现象,常常发生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但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言语行为、面子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不满”言语行为进行多维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借鉴前人的研究,对“不满”进行概念辨析和说明,对不满言语行为作出界定,揭示不满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并对
通过对王毅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中的发言进行模拟交替传译,本篇报告旨在分析预制语块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作用。作为外交口译,本次实践具有信息密度高、涉及背景信息广、口译准确性和流畅度要求高的特点,给口译带来了困难。在处理这些困难时,可以提取并应用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是指一系列预制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具有相对固定,整体预制和易于提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预制语块进行案例研究,具体分析了预制语块如何应对口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口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相互交流的效果。对于口译质量评估,译文的连贯性是主要评估标准,因此衔接理论在口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衔接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对跨文化交流和口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口译报告旨在以口译实践为例,从衔接理论的角度研究口译中运用的口译策略。该口译实践报告主要从衔接理论和衔接手段的功能和意义入手,结合了交替的特点和英汉衔接手
学位
归侨侨眷出于种种原因回到国内生活,在国内的生活中因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造成部分归侨侨眷在生活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形成贫困现状。困难归侨侨眷带来的影响不只在于政府整体民生工程建设,归侨的身份还要影响国内国外其他华人华侨对国家的整体看法和认知。本溪市困难归侨侨眷有着自身的分布和形成特点,在帮扶困难归侨侨眷脱贫的工作中,有着本地区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政府侨务部门一方面提高困难归侨侨眷扶贫工作认识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赋权,青年亚文化边界逐渐泛化,青年亚文化受众规模不断扩大,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随之增大,青年亚文化正逐渐摆脱以往社会中的边缘地位,逐渐走入主流文化视野。传统的伯明翰学派研究认为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对主流社会的“仪式性抵抗”,并且最终会被主流文化收编。本文认为伯明翰学派研究青年亚文化的理论框架仍具有借鉴意义,但青年亚文化在如今互联网环境下不管是风格形成、抵抗的意义还是与主流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