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诗》代词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王梵志诗》中的代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对比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王梵志诗》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与疑问代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共时对比方面,将《王梵志诗》代词与敦煌变文代词进行对比,发现两部文献代词的共性。进一步地,将《王梵志诗》中的代词与以《宋书》、《世说新语》所代表的中古汉语时期代词以及以《清平山堂话本》为代表的近代汉语时期代词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呈现《王梵志诗》代词的特点。
  共时层面上,发现《王梵志诗》与敦煌变文所处的唐代,其代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共性。一方面,就人称代词来说,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分别以“我、你、他”为主,优势人称代词用法多样,形式灵活。己称代词方面,形成了以“自”为主的己称代词系统。另一方面,从指示代词角度看,“此”在这一时期是占据优势地位的近指代词,且近指代词系统有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两大层次;远指代词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分的远指代词系统。
  历时比较层面,《王梵志诗》代词系统具备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时期过渡的特征,即《王梵志诗》向上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词的用法与特点,向下,出现在近代汉语中的代词特点也能够在《王梵志诗》中见到。就人称代词来说,《王梵志诗》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己称代词、统称代词与旁称代词。《王梵志诗》的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已呈现出“我、你、他”三足鼎立的面貌。但个别人称代词仍然是中古汉语用法的遗留,如“余、汝”。己称代词方面,“自”仍是占据优势的己称代词,而“自”显著的成词现象也显现出近代汉语特征。从指示代词方面来看,《王梵志诗》中的近指代词、远指代词也显示出过渡特征。从《王梵志诗》的优势指示代词来说,近指代词中的“此”与远指代词中的“彼”在中古汉语时期也同样占优势。而此期的“此”大量成词,双音节趋势明显,远指代词“那”的出现都是《王梵志诗》已经向近代汉语演变的例证。疑问代词以“谁”系、“何”系疑问代词为主。此期的疑问代词出现了大量的由“谁”、“何”构成的双音节形式。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了乡镇基层政权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作为国家行政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地方行政建制,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乡镇政权的建设和运行能否适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关系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大事。乡镇政权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当前的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弊端:乡镇基层政权的组织制
新时期,肩负“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积极发挥好“三大作用”,即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作为中央对兵团的具体要求,成为兵团在新形势下的一项战略任务。  纵观兵团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在不同时期都在践行“为各族人民多做好事”的要求,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场是贯彻实施国家民族文化政策的宣传高地,是展示兵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沿窗口,是构建和谐兵地关系、民族团结和屯垦戍边教育的文化空间。兵团广场文化是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兵团广场文化建设,是对兵团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有益探索。本论文综合运用民族学、民族理论政策、民俗文化学、民间文艺学等多学科理论,以兵团军垦文化名城——八师石河子市为例,通过对八师石河子市广
本文对新疆的军户农场二连和石河子乡六宫村的回族婚育观状况进行研究、比较、分析,通过对新疆兵地回族婚育观的比较和研究,发现两地的异同,总结出原因、变化的过程。随着回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宣传实施,回族对婚姻制度和生育政策的认同不断加深,使其婚育观发生较大变化。  通过新疆兵团与地方回族婚育状况的分析,有利于回族在婚育观方面的改善,使地方回族婚育观上能吸收和借鉴
学位
宪法的命运同国家的发展人势紧密相联,宪法文本的变迁,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状况。少数民族权利在国家宪法中,片据重要地位,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直接影响着国家对民族事务的处理,事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十五部宪法都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出了规定,但是受时代背景和执政者的民族认识的影响,历部宪法对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又各不相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发展权是一个基础性的、综合性的人权概念,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权、社会发展权、文化发展权和政治发展权。这其中,经济发展权是主要内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东西部的差距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也多分布在西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下,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关系日益密切,使得新疆的民族关系不断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千方百计的向新疆渗透,不断的制造恐怖事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新疆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石河子乡六宫村是新疆石河子市一个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ский,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其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信誉,被认为是“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著作被称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不断的进行了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教育观点,并做出了新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仍具有当代性,尤其是道德教
本文回顾了信息的特性和规律、信息行为以及信息成本和沉没成本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人们在信息产品的共享过程中会受到沉没成本和复制成本的影响,从而违背信息的不灭性,表现出行为上的非理性。文章通过三个研究验证了该假设。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沉没成本对于信息接收行为和信息给出行为的影响。研究三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沉没成本和复制成本对于信息给出复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沉没成本影响人
学位
安全文化是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安全文化的概念、内容结构的分歧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已有安全文化概念和复杂技术系统安全控制因素的分析,将安全文化界定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供电企业进行深度研究,探析电力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编制具有高信效度的电力安全文化评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