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驱动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设计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集体智慧已经变成学习者之间协作交互与共享知识的基本形态,信息社会的学习亦从个体建构转向协作建构。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其中,在众多以集体智慧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中,协作知识建构正以强调学习者的协同认知责任,重视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培养而受到密切关注,群体凝聚力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一直承担着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但通过课堂调查与实践应用,发现群体凝聚力不足仍然是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阻碍了观点的深入发展与知识建构的协同增效。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增强学习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引导学习者在对观点知识的协作建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该理论价值与作用的最大化。本研究在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部分,对其主要内涵、原则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其中在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中,分别对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交互、学习共同体、观点以及观点改进的实践分析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梳理。从中总结出协作知识建构在现阶段的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群体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观点的深层次发展与最终的协作知识建构水平。在群体凝聚力的研究部分,本研究分别对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内涵、分类、测量以及其与协作知识建构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与整理。通过分析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定义、重要类别等,总结出评价群体凝聚力的维度及其与协作知识建构过程进行融合的可行性与价值性。在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社会建构主义与学习共同体理论,该理论所代表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价值都对本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与指导意义。在设计本研究的模型部分,将从协作知识建构与群体凝聚力两个维度出发,通过分析并整合出群体凝聚力驱动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基本过程:组建凝聚力小组、基于互评互改的组内协作知识建构、基于对抗辩论的组间协作知识建构以及基于整合的协作知识建构。能够有效影响学习共同体内部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包括群体领导、群体目标、群体环境、外部威胁、群体结构、个体成员。将群体凝聚力驱动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关键环节与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融合,提出本研究的活动模型。在具体的活动研究以及实践应用部分,本研究选取了华东某中学初一年级39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设计的活动模型应用于《西游记的人物评述》课程的学习中,进行了三轮的迭代实践优化。由于在课程进行前学习者并未接触过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因此在实验开始前设置了实验准备环节。在正式实验部分,基于活动模型并结合相应的活动策略设计出具体的活动流程,以此展开实验活动,在每轮实践结束后对教学干预进行不断改善,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群体凝聚力驱动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活动模型和活动流程。研究发现,该活动设计模型应用于协作知识建构课堂实践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习共同体的交互积极性和对观点的持续性改进,学习者会主动查看、评论并交流不同的观点,不断对观点进行完善与深层次整合,进而提升协作知识建构的水平。与此同时,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对知识观点的及时评论与反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到他们的发散思维与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者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以及积极主动交互的协作精神。本研究同样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进行了三轮迭代活动设计与应用,后续的研究可以延长实验的时长,突破评论工具对学习者的思维限制,增加学习者之间相互评论的自由度,加大研究样本等,以增强教学干预的可行性与可信度。综上所述,通过群体凝聚力驱动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缺乏集体认知责任与共同体意识提供可借鉴的途径之一,也为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完善与实践经验提供思路与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大众消费水平的提升,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多以及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国符号”的开发设计受到了大众的强烈欢迎。近年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古典小说是我国文化产业开发中重要且珍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中角色IP的开发设计,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当代性的解读,赋予其更广泛的当代影响力,拓展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使其再次焕发活力,实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而原居养老现象普遍存在。为引导老年人参与丰富的艺术活动来充实日常生活,丰富精神世界,进一步缓解社会负担,促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公共艺术还可以增加邻里交流,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本研究针对原居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特征。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出发,将体验设计理念引入公共艺术系统设计中,并结合现代化设计手段来丰富公共艺术形式。研究对象主要
2014年新《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规定,复议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这一规定改变了1989年《行政诉讼法》中“复议维持的告原行政机关,复议改变的告复议机关”的规定。立法之所以改动,是为了解决行政复议“维持率”高的问题。立法者在“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创设了一种特殊的共同诉讼制度,旨在减少复议机关不作为的现象,促使行政复议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超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在城市老旧社区中则表现为社区养老问题的亟待解决。在物质空间层面,由于社区建筑环境老化及适老化改造严重滞后,导致社区中的大部分设施无法供老年人使用,在人口结构层面,社区空巢老人增多,老老照护现象显著,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沟通难度增大,接触变少,很难适应社会变化,进一步形成社区隔离。在老旧社区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发达国家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从2014年8月18号至2017年9月29号的演讲及书面文字作品,这部汇编集有利于让本国和国外读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中国的发展有更好的理解。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本论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概念隐喻进行质性研究。从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角度和政治语篇的特性出发,本研究结合个例研究的方式,总结分析了英译本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及其方法选择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老子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1868年,第一本《道德经》英译本出自英国传教士约翰·湛,其后译本数量不断增加达两百余种,现每年仍然有多种不同的译本问世。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学者比较关注老子原文的阐释,即如何传达《道德经》的文化内涵。本文借助“深度翻译”理论研究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两个《道德经》英译本。“深度翻译”理论最早由阿皮亚提出,指的是“在文
平衡论思想是布哈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这一思想体系是基于平衡理论展开的关于物质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重新解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新的阐释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系统性探索。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重拾对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研究,是对他平衡论思想所体现出来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发展性思维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它的应用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在持续渗透的过程中,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跨界融合的新思维模式孕育而生——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都开始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完成自身所处领域的转型升级,以便更好的融入这个全新的平台,搭上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装置艺术也是如此,从装置艺术的诞生开始,装
随着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也在日益增多,而技术事实的查明问题一直是审理该类案件的焦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技术调查官为基石,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专家咨询、司法鉴定为组成部分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尽管如此,一方面由于我国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的各项组成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各项制度之间也并未形成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影响了技术事实查明的效率,导致我国的技术类知识
学龄前儿童是行为意识和良好习惯建立的重要阶段,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质量。儿童学习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趋向低龄化,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类移动应用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儿童认知特征、使用行为的问题。以分布式认知为指导理论,能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儿童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和情绪的因素。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儿童学习类移动应用设计策略把儿童个体认知放在认知主体的位置,协调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