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广东省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与生物特性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目前,猪群中主要流行的是H1N1、H1N2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由于猪呼吸道内同时含有α-2,3和α-2,6乳糖苷唾液酸受体,所以被认为是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混合器”。禽源、人源、猪源流感病毒可在猪体内发生重组产生新型病毒,并传播到人群中引起大流行,给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广东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饲养条件、人口密度和饮食文化,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独特生态圈。所以,进一步加深对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基因片段来源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选取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遗传演化、致病性特点进行分析,解析广东地区流行的猪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于2016~2017年间在广东地区共采集猪鼻拭子样品1522份,其中养猪场287份,生猪屠宰场1235份;血清132份。通过对猪鼻拭子样品的核酸进行流感病毒M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M基因阳性样品有69份,阳性率4.53%。其中,猪场有15份,拭子阳性率5.23%,屠宰场有54份,拭子阳性率4.37%。通过感染MDCK细胞对M基因RT-PCR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13株流感病毒,样品总分毒率为0.85%。其中,从养猪场样品中分离到8株病毒,病毒分离率为2.79%,从生猪屠宰场样品中分离到5株病毒,病毒分离率为0.4%。应用H1和H3阳性血清,通过HI实验对所分离的13株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4株为H1亚型,9株为H3亚型。血清学结果显示H1亚型SIV血清阳性率26.5%(35/132),HI滴度2log2~7log2;H3亚型SIV血清阳性率27.3%(36/132),HI滴度1log2~7log2,A型流感病毒血清总阳性率53.8%。所测血清样品中未发现H1和H3的交叉感染现象。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病毒均偏嗜结合α-2,6半乳糖苷受体;H1亚型毒株H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分支,H3亚型毒株HA基因属于近期人源分支,N1基因分布于欧洲猪流感分支,N2基因分布于北美猪源和近期人源分支。PB2、PB1、PA和NP基因均来自2009A/H1N1分支。M基因来源于2009A/H1N1分支和欧亚类禽分支,NS基因来源于2009A/H1N1分支和北美猪源分支。H1亚型SIV分为2个基因型,H3亚型SIV分为5个基因型。PB2蛋白Q591R、A588I和T339K和M1蛋白N30D、T215A以及NS1蛋白P42S的突变使毒株呈现出对哺乳动物的嗜性。PB1蛋白第13位氨基酸为P,在人流感病毒中保守,呈现出人源流感毒株的分子特性。为测定所分离毒株的致病能力,选取了6株滴度≥10~6TCID50 SIV进行小鼠感染实验,其中包括2株H1N2和4株H3N2,结果显示毒株GD/A41引起小鼠体重减轻超过25%,可致死80%小鼠。其余5株SIV不致死小鼠,仅引起小鼠体重轻微变化。6株SIV均可在呼吸系统复制,在肺中滴度最高。感染14天后小鼠血清均转阳,其中毒株GD/A1720诱导HI抗体最高可达7log2~9log2。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2016~2017年间广东地区流行的猪流感病毒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以及对小鼠致病性的探究,为进一步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其生物学特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猪流感病毒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胸腺是重要的中枢淋巴器官,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场所,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胸腺随着年龄的不同变化很大,性成熟时体积和重量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退化萎缩,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最后几乎被脂肪组织代替。胸腺主要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是最为重要的胸腺基质细胞。TECs是构成胸腺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所必须的
学位
帕托珠利(Ponazuril)属于三嗪类抗球虫药物,为妥曲珠利的主要代谢物,同时是妥曲珠利在动物机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活性成分。目前,帕托珠利在兽医临床上仅用于治疗洪氏新孢子虫和肉孢子虫引起的马原生动物性脑脊髓炎,还未被批准用于防治食品动物的寄生虫病。由于帕托珠利与大多数抗球虫药相比具有安全、低毒、抗虫高效的特点,未来在食品动物的球虫病防治上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及重
学位
初级纤毛作为一种古老的细胞器,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多种因素的刺激,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应答反应。胚胎着床与蜕膜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节才能顺利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免疫荧光等方法,利用初级纤毛膜蛋白Arl13b作为初级纤毛特异性标志物,探究初级纤毛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动态变化及其调节。研究表明,初级纤毛存在于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而非上皮细
学位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抗菌药物使用量日渐增长。被使用于动物体的抗菌药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着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环境中残留的抗菌药对环境微生物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也会威胁人类健康。氮循环作为生态系统循环的重要组成之一,环境中抗菌药物的残留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环境微生物代谢进而阻碍氮循环进程,影响氮素平衡。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细菌间的交流途径,在与其它菌群发生交
学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noidei),鲤科(Cyprinidae)。大口黑鲈和建鲤因具有适应性强、生
学位
替加环素是一种广谱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甘氨酰环素抗生素,尽管替加环素未被批准用于动物,但在禽源不动杆菌中已经检出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基因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替加环素耐药基因,而且能够介导对所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抗性。禽类作为食品动物,在预防与治疗疾病方面也会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因此也会被认为是细菌的潜在储存库,可能会对人类的公共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从广东佛山、珠海和江
学位
流感病毒是季节性流感的常见病因,其宿主广泛,传播迅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是全球健康的潜在威胁。疫苗接种可有效防控流感,而流感新疫苗的研制存在滞后性,难以用于预防新毒株导致的疫情。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被批准的抗流感药物,多年来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的感染,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疗效降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天然产物分布广泛,结构繁多
学位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保障,也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基因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人类活动的强度对不同环境间的耐药基因富集产生了促进作用,给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污水、淤泥、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肠道等环境中已发现了高丰度的耐药基因。这些特定环境下的耐药基因可以反映出富集耐药基因的决定性因素、耐药菌株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传播风险。通过
学位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会引发猪支原体肺炎,加重了世界养猪业的损失。达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的广谱药,在临床兽医学上常作为治疗肺部感染。本研究通过成功建立体外模型,并模拟不同的达氟沙星在肺部的药物浓度,以期为达氟沙星治疗猪肺部支原体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测定了达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用微量稀释法测得的10~5、10~6和10~7CFU/m L菌量的
学位
多粘菌素类药物是医学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其耐药问题引起广泛关注。自2015年中国首次报道质粒介导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以来,该基因在不同来源(人、动物和环境)肠杆菌中不断检出,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先后调整了黏菌素在动物的使用和管理政策,我国自2017年4月禁止黏菌素在动物的促生长使用。为探究mcr-1在我国猪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