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在海胆性腺挥发性风味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棘球海胆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属于名贵海珍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海胆性腺在热加工后,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产生和变化,对评价海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磷脂在食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关注,但是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光棘球海胆性腺为原料,研究加热(100℃)前后海胆性腺磷脂变化及其对挥发性风味形成作用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经液相-质谱分析在光棘球海胆性腺中共鉴定出23种脂质亚类以及1015种脂质分子,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磷脂约占总脂的90%,甘油酯约占总脂的8%。共鉴定出11种磷脂分别为PC、LPC、PE、LPE、PS、PI、dMePE、LdMePE、PAF、PMe和PG,其中PC和LPC含量最多,其次为PE。加热后海胆性腺中总磷脂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中LPE的含量明显增加,由0.08%增加到0.11%,推测是在加热过程中由PE水解产生。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海胆性腺总脂/磷脂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海胆性腺和磷脂中含有18种脂肪酸,主要由C14∶0、C16∶0、C18∶4n-3、C20∶1、C20∶2、C20∶4n-3和C20∶5n-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组成;加热前后总脂/磷脂总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加热后C20∶4n-6和C20∶5n-3含量的减少表明,脂肪酸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降解。
  2.在此基础上对海胆性腺油脂氧化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发现,TBARs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这一结果证明了海胆性腺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降解反应;美拉德反应中间/最终产物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表明在加热过程中海胆性腺发生美拉德反应,这两个反应都会生成挥发性风味物质。
  3.根据LipidSearch脂质数据库对加热前后存在显著差异的磷脂分子种分析发现,在加热后LPE(20∶3)+H、LPE(20∶2)+Na、LPE(20∶4)+H、LPE(20∶5)+H和LPE(22∶6)+H含量均显著增加,推测是由含有相同脂肪酸侧链的PE分子水解脱掉一条脂肪酸链生成的,脱掉的脂肪酸链继续发生反应生成小分子挥发性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对海胆性腺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海胆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对加热后海胆风味形成起关键作用的为具有果香味的E-2-壬醛、苯乙醛和乙酸己酯,糯米味的壬醛,柑橘类清香的辛醛和E-2-辛醛,坚果香的3-甲基丁醛,清香和蔬菜香的庚醛、己醛和E-2-己醛,以及具有烤土豆香气的2-戊基呋喃;对磷脂加热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关键挥发性有机物为E-2-壬醛、苯乙醛、乙酸己酯,辛醛、E-2-辛醛,3-甲基丁醛、庚醛、壬醛,以及具有乳酪味的2,3-戊二酮,表明磷脂源的E-2-壬醛、苯乙醛和乙酸己酯,辛醛和E-2-辛醛,3-甲基丁醛和庚醛均可对海胆风味形成起作用;其中3-甲基丁醛的ROVA值远大于1,对海胆特征风味形成起关键作用,而磷脂源3-甲基丁醛增加明显,从0.63%增加到3.49%;由此可以推测,加热后海胆中产生的3-甲基丁醛主要来自磷脂的氧化降解。
其他文献
运动是人类存活、劳动及对外交流的必备功能,但常因疾病或意外而受损甚至丧失。脑卒中(Stroke)是我国与全球第一致残疾病,其低龄发病、高障碍后遗、特长病程折磨和巨大医资消耗令社会不堪重负、难以防治。因此,卒中康复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传统康复训练难以诱导患者主动操控肢体的皮层-肌肉耦合,尤缺镜像神经元与神经可塑机制配合,导致康复效果受限。近年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
学位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一重要成员,基于核苷酸序列差异可被分为四个血清型(DENV1,2,3,4)。DENV每年可导致全球4亿人感染,2万人死亡。DENV特异性抗体可为DENV感染诊断和疫情防控提供支持。DENV的表面抗原E蛋白是介导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主要抗原,其胞外区分为三个结构域(Ⅰ,Ⅱ,Ⅲ区),E蛋白Ⅲ区又是DENV诱导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的重要靶位。
学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介导初级感觉输入的DRG神经元在感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我们使用膜电容检测的方法,研究了DRG神经元胞体的钙依赖性的分泌释放过程.通过结合显微荧光测钙的方法,在DRG神经元上发现了糖皮质激素对外钙内流和钙依赖性分泌释放的快速抑制作用.研究了β-淀粉蛋白肽对胞内钙稳态平衡和钙依赖性分泌释放的调控作用.所有这些对DRG神经元胞体的钙和分泌调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的理解在神经元损伤、体内病变和
学位
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绿霉病是柑橘果实在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严重且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阶段,控制柑橘果实采后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化学杀菌剂,但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已使人体健康和环境受到了威胁,且提高了病原菌的耐药性,因此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目前,寻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无害的物质或方式来代替或减少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 )养殖、加工国,在生产鱼片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罗非鱼加工副产物,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率较低,不但造成了生物资源浪费,也为环境增加负担。本文以罗非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采用脱腥、熬煮、美拉德反应等工艺制备具有天然风味的水产调味料,以期为罗非鱼加工业及调味品制造业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筛选一种简单高效的脱腥剂,用于
学位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水产资源,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克氏原螯虾的产量逐年增加,克氏原螯虾的贮藏保鲜成为市场的需求。传统的贮藏保鲜方法有一定的缺点,因此新型贮藏保鲜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浸液式急速冻结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其在克氏原螯虾冷冻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使用浸液式急速冻结的克氏原螯虾在-18℃冷冻贮藏30d后与常规冷冻的克氏原螯
褐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和酚类,这两类天然产物均被证明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褐藻中的酚类物质在褐藻多糖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多糖共同析出,形成复合组分。本论文针对褐藻中的多糖—酚类复合物进行了制备、组成分析、抗氧化活性检测以及结构分析,并初步推测了复合物的形成机理。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针对羊栖菜、马尾藻和苷苔三种褐藻中的多糖-酚类复合物进行了乙醇分级制备,考察了各组分的总糖
高白鲑(Coregonus peled)属鲑科(Salmonldae),白鲑属(Coregonus),自然分布于高纬度的河流或湖泊中,为典型的冷水性鱼类,近年在我国北方高原湖泊增殖放养取得成功。高白鲑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肌肉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在捕后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在内源蛋白酶降解、脂肪和蛋白氧化及腐败微生物的作用下而发生肌肉软化和变质腐败,严重制约了
学位
作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海产资源,扇贝拥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本文以扇贝为原料,对其用不同条件进行蒸煮,采用酶解法提取多糖,得到8组不同蒸煮条件的扇贝柱多糖。对不同蒸煮条件的扇贝柱多糖从基本成分、结构分析、体外消化吸收以及抗氧化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蒸煮条件的扇贝柱多糖中3%加盐量、蒸煮6min的扇贝柱纯度最高,为55.50%。新鲜扇贝柱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4.86%
学位
海参加工过程中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本文以大连三个产地刺参为原料,分析其基本营养成分,建立并优化了海参多糖的提取条件及蛋白脱除的方法,分析了多糖的红外图谱和抗氧化性;进一步采用四种加工方式处理海参,即一次酶解、沸水漂烫、冷水浸泡和二次酶解,研究加工方式对海参多糖等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二次酶解的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工艺优化,分析了四种加工方式的的多糖等含量、多糖的单糖组成、红外图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