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脂蛋白A-1水平对创伤严重程度的评价及其对创伤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急性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其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探究血清ApoA-1水平对急性创伤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EICU收治的经过筛查符合入选标准的166例急性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临床诊断、既往史、姓名、性别、年龄、创伤机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遭遇创伤后24h内测定患者血清ApoA-1水平并予以记录,根据血清ApoA-1水平将患者分为低ApoA-1组(≤0.88g/L)和高ApoA-1组(>0.88g/L);根据I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即轻伤组(66例,ISS<16)、重伤组(56例,16≤ISS<25)、危重伤组(44例,ISS≥25);临床观察结果包括ICU住院天数(Length of stay in ICU,ICU LOS)、总住院天数(Total length of stay,Total LOS)、呼吸机使用率(Ventilator rate)、呼吸机使用天数(Ventilator days)、院内感染发生率(The rate of N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急性创伤患者血清ApoA-1与I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不同创伤组间的血清ApoA-1水平有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运用LSD法;采用t检验对各ApoA-1组间ICU LOS、Total LOS、Ventilator days有无差异进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各ApoA-1组间Ventilator、The rate of NI有无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关于ApoA-1的ROC曲线,以检验ApoA-1对急性创伤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创伤患者血清ApoA-1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4;P<0.05),各创伤组间的血清ApoA-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785,P<0.05),其中该差异在轻伤组与危重伤组间表现最为明显(P<0.05);低ApoA-1组和高ApoA-1组相比,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均存在显著差异(t=2.586,P<0.05;t=2.620,P<0.05;t=3.290,P<0.05),两组间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χ~2=21.481,P<0.05),但呼吸机使用率差异不明显(χ~2=3.6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伤后24h内血清ApoA-1水平低与院内感染发生相关(P<0.05)。结论:急性创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ApoA-1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创伤越重,其血清ApoA-1水平往往越低。对于较高ApoA-1水平的急性创伤患者而言,其住院期间预后往往好于较低者,创伤早期血清ApoA-1水平对于创伤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工作可能有所指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晶状体异位是指由于悬韧带发育不良导致的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是微纤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晶状体悬韧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FBN1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微纤维结构异常,并且与广泛的临床表型相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鉴定了一个全新的FBN1基因错义突变,它在一个中国家系中导致了迟发性的晶状体异位。研究方法:8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同一个家族成员被招募,其中包括4名晶
目的:通过光化学作用建立大鼠视网膜水肿模型,探讨相关机制及应用。方法:通过532 nm激光激发Erythrosin B发生光化学作用建立大鼠单纯视网膜水肿模型,分别于0、1、2、4、7、14天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照相(FP)等检查方法观察视网膜厚度(RT)、荧光渗漏以及视网膜形态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组织VEGF浓度
目的:通过眼底彩照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病变的特征及分型,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特征、分型及与视网膜劈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2017年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16例(174眼)高度近视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了一般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轴测量、屈光度测量、眼底照相和OCT扫描检查。黄斑病变
目的:眼震是眩晕病人最为常见的体征,定量分析眼震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眼震定量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类型眼震之间的比较和对眼震机制的深入探讨更为少见。本研究对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重嵴帽和轻嵴帽等水平性位置性眼震和前庭神经炎自发性眼震的客观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深入探讨可能的机制,为具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1.使用视频眼震图记录并分析水平半规管轻嵴帽患者的眼震参数,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
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现状,研究其牙周状况及特点,探索牙周炎相关影响因素,指导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为针对性地开展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以及问卷调查,对指数牙的相关牙周指标进行检查和计分,包括探诊深度
目的:评价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方法对提高椭圆形根管预备质量是否有效。材料和方法:选择一颗椭圆形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并制作3D打印牙模型。选取20人对其进行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后,实验组(10人)接受数字化图像引导,对照组(10人)接受CBCT影像引导,分别对原预备根管再次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及计算机软件进行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比较两组经引导后,在根管清洁度、最小壁厚和偏移度的改变
目的:旨在构建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实现基本数字化流程,对数字化咬合板进行临床评价,为实现数字化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1.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构建。应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并记录颌位关系及下颌运动参数;应用齿科三维扫描仪扫描建立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咬合板CAD设计;采用快速成型打印软件和设备完成数字化咬合板制作。2.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临床初步评价。设立
目的:探讨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研究不同乳酸变化趋势对乳酸异常的危重症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同时寻找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指标,探讨初始乳酸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患者,其中24小时内乳酸持续异常
目的通过基于重症医学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一方面探索数据库挖掘及数据处理方式,另一方面解决相应临床问题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重症医学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工作,得出相应结论。结果第一部分酒精滥用与非酒精滥用的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微生物学差异酒精滥用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更高(47.1%vs 52.7%,P<0.001)。对于血液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