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先生的"良知自我坎陷"说,旨在从传统心性之学开出现代民主与科学的新外王,学界对这一"非常异议可怪之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也有相当多的基础研究。总结梳理和重新理解""良知自我坎陷"说,对推动中国哲学发展、加强中国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40年代末是"良知自我坎陷"的提出阶段,牟宗三主要在认识心的形上根源和内在构造的角度使用"自我坎陷"概念;50年代,牟宗三将"自我坎陷"概念扩展到历史文化领域,主要从文化根本精神的转折、认识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开出两方面进行阐述;60年代往后,牟宗三以阳明心学融会康德哲学,建构起"一心开二门"的两层存有论体系,从存有论上深化了"良知自我坎陷"说。"良知自我坎陷"是牟宗三的两层存有论体系的内在环节,本文先厘清认识心与对象这一认识论的基本对偶性,以及良知自我坎陷的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展开两层存有论的,并内在于"一心开二门"的两层存有论格局中对"良知自我坎陷"说进行讨论。识心之执在"良知自我坎陷"说中有重要地位。牟宗三认为,识心,或说心觉,是一同质的等流,它的客观化之所以可能的依据是超越的统觉,统觉活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有绉起现象和了别对象两个方面。但超越的统觉活动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此即心觉自身之自执自持,认识心有执性,即有我相,亦即为"形式的有"。因此,心觉有三个基本涵义:等流义、自执义(自觉义、本执义)、统觉义(觉他义),此三义相即为一,皆表示此根本执。识心之执将自身展开为不同形态的认识机能,同时虚即于物自身绉起现象,即建立起执的存有论。在牟宗三的"一心开二门"体系中,识心之执和执的存有论,为其上的知体明觉和无执的存有论所笼罩。儒家的知体明觉(道德理性),有截断众流、涵盖乾坤、随波逐浪三义,前两义可由阳明心学"心即理"、"心外无物"两个命题来表达,由此两命题,牟宗三从康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两组论证,第一组从自由意志和道德觉情入手,第二组从现象与物自身的超越区分入手,证成儒家的知体明觉(智的直觉),建立起无执的存有论。识心之执绉起现象,为执的存有论,知体明觉朗现物自身,为无执的存有论,两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内在超越"来表达,是开决了现象界和本体界的超越的区分而为圆融相即。因此,知体明觉必即于识心之执而为知体明觉,故为"内在超越"的自由无限心,牟宗三说"人虽有限而可无限",即表示"人必即于有限而为无限"。因此,知体明觉可有两种作用:当下呈现,朗现物自身,开无执的存有论,是其经用,自我坎陷、自执其自己而为识心之执,进而绉起现象,开执的存有论,是知体明觉之权用,此即是"一心开二门"。因此,"良知自我坎陷",就是在圆融相即的知体明觉之中打开超越的区分,转出内在面的识心之执,但既在圆融相即之中,则"自我坎陷"这一执,即是不执之执也,实际上仍是内在于传统哲学的圆教义理之中的。
其他文献
<正>春华秋实,在海上当渔民,参过军,又成为媒体人的学弟许年强先生,多年来潜心于海洋文学创作,成果斐然。2016年8月,一部中国南黄海三部曲——《南黄海怪潮》《南黄海烽烟》
税法对包装物押金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规定了不同的条件和时间,会计处理实务中往往容易出错。本文依据税法对酒类、非酒类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介绍了煤气化技术在晋煤集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晋煤集团探索适合晋煤无烟煤气化技术的研发过程,开发的多喷嘴分级给氧气渣并流型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广、适合高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研究地层多级别旋回性及识别地层信息多分辨突变具有优势。测井信号的时频分析将一维测井信号拓展为二维时频域,从而使地层内部的旋回性结构
<正> 水面漂浮物清理船是专门清理漂浮在水面上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白色污染物的环保用特种船只。适用于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各种淡水水域中使用。
目的 :探讨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篇“策问”的学术价值。方法 :从医德、中医理论基础、针灸学术特点、治学方法、“策问”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 :“策问”反映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师生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利用高素质、高涵养、高标准的
自晚唐北宋起 ,人们对韩孟诗派的艺术成就一直存在争议 ,进人 2 0世纪以后 ,或肯定 ,或否定 ,看法仍不一致。经过论争 ,从 80年代起 ,已少见全面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意见 ,大多
目的 :观察头电针对正常人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例健康自愿者均接受头电针治疗 ,穴位为顶中线 (MS 5 )、额中线 (MS 1)和双侧额旁 1线 (MS 2 )。电针前后分别接
初唐文学深受六朝文风的影响,在统治者“雅正”文学观的指导下,初唐史家把自己的文学史观借史书的修撰得以体现,通过对前代文风的评价,史家们提出了文质相宜、融合南北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