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画作文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处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北宋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下,作为艺术领域的绘画事业,也较前代有了许多重要转变和发展。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脉络,既有艺术代际演进的一面,又有其独立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一面,显示出其此一历史阶段独有的文化与特质。本文在结合前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北宋时代文化环境的分析,画坛不同画家群体的特性及表现的论述,不同画科之间差异性表现的阐释,以及儒道佛三教思潮对画学思想的影响等若干方向的研究,力图探寻北宋画作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是绘画艺术发展的根基和土壤,也是北宋绘画能够尽情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去分析,可以了解北宋画作文化态势和发展的时代环境。历代帝王对“文治”的重视与扶持,为北宋画作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繁荣,催生了画作物化形式表现的多样性,画作产品商业交易的普遍性。文化上,帝王、宗室及贵族官僚对艺术的偏尚,促就了举国上下崇尚艺术的社会风气,有力促进了北宋画坛的繁荣与发展。科技方面,印刷术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和进步,对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作用凸显。
  北宋画坛以花鸟画、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北宋画坛成熟、多样化的技法表现,在传承前代画家笔墨运用基础上渐行发展,并不断完善。北宋后期,在沿袭前朝既有体制下,宋徽宗赵佶创立画学新制,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招录绘画人才,并对画学学生进行集中、统一的艺术与文化培养,此举引领北宋画作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北宋社会文化的繁荣和普及、发达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手工业以及城市数量与规模的扩大等,为画作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北宋画作文化的发展中,画作交易流通意义十分重要,它为绘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是北宋画作文化能够繁荣发展的又一个现实基础。
  整个北宋画坛,在帝王及宗室擅画者、宫廷画院画家、文人士大夫画家、民间画家以及僧道等其他领域画家们的共同推动下,形成了绘画艺术空前繁盛的局面。北宋社会不同群体的画家们,由于他们的身处环境、气质禀赋、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其作画的画风、画学理念等也有所不同。从他们不同的画作风格上,可以看出北宋社会不同群体、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包容兼收之风。他们的存在也是北宋画坛在题材上包罗万有、风格上多姿多彩,以及画论上精辟独到等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按画科归纳,北宋画作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人物画从前代盛行的宗教、政宣、写貌内容,逐步转向热衷对民情风俗类题材的表达。从风格和技法而言,北宋山水画总体呈现北派、南派两大体系。不过,因各自师承和造化的不同,即使同为北派或南派山水,画风的表现仍有所差异。受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北派山水在北宋画坛的地位始终高于江南画派。到了北宋哲宗时期,复古派的青绿山水呈盛行之势。北宋花鸟画科的艺术成就同样突出。北宋初期,花鸟画以代表皇家审美趣味的院体风气为主流,北宋中期以后逐渐以表意为重,注重主体的情感表达,清逸、淡雅的写意之风渐成风气。
  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潮,对北宋画作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是新儒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阶段,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汲取佛、道两家精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北宋画学思想中必然包含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儒学传统中的伦理秩序观念始终贯穿在画家的创作实践之中。儒家强调文艺为政治、社会服务,北宋画坛体现儒家思想的社会功用性画作,多是以劝善戒恶、歌功颂德为内容。儒家重视人格修养,北宋画坛对创作主体人格修养的重视,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以自然本性为美是北宋文人作画或论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道”的启示下,北宋画家由最初的师法传统,到师法自然,逐渐走向对超越自然形象之外的内在领域的探索。佛家思想对北宋文人画家的影响突出,文人画家将禅心与画意相契合,将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主体内在精神的体悟与探寻上。
  北宋帝王及宗室嗜画的传统延续至南宋,为画作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北宋绘画臻于写实的传统,主要由宣和旧人接续并传至南宋。北宋后期画坛文学化、诗意化的风气沿袭至南宋后,画坛又推陈出新、应变契机,逐渐演变成简化的水墨写意风格,成为南宋画坛的时代特色。承袭北宋画作文化的传统与精华,南宋画坛继续向前发展,开启了中国绘画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基于史料为论述依据,结合历史文献、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运用文本解读、个案考察、图像及人物分析等方法,通过梳理北宋的时代背景、画家群体、画科及流派、哲学思潮、传承与发展等若干方面,对北宋画作文化进行探索、分析和总结。北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空前繁盛的时代,研究北宋画作文化,对于揭示中国绘画在笔墨技法上的表现、审美情趣的传达、艺术精神的生成,以及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似乎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贾樟柯,他都是一个“边缘化”的导演,他的电影也是一种“边缘化”的电影,贾樟柯和他的电影在当代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格局中几乎已经被无可争议地划分到边缘地带,因为他电影的素材、人物和故事看起来都是“边缘”的平民景象,最显著的证明是他的电影曾经不被中国电影体制接受,接受后也依然不被中国大众接受。贾樟柯的电影遭受着巨大的冷漠和尖锐的尴尬,一方面,多数的人不知道中国电影导
学位
江氏家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士族之一。西晋时期,跻身士族之列。永嘉乱后,大部分播迁晋陵郡。因陈留圉县未侨置,陈留江氏遂依附蔡氏土断为济阳江氏。鉴于当时侨姓士族渐趋于政治化的背景下,江氏诸房支代表人物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采取一系列的仕宦选择,希冀改变家族政治化色彩愈重的境地。  以早渡江虨房为例,江虨以东晋永和为界,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政治策略,不仅官至尚书左仆射,还得以染指晋陵、三吴等扬州
此文主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依据历史文献,以汉代教化传播为中心,通过对教化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效果及传播思想的考察和阐释,探讨汉代政治传播的特征,深化对汉代政治传播的认识。  政治传播是传播的一个类型,是政治集团在实现政治目标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手段。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治传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并影响着人类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教化是一种政治传播活动,其中,“教”占主导地位,“化”是教
学位
近代中国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变革时代,变革内容包括农民从传统的血缘关系、宗族组织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主体,而农会作为超越宗族关系的社会组织则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民革命时期湖南省农会组织的发展过程,对于整个国民革命时期农会,以至中国近代史上农会组织的发展变化,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在确定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对国民革命前夕、国民革命北
国库制度是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工具。1908年以后,中国国库制度历了四次大规模变迁。研究国库制度变革举措,剖析变迁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系统梳理国库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总结国库制度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客观评价近现代国库制度绩效、展望未来国库改革方向,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国库理论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论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