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在置换固溶体微观结构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方法对置换固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相关研究。在置换固溶体中,微观的原子电子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联一直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固溶体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具有复杂的元素组成、成分分布和晶相结构等特点,给传统实验表征方法带来难题,也阻碍了从原子尺度理解固溶体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是依托同步辐射光发展起来的先进谱学表征方法,具有高通量,高能量分辨和能量范围广等优点,成为研究固溶体中不同金属原子电子结构以及金属原子的占位情况方面的一把利器。依材料种类划分,置换固溶体主要包括金属固溶体和金属氧化物固溶体。本论文分别以镍基合金和青花色料的尖晶石固溶体为例对金属固溶体和金属氧化物固溶体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熔盐堆结构材料是金属固溶体中的典型代表,其在高温环境下存在晶界脆化问题,主要原因是裂变产物Te扩散至合金晶界和晶内形成固溶体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而分析这些特殊固溶相的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合金晶间脆化机理;尖晶石型固溶体(金属氧化物固溶体)影响青花色料呈色,对固溶体中各致色元素原子结构分析,能有效理解青花色料呈色与致色元素离子价态和空间占位的关系。
  在金属固溶体方面,本课题选用纯Ni和Ni-Cr二元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镀和蒸镀方法提供Te作为腐蚀源,并进行扩散实验得到腐蚀样,联用微束X射线荧光(μ-XRF)、微束X射线衍射(μ-XRD)、微束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μ-XANES)以及电子探针(EPMA),聚焦离子束(FIB)等手段,从微米量级对纯镍晶界腐蚀区域表征,分析晶界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进一步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对Te诱导晶界脆化机理进行探讨;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二维同步辐射掠入射X射线衍射(2D SRGI-XRD),在原子尺度上对Ni-Cr二元合金的晶界及晶内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研究,对Te在Ni-Cr二元合金的腐蚀过程以及高铬含量合金抗晶间脆化效应进行了探讨。在金属氧化物固溶体方面,基于康熙青花瓷成分分析制备一批不同Mn/Co,Fe/Co比的青花钴料,利用X射线吸收谱(XAS)对尖晶石固溶体中各致色元素(Co、Mn、Fe)进行独立表征,探究致色元素离子价态和空间构型与青花色料呈色关系。本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晶界反应产物造成晶界脆化研究:利用EPMA观察以晶界扩散为主导的腐蚀样并标定Te沿晶界分布区域,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切割得到6μm厚的晶界微区腐蚀样,联用μ-XRF、μ-XRD、μ-XANES多种微束方法,对Te在晶界中的分布情况,晶界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表征。Te浓度沿晶界向晶粒逐渐减小至消失,晶界腐蚀产物主要是Ni-Te固溶相和Ni3Te2,并构建替代式固溶体模型,结合DFT计算晶界固溶体Te、Ni原子间不稳定反键特性,弱的Ni-Te共价键和脆性化合物Ni3Te2是诱导晶界脆化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解释晶界腐蚀产物导致晶界脆化原因。
  (2)Cr元素抑制晶间开裂影响机制:不同热处理条件(不同扩散温度和不同扩散时间)下研究Te对Ni-Cr二元合金腐蚀情况,利用2D SRGI-XRD和EXAFS手段表征腐蚀样的表面腐蚀产物和晶内腐蚀产物的形态和局域原子结构。腐蚀过程可总结如下:当反应温度在600-800℃内,Cr呈现出向表面扩散的趋势,并与Te发生反应形成CrTe。同时,Cr在靠近合金表面的晶界和晶体中偏析,在这一过程中,Te与Cr反应形成CrTe并阻止Te沿晶界向内扩散,揭示Cr在控制腐蚀性能中起关键作用。但当反应温度升高至900℃时,由于CrTe部分分解,Te易与Ni反应生成Ni3Te2。同时,Te沿着晶界向合金内部扩展,在表面形成明显的晶间开裂(IGC),严重恶化了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在1000℃的温度下,大部分Te在经过较长的退火时间后进入晶格,形成了Ni-Cr-Te固溶体。
  (3)过渡金属(Co、Mn、Fe)离子价态和空间占位对青花呈色影响:以康熙青花瓷的化学组成为基础合成不同Mn/Co,Fe/Co配比的青花钴料,利用XAS的元素选择性,分别对Co、Mn、Fe三种元素L3-edge和K-edge表征,揭示占据四面体位置的Co2+是控制青花呈现蓝色的主要参数。锰主要以Mn2+的形式存在,铁主要以Fe3+的形式存在,且取代了固溶体中Al的替代位,占据了八面体位。所有合成的钴蓝色料都形成尖晶石型固溶体。
其他文献
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较小的孔径结构,在液体和气体过滤领域具有相较于传统纤维滤材更为突出的性能优势,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纳米纤维膜的研发遍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据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全球纳米纤维在2017年的市场达12.636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以25.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扩张。随着工业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设备的商品化开发,纳米
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凭借其高的氧化活性和绿色环保的优势,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备受关注。但是,二氧化钛粉体在水体中易团聚、易流失,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为开发实用型光催化剂,科研工作者致力于负载型光催化剂的研究。  本论文以棉织物为载体,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制备了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工艺参数(水解温度、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和煅烧温度)进
学位
聚酰胺(Polyamide,PA)纤维具有相对较高的断裂强度、回弹性以及优异的耐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PA6纤维是PA纤维系列产品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受到了人们较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碳氢含量较高,极易被点燃并伴有浓烟和熔滴,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针对PA6纤维的阻燃改性大多采用与阻燃剂熔融共混纺丝的方法,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阻燃剂在PA6中分散性差
当代社会人们随着对未知领域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涉足更多有高温、水、火、酸碱腐蚀危险的领域,迫切需要特种防护装备抵御特殊环境面临的威胁,防护装备以轻量化为设计目标,满足高效防护的同时对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高性能防护服亟待开发。  高性能纤维中聚苯硫醚(PPS)纤维凭借其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自身阻燃性,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最具前景的高性能防护服用纤维原料之一。但PPS纤维存在着吸湿率低,染色性差,
聚乳酸是一种由玉米、木薯等淀粉含量较高的植物发酵而成的聚酯类大分子,原料来源丰富可再生、生产过程无污染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因此被称为21世纪绿色功能材料。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等优点。基于这些优点聚乳酸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工程塑料、医用材料以及包装材料等领域。其中,聚乳酸被用作医用材料时可用于固定材料如骨钉、药物载体、伤口敷料和组织工程材料如人造肝等。聚乳
学位
潞绸,代表了古老山西泽潞地区优秀丝织品及织染技艺的最高水平,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潞绸是独具山西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华,是泽潞地区人民生产力与创造力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华历史上曾经绚烂夺目的一份子,它所蕴藏的艺术文化底蕴和技巧艺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随着时代更迭,科技水平也在迅猛发展,传统手工业逐渐被取代,加之现如今深入探索研究传统潞绸中所蕴含的技术、艺术、文化特点的文献资料屈指可数,潞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快消时尚”的到来,服装、家用纺织品的使用周期逐年缩短。废旧纺织品的总量也逐年提高,目前的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只有10%-15%,它引起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受到世界关注。  纺织品中最主要的天然纤维是棉纤维,棉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于纤维素的高分子量和高结晶度,其降解或改性均需要在较严苛的条件下进行。为了提高棉纤维反应的可及度,促进废旧棉纺织品的高值化
智能服装是服装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当下研究热点,其中智能器件与服装的结合是研究的难点。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煤矿事故大国。瓦斯是煤矿事故的罪魁祸首,国内煤矿重特大事故灾害70~80%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目前,国内外对矿工服的研究多停留在面料、款式结构和功能设计层面上,对矿工服智能化的研究较少。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智能服装进行系统的分类和介绍,以智能器件与服装的结合方式为
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独特的消臭抗菌性能,但其受激产生的·OH具有强氧化性,会对负载基材造成光催化损伤,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对TiO2光触媒进行屏蔽型改性是减少基材损伤的好办法。本研究首先对具有光催化活性较强的纳米TiO2粉体(P-25)进行改性,通过水热反应在其表面均匀地包覆一层有机物层,再通过溶胶-凝胶法包裹SiO2层,最后经过高温烧灼制得核-壳中空结构的屏蔽型改性
丝素蛋白是重要的天然高分予蛋白质,在天然高分了蚕丝中占70~80%,丝素蛋白的特性是研究、开发利用丝素蛋白资源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丝素膜是丝素蛋白应用的新途径,也是研究丝素蛋白特性的一种可靠手段。本课题组曾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改性再生丝素膜,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粒了促使丝素蛋白构象发生了转变,宏观上体现为丝素膜的水中溶失率、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等得到了较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