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作中的“美国化”建构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文化的分界问题历经了长时期的含混,无论是单一地将美国文化视作英国文化的衍生与附属,还是由于二者在特殊历史阶段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将两国文化混为一谈,其观点都不准确。因此,对于“美国化”建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美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事业、思想观念及文学作品以小见大,具体而细致地解读这位美国的“国父型”人物如何在社会生活、宗教伦理及道德行为等各方面塑造起珍贵而独有的“美国化”国家文化雏形,进而更加深入地探究美利坚民族与美国国家的文化内涵、思想底蕴的复杂性及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之所在。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写作:在第一章中,对“美国化”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解读。首先,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思想变革及他由英帝国臣民向美国公民的身份转型为出发点,探讨北美大陆的政治危机。在此基础上,结合丹尼尔·笛福所著的《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比较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出的“小英格兰”文明与美国本土文化,将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作为“美国化”的既有条件,进而分析英美之间的文化流动,并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政治作品为例明确文学写作对于政治建构的重要作用,从政治角度探究“美国化”实现的途径。本杰明·富兰克林思想理念中影响极为深远的伦理观可谓是“美国化”内涵的具像化,对此,笔者在第二章中从社会、财富及道德三个角度对其作出了解读,具体涉及到富兰克林在社群建构范畴展现出的公共意识、清教徒以讲求实际为特性的经济伦理和富兰克林在个人身份塑造时推崇的高尚德性意识三个方面,这些观念在提升公民个人修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重塑公共社会观念、构建美国民族性格而言可谓是意义非凡。第三章借助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通过关注富兰克林的公共事业发展、探究他的文学作品内涵进一步探讨他对社会观念的重塑过程。在对富兰克林的著作进行分析时,首先解读了以日记这种私人化书写形式面世的《穷理查年鉴》,作品中蕴含了富兰克林意图向公众传达的丰富思想观念,表现出无上的公共性。此外,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提出的“道德自我完善计划”对于个人与社会影响颇深,他通过社会事业与文学作品指出了“美国化”实施的具体策略,推动了“美国化”的进程。论文的最后一章以富兰克林作为“美国化”的典型与样本,分析他在美国青年一代成长过程中的范例作用,进一步通过“美国化”国家文化的最初来源与自身发展解读文化的增殖与互补,从而勾勒出富兰克林借助写作手段进行“美国化”建构过程的全貌,深刻体会他对后世人民的教化以及对文学发展的裨益。本篇论文通过探讨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作中的“美国化”建构问题,详尽地掌握了美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明确了这位“所有扬基人之父”在塑造美国国家文化与民族性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对于美国社会发展与公民观念的影响渗透于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出现重大缺口,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离职率,仍然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付出-回报失衡理论,如果幼儿教师认为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应有回报,会出现压抑、职业倦怠等消极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而导致幼儿教师产生消极怠工、离职等负面行为。但是,现实中有些幼儿教师即使感觉付出高于回报,仍然愿意留在教师岗位,有些幼
20世纪末,教育改革作为应对教育竞争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已然成为各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重点。自1997年伊始,英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介入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政策,逐步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1997至2017年间,英国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可谓是英国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以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小学德育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学生
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化学语言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运用化学知识的工具,化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是学习化学学科所必需的学科能力。由于受到农村场域的师资和教学情况的制约,农村学生在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上仍处于不利的环境。九年级并不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初始,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科学启蒙,那么,基于科学启蒙形成的能力基础下,农村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之初的化学语
园长在幼儿园发展当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素质决定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前途。尽管我国如今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发展质量依旧参差不齐。因而园长作为幼儿园的引路人,其作用显而易见。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侧重探究W园长从一线教师到园长身份的整个专业成长历程。笔者通过深入访谈和后期整理,将W园长的专业成长历程分为准备阶段、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怎样的高校招生方式更公平,又要怎样实现高招公平?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非凡,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题。美国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踞于世界首位。这与当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有很大关系,其中之一便是平权法案。美国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所以本文以平权法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政策对美国高校招生的影响。契约主义公平观是重视结果公平的政治哲学,平权法案是它的政策体现。通过制度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在自
中国古典小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复仇故事。透过这些复仇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心理诉求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复仇行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存在于《三国演义》中。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复仇故事为研究中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三国演义》复仇故事进行梳理和分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共有三十个复仇故事,从复仇动机的角度将这些故事分为三类,分别是家人之仇、他人之仇、个人之仇。其中,为家人复仇的故事有十
《庄子》中的“世界”是灿若云锦的。庄子以其天才的文心,勾勒出了现实、心灵与道德的“三重世界”,因而《庄子》一书表面文笔洒脱,不落言筌,而其内里思致谨严,伏脉千里。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四部分。绪论中简述了选题缘由,梳理了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寻找本文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之所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庄子》中的现实世界。首先笔者从庄子的身份与交往,不仕的态度展开了对庄子本人生存的现实世界的分析;其次简述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在倡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国际趋势下,“高大衔接”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各国相继进入中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持续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在高中与大学之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学第一年,新生第一年经历及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
当前,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提及和强调,残疾儿童作为社会中最边缘化和弱势的群体要想融入社会,就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如何加强残疾儿童群体教育权利的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安置需求,是世界各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推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国际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人权的角度来看,通过政策制定与立法实施已成为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俄罗斯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