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与粘性研究——基于管理层权力视角的经验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合理制定薪酬契约,以较少的代理成本最大限度吸引和激发高级管理人员才能,为企业经营发展做贡献,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管激励问题更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重要因素。薪酬与业绩的关联机制对于管理层的激励起到显著作用,获得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但是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并不意味着薪酬与不同业绩的变化是一致的,即存在薪酬粘性现象。随着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内涵更丰富的高管薪酬是否依然存在薪酬粘性,或者股权激励的加入能否有效改善粘性现状,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管理层权力视角探讨薪酬结构与薪酬粘性的关系,以期为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说明了研究内容和框架,接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回归模型。第四步实证分析部分,将高管薪酬定义为货币薪酬和权益薪酬之和,研究发现薪酬与业绩具有强相关性,但是薪酬粘性特征依然存在;股权激励可以有效降低薪酬粘性程度,但是管理层权力的增大会削弱股权激励对薪酬粘性的积极效应,而且管理层权力对权益薪酬粘性的影响大于对货币薪酬粘性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发现,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薪酬水平,其存在并未实质发挥监督作用,央企与地方国企相比薪酬粘性较低,公益、垄断性的企业表现出较高的粘性。最后本文从适当提升股权激励强度和合理控制管理层权力两方面提出改善薪酬粘性的建议,并获得了分层化薪酬制度改革的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近日,金堂奖中国室内设计年度评选2012年度全国巡回推广成都站暨“玛缇之夜”设计盛典隆重召开,逾300名成都设计师齐聚音乐公园的活态体验仓,迎来了金堂奖、“玛缇之夜”这两
摘 要: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中后期,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内核,依托黄帝之名,吸收诸子思想。其正式发展且形成于稷下之学,于秦末汉初兴盛,汉武帝时衰落,东汉以黄老道教的仙化形式重新出现。黄老之学自两汉以来,历经浮沉,由显学而退居隐学,对探究我国学术发展史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道家;稷下学宫;黄老之学;《黄帝帛书》;流变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美学是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康德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功利性的活动,在康德之后很多的哲学家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审美是无功利的。然而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自主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现实的一种自由的创造性实践。  关键词:审美;功利性;精神愉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吴天明,1939年10月25日生。1960年2月从影,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1974年至197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977年任场记、副导演。1983年10月—1989年3月,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事物的有用性。在变化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抛弃和淘汰旧的价值观或价值体系,建立新的哲学价值观与方法论,重建新的哲学精神家园,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只要大多数要,只要有用”成为新的价值观或理论取代旧的价值观或理论的通用的不二法则或要求。如果这种变化、变革被历史放大的话,那么原有的主导或主流价值体系就会因不适应时代变化而崩溃。本文就当今变化的时代需要重建的价值观举了三个例子:新的生
摘 要:保尔·柯文提出“中国中心观”一词后,近年学界纷纷对此书展开论证,众说纷纭,引用、质疑、批评和反思的文章迭出,该观点作为指导和反思史学研究,是有学术价值的。该观点取向本是针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研究,不一定特别适合于中国大陆的学情。该观点批驳“冲击——回应”模式,反对宏观叙事,我们对此应在不失中国学术传统之本身的基础上,对其辩证吸收与运用。  关键词:柯文;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
变革、竞争、融合、分离、整合是当今电视界密切关注的。三网融合在即,制播分离逐步推进;电视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合作步伐加快、合作范围更加深广;省级卫视间的竞争日趋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之前我看过苏珊·凯恩的一次演讲,名字叫做《内向性格的力量》,大致讲述的是自己从一次夏令营的经历中引申出来关于内向外向性格的思考。很碰巧的是,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十岁时的我和现在很不一样。当时的我大概是一个内向的喜欢独自默默看书的女孩,心里世界非常丰富但是表面上从不显露。说到这你们可能不太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