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视角下中国庭审话语打断现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话语研究领域中,话语通常被看作是参与者在一定背景下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进行交流的社会实践。庭审话语作为一种机构性话语,具有高度制度化的性质、强烈的目标导向、独特的问答互动模式、严格的程序和被告人面临高风险性的特点。本研究聚焦的话语现象是刑事法庭上的打断现象。打断一般被看作是对话语和话语交际者实施权力和控制的交际策略,是体现话语权力的标志。庭审话语的打断现象是我们借以评判法律文明和法治水平的一个可靠和有效的观察点。本论文以中国10个真实的刑事法庭审判记录为基础,从语用学不礼貌的视角对中国法庭中打断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本文致力于解决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中国庭审话语中的打断是如何触发的?2)中国庭审话语中的打断是如何发展的?3)中国庭审话语中的打断是如何结束的?基于此,结合Bousfield的不礼貌动态模式,本文从打断如何触发、发展和结束等方面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基于Grice合作原则下的四条准则建立了触发打断的标准,从Culpeper关于不礼貌策略的模型中来解释打断的发展过程。此外,依照廖美珍对法庭话语打断功能的分类,对打断的结束过程进行解释。在具体分析打断实现过程之前,作者对不同试验参与者的打断频率及其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结合研究数据中打断的固有特性,本研究首先从违反合作原则下数量、质量、相关性和方式准则的角度来探讨打断的触发原因。其次,本文对打断现象体现的不礼貌策略进行分析,归纳出常见的三种不礼貌策略:赤裸裸的不礼貌、积极不礼貌和消极不礼貌。然后从这三个方面对打断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语料分析。最后,本文从法庭打断的控制、阐明信息、坚持己见和合作等四个语用功能方面分析了打断的结束过程。研究发现如下:1)在中国的法庭审判中,打断的频率和数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法官和公诉人的打断频率远高于辩护律师和被告。被告被打断的次数最多。2)就打断的触发原因而言,违反数量、相关性和方式准则导致的打断在所有参与者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3.97%、31.4%和11.48%。3)在本研究的三种不礼貌策略中,赤裸裸的不礼貌策略被法庭参与者使用最多,占总数的94.58%。4)打断的功能大多是用来控制和阐明信息,比例分别占到了 48.8%和25.73%。法官和公诉人打断是为了控制和支配,而被告和律师打断是为了合作和坚持发言。本研究同时也发现被告的教育知识水平也是影响打断的一种重要因素。法庭上大多数打断解释说明事实信息,符合审判程序,是合理必要的,但在法庭中也存在一些无端的打断,尤其以公诉人为主,这些打断需要尽量避免。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法庭参与者话语和机构权力的不平等。本研究理清了法庭打断的实现过程,从不礼貌的视角深化了对法庭话语中打断现象的理解,丰富了关于打断的语用研究。其次,本文拓展了 Bousfield不礼貌模型在庭审话语中的应用途径,建构的分析框架能给研究其他话语中的打断现象带来一些启示。本研究结果对中国法庭改善公诉人和法官的庭审话语策略,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庭审效率也有很大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1996年实施,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期间再一次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教育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围绕着这一主体提供服务。兰州市教育局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提出了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的要求,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根据要求,制定了“一主四翼”实施方案,其中,以学生为主体,“
学位
圆锥曲线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且常作为高考试题检测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一方面,圆锥曲线的考查内容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会与其他模块进行综合考查。另一方面,计算复杂,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本文将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师生复习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进行讨论、分析。这次研究以阿城一中高三全体640名理科学生为对象,听取部分一线高三教师的建议,从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
学位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网民规模和网络普及率均在急剧增加,线上交易也逐步成为大多数人消费购物的首选方式。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有意愿针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评论、打分等,从而产生了大量含有主观情感倾向的用户评论文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信息,对于消费者、商家以及购物平台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线评论文本的情感分析任务中,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往往不能充分挖掘文本语义信息,并且大量的特征标注工作依赖于人工,因
学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反复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居于引领性地位,同时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中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和方向保证。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系统论述:第
学位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上好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进行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因此思政课能不能办好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的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作为高中思政教师,我们有责任为思政课的守正创新贡献力量。影视资源作为高中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资源,将其运用于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助力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
学位
自对比修辞学兴起以来,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修辞特征颇受关注。作为一类劝说性语篇,议论文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劝说读者接受并认同作者的观点。西方修辞学认为,劝说性修辞策略,即修辞诉诸,是达到劝说目的的关键所在,因此是十分值得研究和讨论的内容。但是少有学者探讨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修辞诉诸使用特征,尤其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汉议论文写作中修辞诉诸运用的异同。鉴于此,基于刘东虹(2021)所提出的中国英
学位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提升,机器翻译引擎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已经为人工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机器翻译是否可以取代人工翻译,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导致翻译需求爆炸式增长,以往的人工翻译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无法满足大量且需快速更新的翻译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新的翻译模式——机器翻译(MT)+译后编辑(PE)便应运而生。该模式旨在提升翻译的
学位
当今世界,生态恶化、武装冲突、传染病蔓延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基于这样的现实,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本研究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进行和谐话语分析,探讨了外交话语中语言是如何通过表征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传递说话者的全球治理观以及和谐生态意识的。通过以上的探讨,本研究希望最终能够探索话语资源对提升和谐意识和共
学位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让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意识上的转变引起了“语言学的生态转向”。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语言使用会对语言使用者的思维产生作用,并直接影响语言使用者的实际行为。从这个角度看,迄今为止发生的一切生态危机,是否都是由于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生态破坏性语言,从而导致我们极度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并最终做出生态破坏行为呢?基于此,过往研究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对不同题材的文
学位
自2014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加快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的意见,由此,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实际数学解题的教学中,如何扭转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和以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方法,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和着力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解题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