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sj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好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追寻的重要主题。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哲人、思想家们对“美好生活”进行锲而不舍地省思和勾画,绘就出各具特色的“美好生活”图景。古希腊哲学家们注重向内探求,把“美好生活”等同于“良善生活”,把行为合乎“德性”和获取“智慧”作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手段,并将“至善”当作“美好生活”的最终目的。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古典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的现代需要及其满足。个人主义立场始终在近代西方哲学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到显性或隐形的作用和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提出创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方案,但依旧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马克思超越以往哲学家所提出的“美好生活”思想的向内性与思辨性局限,站在纵观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对未来社会人的完美生活作出科学设想和形象镌刻。马克思所设想的“美好生活”是现实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根基之上,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利益,并利用自由时间进行自觉劳动,不断满足各方面需要,进而达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状态。马克思“美好生活”的构建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同步发展的。因此,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是解构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个体与社会共生共存的真正共同体形式。在真正共同体中,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及其自身发展需要将得到满足。并且,不断产生的新的需要又会成为推动“美好生活”进一步完善的动力源泉。随着受资本主导的非自愿的劳动分工体系的消除,人的劳动活动成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自由时间增加,劳动实现彻底解放。在未来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里,个人将摆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异化状态,实现自我才能的充分发展和自我的不断完善。马克思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建构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在对形而上学、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过程中,发现唯物史观的建构方法、无产阶级这一建构主体以及私有财产这一根本建构阻碍。正是基于此种建构逻辑,与其他哲学家所构想的未来生活方案相比,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显现出鲜明的前瞻性、超越性和革命性。立足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人民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时代任务。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作为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的理论渊源,对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作用。首先,需要澄清社会中有关“美好生活”的多个认识误区,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科学的美好生活观,从思想源头清除威胁美好生活构建的因素。其次,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对美好生活的引领作用,着力突破新时代美好生活所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最后,要采取积极的美好生活建构措施。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奋斗目标,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劳动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和谐统一的生活共同体,加强社会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汇聚起全社会共同构建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全体人民参与到美好生活构建实践中。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定能在中华大地上实现“美好生活”版的富春山居图。
其他文献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基金种类不断丰富,资金规模持续扩大,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基金公司至今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吸纳个人投资者的闲散资金,运用其专业的投资水平进行集中化管理,降低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门槛,提高投资管理效率,充分运用了资金优势。根据投资标的和募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基金分为不同种类,本文将公募基金作为
学位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我国在绝对贫困治理中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就此得到了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在正是我国由脱贫攻坚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阶段,相对贫困的治理是这一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然而相对贫困的隐蔽性和相对性导致其识别标准模糊、统计测度困难、治理对
学位
音乐同语言一样具有意义,是人类沟通交流意义的一种媒介,理解音乐意义是人类使用音乐的重要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对音乐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音乐训练背景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也是不同的。音乐训练是否影响人类对音乐意义的理解,音乐专业人士是否比非音乐专业人士更具备对音乐意义的理解能力?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意义的理解上有何异同?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研究梳理可以总结:在研究对象上,以往
学位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可引起不同动物呼吸道感染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的重要病原菌,给肉牛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炎症小体是细胞质中的多种蛋白质组装而成的复合物,在宿主防御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介导先天免疫,并与多种自身炎症、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随后触发的caspase-1激活更是
学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根本特征,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学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孤立、封闭的状态逐渐走向交流、开放的过程,走向世界历史是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发展形势复杂,如何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期为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意义和总体要求,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上升到关系国家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作为理论遵循,其中,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体系完整、成果突出,对我国制定治理策略、拓宽治理思路、提升治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着眼于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归纳、逻辑与历史相
学位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和终极旨归。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人的解放进行不懈奋斗,其理论和实践均围绕此命题展开。马克思之前的诸多哲学家也曾对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探讨,但其思想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为突出的便是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则不同,它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逐步趋于科学的。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形成对于解读人的解放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以唯物史观
学位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小农改造问题,并对改造小农的原则、条件、着力点与具体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小农改造思想。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俄国相似的问题,农民占大多数、小规模经营长期存在的国情农情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十月革命后列宁的小农改造思想,结合新时代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现
学位
阿维夏伊·玛格利特(Avishai Margalit)是以色列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著作《记忆的伦理》(The Ethics of Memory)以“记忆的伦理”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他的“记忆伦理”理论。基于对伦理与道德的划分,玛格利特将人际关系区分为厚的关系和薄的关系。厚的关系受到伦理的规范,是指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际关系;薄的关系受到道德的规范,是指与我们有淡薄或陌生的关系。在厚的关系中,记忆如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