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指蛋白ZBTB20通过稳定HIF-α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实体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致死率排名第三。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91万,肝癌死亡病例约83万。中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家,全球每年新发和死亡的病例约有一半在中国。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约为85%-90%。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HCC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指标是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主要由胎儿肝细胞产生,出生后肝脏AFP基因快速关闭失活,因此成年血清中AFP含量极少。约70-80%的HCC患者能检测到血清AFP的异常增高。因此,当锌指蛋白ZBTB20(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 20)被发现是AFP的关键转录抑制因子时,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转录因子ZBTB20是含有BTB/POZ结构域的新型锌指蛋白,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ZBTB20功能的研究,并发现其在多个生理过程中,如发育、内分泌、代谢、认知、疼痛、昼夜节律的维持和免疫应答等,发挥重要的功能。实验室既往研究表明,ZBTB20是AFP强有力的转录抑制因子,在小鼠肝脏的发育过程中,Zbtb20基因被渐进激活,与Afp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肝脏Zbtb20特异性敲除小鼠出生后肝脏Afp水平异常升高,一直维持近乎胎儿期表达水平。鉴于AFP异常激活表达与HCC的密切关系,ZBTB20作为AFP的特异转录抑制因子是否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王红阳院士课题组首先发现ZBTB2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ZBTB20的表达量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He等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肝癌患者组织中HBV DNA整合入肝癌细胞基因组的情况,发现ZBTB20属于HBV DNA高整合基因,而且ZBTB2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量与HBV整合频率呈正相关,提示HBV感染可能是导致ZBTB20在HCC中表达增高的原因。Jeffrey等发现在Trp53基因敲除的背景下过表达ZBTB20可导致小鼠肝脏肿瘤结节数量明显多于单独Trp53基因敲除组。这些研究均提示ZBTB20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我们实验室前期通过sh RNA的方法构建稳定干扰ZBTB20的肝癌细胞株,并利用该细胞株进行裸鼠荷瘤实验,发现干扰ZBTB20后不论是皮下还是肝脏原位荷瘤的生长都受到明显抑制。这些研究均有力的提示ZBTB20对HCC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那么ZBTB20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研究。1、ZBTB20促进肝癌进展我们首先构建了ZBTB20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人肝癌Huh7和PLC/PRF/5细胞,构建ZBTB20稳定过表达的肝癌细胞株,并利用实验室已有的ZBTB20稳定干扰的人肝癌Huh7细胞株,通过CCK8增殖实验证实过表达或干扰ZBTB20不改变常规(2D)细胞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的增殖。考虑到传统2D细胞培养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都是充足的,与体内肿瘤细胞所处的低氧、低糖、高乳酸的肿瘤微环境相差甚远。因此,我们进一步利用3D细胞培养技术模拟体内肝癌细胞的生长,结果发现过表达ZBTB20肝癌Huh7细胞球体积增大的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之,干扰ZBTB20则显著抑制肝癌Huh7细胞球体积增大的速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证实过表达ZBTB20肝癌Huh7细胞克隆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反之干扰ZBTB20则克隆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在肝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过表达ZBTB20促进Huh7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以上结果证实ZBTB20可以促进肝癌进展。2、ZBTB20上调HIF-α促进肝癌血管生成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ed factor,HIF)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适应肿瘤微环境(如氧气和营养物质缺乏等)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能调控肿瘤的血管生成、能量代谢改变、干性介导的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细胞增殖、凋亡等。HIF由氧敏感的HIF-α亚基(含HIF-1α、HIF-2α与HIF-3α)与组成性表达的HIF-β亚基构成异源二聚体发挥其转录因子的功能,HIF活性调节主要依靠调节HIF-α亚基的蛋白稳定性来实现。我们在肿瘤数据库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中利用GSEA富集分析了371例临床肝癌病例,结果发现ZBTB20表达增高与HIF1和HIF2信号通路的激活显著相关。因此我们检测了ZBTB20对HIF-1/2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ZBTB20过表达的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中HIF1/2α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常氧下,过表达ZBTB20则上调肝癌细胞中HIF-1/2α蛋白水平,干扰ZBTB20表达则下调肝癌细胞中HIF-1/2α蛋白水平;此外,ZBTB20还能增加常氧下HEK293A细胞中外源性HIF1/2α的蛋白表达。我们进一步检测了ZBTB20对HIF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肝癌Huh7细胞中,干扰内源性ZBTB20的表达明显下调了HIF靶基因的转录,其中包含血管生成相关靶基因AGR2、EPO,糖酵解相关靶基因HK1、SLC2A1、SLC16A3和肿瘤干性相关靶基因PROM1、CD24等;而过表达ZBTB20则上调肝癌细胞中血管生成靶基因AGR2、EPO的转录;ZBTB20过表达的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中HIF的靶基因m RNA水平也明显增高。以上结果提示ZBTB20可上调HIF-1/2α蛋白,促进HIF的转录激活作用。HCC是一种血供极为丰富的恶性肿瘤。肿瘤生长早期依靠周围组织弥散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当肿瘤生长至直径1-2 mm时,就需要形成新生血管提供自身营养。HIF在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中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通过与内皮细胞膜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引起受体自身的磷酸化,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2,AGR2)是一种分泌蛋白,属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家族。AGR2受HIF的转录调节。在肿瘤间隙液中AGR2有高浓度的累积,胞外的AGR2能够增加VEGF和VEGFR结合的稳定性,增强VEGF/VEGFR信号激活,进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我们利用CD31免疫荧光标记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现ZBTB20过表达组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过表达ZBTB20的肝癌Huh7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干扰HIF-1β(抑制HIF转录活性)或AGR2均能阻断ZBTB20对HUVEC管腔形成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临床HCC患者样本中ZBTB20和HIF-1α的表达和定位,CD31免疫荧光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发现ZBTB2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超过90%的病例(59/62)ZBTB20异位表达在肝癌细胞胞浆,胞浆ZBTB20的表达量与HIF-1α表达和MVD均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ZBTB20能通过上调HIF-α蛋白,激活血管生成相关基因,促进肝癌血管生成。3、ZBTB20上调HIF-α蛋白的分子机制HIF-α由4个功能结构域组成,分别是b HLH(basic Helix-Loop-Helix)结构域、PAS(Per-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Sim)结构域、ODD(oxygen-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结构域和TAD(transactivation domains)结构域(含N-TAD和C-TAD)。其中ODD结构域是调节HIF-α氧依赖性降解的关键结构域,又被称为HIF-α稳定性调节结构域,大部分的转录后修饰都发生在该结构域中。常氧条件下,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激活使得HIF-1/2α的ODD结构域中402/405位和564/531位脯氨酸发生羟基化,羟基化的HIF-1/2α被von Hippel-Lindau(VHL)等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识别并结合,发生泛素化修饰后经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因此,常氧下HIF-α蛋白在细胞内维持着极低的水平。缺氧条件下,PHD的活性受抑制,HIF-α不能发生羟基化,导致VHL识别并降解HIF-α的通路受阻,因此HIF-α蛋白在胞浆累积,累积的HIF-α入核与HIF-1β形成二聚体发挥转录因子功能。HIF-1α与HIF-2α结构高度同源,降解通路基本一致,因此本部分以HIF-1α为主探讨ZBTB20上调HIF-α蛋白的分子机制。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过表达或干扰ZBTB20不改变HIF-1/2α的m RNA水平。利用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抑制新生蛋白的合成,检测分析ZBTB20对HIF-1α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干扰ZBTB20后肝癌Huh7细胞中HIF-1α蛋白降解速率加快,半衰期显著缩短,表明ZBTB20可以增加HIF-1α蛋白的稳定性。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阻断肝癌细胞和HEK293A细胞中蛋白酶体降解通路,发现ZBTB20过表达或干扰对HIF-1/2α蛋白水平的上调或下调的趋势明显减弱,但不能完全消除,提示ZBTB20除了可以通过抑制蛋白酶体降解通路增加HIF-1/2α蛋白的稳定性外,还存在其他调控途径(比如蛋白翻译)。然后利用免疫共沉淀(Co IP)实验分析了ZBTB20与HIF-1α的相互作用。GST pulldown实验证实原核表达的GST-ZBTB20融合蛋白可与体外翻译的HIF-1α直接结合;进一步分别截短ZBTB20和HIF-1α,发现ZBTB20通过其锌指结构域与HIF-1α的ODD结构域内N-TAD直接结合,该结构域包含可发生羟基化的564位脯氨酸。常氧下,ZBTB20并不减少HIF-1α亚基402位和564位脯氨酸的羟基化水平;ZBTB20仍然可以上调HIF-1α-P2A突变体(402位和564位脯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不能发生羟基化)的蛋白水平。Co IP结果显示,无论HIF-1α是否发生上述脯氨酸位点的羟基化,均能与ZBTB20相互作用;而ZBTB20过表达可抑制HIF-1α与VHL的结合。ZBTB20不影响HIF-1α总泛素化和K63多聚泛素化修饰水平,但抑制了介导HIF-1α蛋白酶体降解的K48多聚泛素化修饰。综上所述,ZBTB20在常氧下能通过其锌指结构域与HIF-α的N-TAD结构域直接结合,进而抑制VHL对HIF-α的识别和结合,减少介导HIF-α蛋白酶体降解的K48多聚泛素化修饰,抑制其蛋白酶体通路的降解,从而稳定HIF-α蛋白,增强HIF对血管生成相关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促进HCC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本课题首次揭示了ZBTB20转录调控以外的新功能,通过调节HIF-α蛋白稳定性促进HCC进展,为HCC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冠心病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通过风险评估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或进行药物干预是降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有效手段。冠心病发病受到环境和遗传的双重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 AS)已经成功鉴定出大量冠心病或者其危险因素的关联遗传变异,整合这些遗传变异构建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olygenic r
从世界范围而言,行政领域所实行的行政领导制度主要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合议制)。基于本文研究分析仅限于行政机关,并不涉及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领域,故有别于传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称谓,本文统一规范表述为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在党的领导下,自82年宪法确立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以来,作为一项世界主流国家采用的行政领导制度,既有其共同的制度理性,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行政机关首长是指在行政机关中担任特定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居民伤残、死亡的首要病因。大气污染是影响CVD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浓度、短期暴露下也会有不利影响,需要被持续关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
道路交通管理者通常在各大交通路口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以划分行人与机动车的时空通行权,从而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保障行人的过街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道路交通管理者开始升级传统人行横道信号灯(单纯提供视觉信号),运行有声交通信号灯(既提供视觉信号又提供听觉信号)。有声信号灯不仅能够帮助视觉障碍者安全顺利地通过路口,还能够对正常过街行人觉察交通信号产生促进作用。这种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听觉、
菜心(Brassica rapa var.parachinensis)作为我国华南地区特色叶菜类蔬菜,质地柔嫩,清甜可口,含水量多,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菜心采收后代谢旺盛,常温贮藏2-3 d叶片即衰老黄化,品质劣变,失去商品价值。褪黑素(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melatonin)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吲哚胺类化合物,广泛参与调控动植物多种生物学进程。近年来研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今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及其产生的影响,已经从个体、家庭上升到了社会乃至国家层面。本文以生活在河西走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的老年人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社会趋于老龄化、疾病谱转变为现实背景,综合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从文化视角关注老年人的医疗与健康问题,分析当地老年人的健康与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自身经历、周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城乡规划、变化检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信号传输带宽及成像传感器等限制,遥感成像设备获取到的图像通常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成像设备地面像元分辨率的提升受到当前制造水平的制约,从硬件上提高其分辨率耗时较长,成本极高;同时,成像系统会受到噪声、模糊等干扰,使得获取的图像质量下降,分辨率受损。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技术以同一场景中的一张或多张低分辨率图像为输
目的:1.观察中药红萸饮口服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2.观察中药红萸饮对肛瘘术后患者血清VEGF、创面肉芽组织中COL1、COL3表达的影响。3.研究中药红萸饮含药血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分泌COL1及COL3的影响,探寻红萸饮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1.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红萸饮口服治疗,对照组
研究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全球范围内十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肿瘤浸润深度,BC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虽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和
背景:高良姜是一种高良属的食用和药用植物,具有数千年的民族植物学历史,被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高良姜素(3,5,7-三羟基黄酮)是一类黄酮膳食成分,主要来源于高良姜的根。据报道,高良姜素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微生物、抗肥胖、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高良姜素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高良姜素对肝癌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