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上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制度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0年,美国律师Samuel Warren和Louis Brandeis在《哈佛法律评论》(Havard Law Review)上发表了《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隐私权和隐私侵权制度。1960年,William L.Prosser在《加利福尼亚法律评论》(California Law Review)上发表了《隐私权》(Privacy)一文,将隐私侵权分为四大类。其中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是现今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隐私侵权类型,具体是指行为人在没有获得他人许可或者在没有公开他人事务的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以让人反感、让人无法容忍的方式公开披露他人的私人事务、私人事实,并因此使他人遭受精神痛苦或者财产损害的隐私侵权行为。其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制度,但都不约而同地,在各个判例中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我国隐私权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著作和论文多是围绕确立隐私权是一种具体人格权的地位进行阐述和论证。直到2009年通过了《侵权责任法》,隐私权才第一次明确地归入到基本的民事权益中,受到侵权法的保护。但《侵权责任法》却没有详尽地阐述隐私侵权的构成要件、救济手段和抗辩理由等内容,使得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仍然缺少确定性的指引。本文将详尽介绍美国法上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制度,以借鉴学习其先进经验。  本文第一部分从公开披露行为、私人事务的界定、所公开的事实是否具有高度冒犯性,以及所公开的事实是否与公共利益有关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美国法上公开他人私人事务隐私侵权制度的构成要件;第二部分阐述了这一隐私侵权制度的法律救济手段,探讨了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范围界定和损害赔偿的具体形式等问题;文章第三部分则归纳了美国法上公开他人私人事务隐私侵权责任的抗辩理由,在综合以往判例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新闻价值、公众人物和受害人同意三种抗辩理由,分别代表了媒体的监督权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文章第四部分则阐述了将这一隐私侵权制度引入我国,从而使中国的隐私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希望能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隐私权保护体系。
其他文献
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是中国对现代社会的呼应,也是中国社会的选择。整体而言,当前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我国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瑕疵证据,却缺乏相对完善的瑕疵证据规则对其进行规范。然而,我国目前关于瑕疵证据规则的研究仍然较少,瑕疵证据的内涵与外延不清,再加上瑕疵证据规则在立法
中国的政治及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持续,其现阶段的商标注册制度仍然面对许多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商标的私权性低,行政程序复杂,审查及注册时间长,以及商标法中某些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到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性反恐活动热潮之下,恐怖事件并未减少,恐怖组织并未恐惧,相反,反恐活动之下,越反越恐的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恐惧感却在不断蔓
介绍了一种针对微带梳状线电调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清晰的设计步骤.结合这种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实例,由测试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对电调滤波器设计中的一些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是时隔15年之后刑诉法迎来的第二次“大修”,其在新增的第五编“特别程序”中加入了第四章“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行政规则制定中的民主正当性危机。从“法律之治”走向“行政规则之治”,是现代行政国家和管制国家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行政规则由非民选的行政官员制定,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课改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打破传统课堂沉闷、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指导思想。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
期刊
本文以“渤海溢油事件”引发的作业者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非作业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应当如何承担责任的讨论为背景,考察在同类模式,即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的石油勘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