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论辩艺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策》是表现战国时期纵横策士言行的一部史书,由于其主要思想不符合所谓儒家“正道”,因而被斥为离经叛道之书。但是《战国策》的论辩语言雄辩阔论,极具煽动性,历来为人赞赏。本文拟以《战国策》中的论辩语言为研究对象,联系当时的思想、文化、社会特点从逻辑与文学的结合这个较新的角度,来探求其独步古今的奥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论辩的主体。《战国策》行文辩丽恣肆,充满昂扬的气魄,显示出极强的主体精神。追溯根源,则和当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的社会背景联系紧密。社会的剧变,使得由贵族、平民等组成的成分复杂的“士”阶层崛起了,而诸侯欲立足天下、争相招士正是其前提条件。士阶层也借此腾口舌、谋利益,活跃在政治、外交舞台上。可以说,是这种大背景给了士阶层充分的自信,表现为言则滔滔雄辩,行则虎虎生气。这一章还结合《战国策》中的细节,来分析策士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及高扬的人格精神。 第二章,论辩的原则。策士们论辩时或进或退,或攻或守,都有其不变的中心,即利益。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变化过于动荡,很多君王诸侯只有把握实际的东西,才更有安全感。策士们投合这种心理,无论在立论或破论的时候都围绕利益、名实来展开,同时也追求着私人利益。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待,因为这实际上是当时人文精神提升、士阶层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但是那些纯粹为了个人利益互相离间、诋毁的言辞,则是糟粕,应坚决予以抛弃。 第三章,论辩的技巧。又分为四节,分别是分析、利害对比、类推及其它文中用到的手法。这一章注重的是对《战国策》论辩艺术内在技巧的分析,并采用文学、逻辑结合的方法予以关注。其中,分析是最基础和普遍的论辩手法,质实严密而具有说服力,策士们的分析往往切中要害,其中包含着古老的辩证统一思想。但是分析具有倾向性,策士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形成表面分析和实际意图的差离,就是一种谋略了。利害对比也常常用到,策士们运用正面的利益诱使和反面的危害胁迫,使论说对象屈服。类推是一个较广的概念,它的使用显示了比兴与赋诗言志传统风气的影响。其推导基础有历史故事、动植物故事、以及随时引用的所见所闻。它不同于寓言,但寓言是其中一种,类推还包含不具情节或不含寓意的类型。《战国策》中的寓言浅显易懂,实用性强,很有特色。第三章最后一节讨论了《战国策》论辩艺术中涉及的其他一些逻辑手法,如演绎、归纳、二难推理,归谬法等,并指出,正是所有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使得策士的论辩有力度美和阳刚之气。 第四章论辩的修辞。这一章亦是全文的重要部分,因为它针对《战国策》中极浓的文学意味和外在的修辞进行了分析。也分为四节。第一节谈及最主要的特点:铺排,并且指出具体运用的排比,对偶,夸张等手法。其次为比喻,有明喻、暗喻、博喻、借喻、较喻等等,极为丰富。文章在这里区分了寓言与比喻的不同,但认为它们具有一致性。第三节是反复与顶真,这种手法可追溯民间及《诗经》时代,在《战国策》中有所改变。最后一节论及引用、设问、反问等及它修辞方法,各自分析了它们在文章中的特色。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纪录片作品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话语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市场以央视纪
本文主要研究有限域上本原多项式及本原元的分布,设Fq表示有q个元素的有限域,q为素数的方幂,Fq[x]是Fq的多项式环,文献[10][11]中证明在Fq(q为奇)上,存在可预先指定a1,a2的n≥7次本原
我国在1986年普通高校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即开展大学竞技体育以来,在大学培养学生运动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面对我国社会加速发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近年来,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进展迅速,煤层气已成为重要能源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断陷盆地的煤层气藏特征进行扼要描述,并对进一步搞好此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要素做一概述。
对于我国而言,在当前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实践中,借助于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动发展的作用范围更广,作用程度也更深,这对于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更突出了国防
“卓越计划”的实施离不开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章通过对莆田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施“卓越计划”的实际需求,探讨了“卓越计划”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一主旨,从解决执政党长期执政这一历史性课题新的实践角度,就新形势下共产党人掌权用
目的 本课题利用手术创伤的方法在兔耳腹侧建立了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局部应用中药针剂等多种药物对其进行实验性治疗,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旨在利用这种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交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体现着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
对古代传统孝道的研究,古代思想家、学者早已经进行,近代人也给予相当的关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许多在海外与港台的学者围绕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转化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