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N”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够”与某些名词结合后,呈现出了某些显著的特异性,如名词呈现为描述义而非指称义、“够+N”整体语义不透明等,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三个平面为理论指导,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够+N”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分别对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对“够+N”的成分性质和结构的句法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构中的“够”是动词,表示“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标准”;结构中的“N”发生了非范畴化,失去了原型名词所具有的一些典型特征。结构的句法功能多样,以充当谓语和定语的情况居多,还可以作宾语、补语、主语和复句中的分句等。
  第二章主要是对“够+N”结构的语义进行描写与解释,包括N的语义特征和整体结构义。N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呈现描述性语义,名词自身的语义特点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因;表中性义的 N发生语义偏移,这主要是语义浸染现象的具体表现;在性质量度上,超过社会平均值。“够”与“N”的组合实际是语义之间的组合,“够”对“N”的语义呈现具有导向的作用,“N”必须具备与“够”相和谐的某种语义共性。“够+N”的结构义为:说话人对言谈对象的某个属性进行主观评价,认为该属性超过了一般程度,达到了高程度的N的性质状态。此外,论文还对“够+N”与“很+N”的语义共性与语义差异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探究“够+N”结构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在语用功能方面,主要考察了结构的焦点显现情况和适用语体范围。它通常是说话人想要重点传递的焦点信息,主要以自然焦点的身份出现,在语流中可以通过重音的方式将焦点内容凸显出来。它在口头语体中使用得最为频繁,在书面语体中也有运用。“够+N”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补足现有表达方式的空白与缺欠;表述简洁,同时蕴含丰富的信息;含蓄委婉,能够将说话人评价立场的最终判定权交给听话人/读者。
  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宪法的命运同国家的发展人势紧密相联,宪法文本的变迁,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状况。少数民族权利在国家宪法中,片据重要地位,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直接影响着国家对民族事务的处理,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十五部宪法都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出了规定,但是受时代背景和执政者的民族认识的影响,历部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又各不相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发展权是一个基础性的、综合性的人权概念,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权、社会发展权、文化发展权和政治发展权。这其中,经济发展权是主要内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东西部的差距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也多分布在西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下,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关系日益密切,使得新疆的民族关系不断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千方百计的向新疆渗透,不断的制造恐怖事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新疆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石河子乡六宫村是新疆石河子市一个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ский,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其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信誉,被认为是“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著作被称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不断的进行了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教育观点,并做出了新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仍具有当代性,尤其是道德教
本文回顾了信息的特性和规律、信息行为以及信息成本和沉没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人们在信息产品的共享过程中会受到沉没成本和复制成本的影响,从而违背信息的不灭性,表现出行为上的非理性。文章通过三个研究验证了该假设。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沉没成本对于信息接收行为和信息给出行为的影响。研究三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沉没成本和复制成本对于信息给出复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沉没成本影响人
学位
安全文化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安全文化的概念、内容结构的分歧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已有安全文化概念和复杂技术系统安全控制因素的分析,将安全文化界定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供电企业进行深度研究,探析电力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编制具有高信效度的电力安全文化评价
学位
本文以《王梵志诗》中的代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对比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王梵志诗》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与疑问代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共时对比方面,将《王梵志诗》代词与敦煌变文代词进行对比,发现两部文献代词的共性。进一步地,将《王梵志诗》中的代词与以《宋书》、《世说新语》所代表的中古汉语时期代词以及以《清平山堂话本》为代表的近代汉语时期代词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呈现《王梵志诗》代词的特
学位
唐大历、贞元时期,律赋与进士科的联系紧密,其形式的要求原是为了取得评断的客观性,但在规矩越来越严密的情况下,其原本良善的立意逐渐被扭曲,甚至偏离了文学“言情”的根本,故元明两代直斥“唐无赋”。时至清代却又以为“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王芑孙更是将诗和赋共同视为唐代兴盛的文体,认为唐赋在赋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扭转了以往“唐无赋”的看法。白行简为中唐律赋五大家之一,《全唐文》所载录其赋十
学位
唯选构式“NP不XP谁XP”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分布范围广,颇具独特性和能产性,能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认定,然而,学界对该构式的研究还存在些许空白,部分观点还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将“NP不XP谁XP”置于构式视域下,主要从语法、语义、语用及形成机制这几个角度进行重新考察。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陈述选题的意义,梳理构式语法理论、现代汉语反问句以及与唯选构式“NP不XP谁XP
学位
自人类诞生以来,灾难便形影不离,与其他文明相比,诞生于黄土地上的文明经历了更多的磨难。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最早的记录了灾难的发生。灾难神话在我国形式众多,类型丰富,通常情况下我国对个体灾难形式研究较为多见如洪水灾难,而以灾难本身为母题的叙事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文章以上古时期的灾难神话为研究对象,运用母题分析法讨论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母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叙事特点,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重要影响。文章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