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1在大肠癌演进和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近1000000例,492000例死亡。随着经济的进步,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每年发病率也快速递增,特别是大城市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大肠癌男女发病率等同,在40岁以后发病危险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资料显示我国大肠癌男性发病率约为16.2/100000,女性约为14.5/100000,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致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然而,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所有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患者治疗失败。大肠癌传统治疗方法,即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手术和放疗是局部治疗,难以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化疗药物往往缺乏组织选择性和特异性,对骨髓等正常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在过去几十年,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50%左右。因此,探寻大肠上皮细胞癌变,演化和转移的机制,特别是寻找早期肿瘤标志物,以期早期发现和干预大肠癌的生物学进程,对大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即p21小GTP酶活化激酶1,是第一个被克隆和验证的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质磷酸化激酶家族成员。PAK是分子量为21KD、Rho家族的小GTP酶(small GTPases),即Cdc42和Rac的下游效应分子。在分子结构上,PAK N-末端为激酶的调节区,C-末端为激酶的底物结合区,具有激酶活性。PAK1-3构成第一组PAK,分子量为62-64 KD,其激活需要Cdc42和Rac,除调节胚胎发育、正常的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外,PAK家族成员还在人类疾病中起重要作用。PAK1是PAK家族中与人类肿瘤关系密切的成员,其在细胞骨架修复、延长正常细胞寿命和正向调节一些正常生理代谢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PAK1只在脑、肌肉和脾脏正常组织表达,其他组织表达很少,但在很多人类肿瘤细胞都高表达PAK1,尤其是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中PAK1的表达远高于其它肿瘤细胞,而且PAK1表达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但PAK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课题在系统地检测PAK1在大肠癌旁正常组织—息肉—腺瘤—原发性大肠癌组织—大肠癌转移癌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分布特点基础上,同时构建PAK1真核表达载体和PAK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肠癌SW480细胞,观察上调和下调大肠癌细胞PAK1表达后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粘附、运动、侵袭和致瘤等表型的改变,以期深入了解PAK1在大肠癌细胞演化和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探讨PAK1作为大肠癌转移标志和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一、PAK1在良、恶性大肠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K1在大肠癌癌旁正常粘膜、大肠息肉、大肠良性腺瘤、大肠癌和大肠癌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AK1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PAK1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影响为检测PAK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粘附、移动和侵袭等表型的影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PAK1真核表达载体和PAK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RNAinterference,RNAi),并以大肠癌细胞SW480作为模型,转染重组载体后观测对大肠癌SW480细胞表型的影响,并分析PAK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1、PAK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按照Genbank上公布的PAK1 mRNA序列(NM002576),在其编码区(CDS)设计两端带有EcoRI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PAK1 CDS区,EcoRI和BamHⅠ双酶切纯化的PCR产物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4连接酶连接酶切纯化后的PCR产物和酶切纯化后的pEGFP/C1,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挑单菌落培养扩增,提取重组质粒后行EcoRI和BamHⅠ双酶切鉴定,选择插入片段正确的克隆测序鉴定。2、PAK1 shRNA重组载体的构建根据siRNA设计的原则,在PAK1 mRNA(NM002576)CDS设计三对siRNA核苷酸序列,并设计一对非相关核苷酸序列作为对照,经Genbank在线BLAST确定确定与其它人类基因无高度同源后,分布在所设计的siRNA两端分别加上带有BamHⅠ和EcoRI酶切位点的shRNAs(short hairpin RNAs)单链送公司合成,配对单链核苷酸退火复性合成双链,按常规操作把shRNA序列克隆到pRNAT-U6.1/Neo载体中,重组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3、转染细胞和建立稳定转染细胞克隆采用Invintrogen公司的Lipofectamine2000TM脂质体进行细胞转染。细胞转染48h后用分别用800μg/ml 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挑取单克隆细胞扩增培养。4、PAK1表达调控效应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免疫细胞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AK1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改变。5、细胞增殖与凋亡MTT法检测PAK1对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采用DNA片段法检测PAK1对5-Fu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6、细胞基质粘附实验参照文献的方法研究PAK1对大肠癌细胞SW480粘附的影响。7、单层细胞划痕愈伤实验分析单层细胞划痕愈伤实验分析PAK1对大肠癌细胞移行的影响,参照文献操作。8、侵袭实验观察改变PAK1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9、软琼脂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RNAi沉默PAK1表达对SW480细胞锚着独立性生长的影响。10.明胶酶谱实验观测PAK1对SW48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分泌和活性的影响。11、裸鼠成瘤实验观察PAK1表达对SW480细胞裸鼠成瘤的影响,包括成瘤瘤体大小、侵袭转移部位差异。三、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免疫组织化学采用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和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其它数据行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多重比较用LSD方法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一、PAK1在良、恶性大肠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AK1主要在细胞胞浆表达,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在大肠上皮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见图1-1和图1-2);大肠正常粘膜和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粘膜中PAK1的表达极少,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为别为52.5%、49.1%与0.03%和0、48.7%与27%;大肠息肉PAK1的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2.2%与0和11.1%;大肠腺瘤组织PAK1的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为别为18.1%、45.4%与18.1%和27.2%;Dukes’A期大肠癌组织中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4%、33.3%、25.0%和33.3%;Dukes’B期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率分别为13.3%、13.3%、23.3%和50.0%;Dukes’C期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率分别为16.7%、11.1%、16.7%和55.5%;Dukes’D期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率分别为0、0、33.3%和66.7%。经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大肠正常粘膜、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癌组织中的PAK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且大肠正常粘膜、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和转移癌中的PAK1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不同Dukes’分期癌组织PAK1的表达不同,各组Dukes’分期癌组织PAK1的表达见图1-2和表1-4图,但各组PAK1表达无显著差异性(P=0.103),分析原因主要可能与标本量少有关,其中A期和D期临床标本相对较少,收集较为困难。大肠癌高中低分化各组的PAK1表达的总体阳性率不同(74例大肠癌纳入研究),有依次升高趋势,但各组PAK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357)。二、PAK1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影响1、PAK1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AK1经酶切鉴定,所插入的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并经测序证实,BLAST序列对比证实是PAK1基因mRNA CDS序列。2.PAK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3、重组质粒转染SW480经G418抗性筛选得到稳定细胞克隆株;4、与对照细胞比较,RT-PCR和Western blotting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SW480内源性PAK1被PAK1 shRNA抑制;5、选取PAK1 shRNA中一个克隆细胞株用作后续实验,并把其细胞克隆命名为SW480shRNA1,非相关序列细胞克隆命名为SW480shRNA-N;PAK1真核载体细胞克隆株命名为SW480PAK1,pEGFP/C1质粒对照细胞克隆命名为SW480svector;6、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在各组细胞孵育24h后,各组细胞间增殖有显著性差异,SW480、SW480vector,SW480PAK1,SW480shRNA-N和SW480shRNA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11.006,P=0.000<0.001;SW480shRNA1细胞与SW480和SW480shRNA-N比较结果分布是0.400±0.004 vs 0.532±0.0696,P=0.016<0.05和0.400±0.004vs0.533±0.038,P=0.015<0.05;SW480PAK1与SW480和SW480vector相比较的结果是0.719±0.125 vs 0.532±0.070,P=0.002<0.01和0.719±0.125 vs0.530±0.039,P=0.001<0.01),结果说明下调SW480细胞PAK1表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上调SW480细胞的表达则促进细胞增殖。7、细胞凋亡实验显示,未用5-FU处理的各组细胞培养8h均未检测到凋亡DNAladder;细胞分别用15.0μmol/ml 5-FU处理8h后,SW480shRNA1可以见到明显的凋亡DNA ladder,而SW480、SW480vector、SW480PAK1和SW480shRNA-N未检测到凋亡DNA ladder;在用30.0μmol/ml 5-FU处理8h后,SW480和SW480vector可检测到DNA碎片,但SW480PAK1未检测到凋亡,提示PAK1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PAK1可以增加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8、细胞-基质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之间粘附细胞明显不同,SW480shRNA1细胞显著减少,与SW480细胞相比(P=0.015)和与SW480shRNA-N相比较P=0.018),而SW480细胞与SW480shRNA-N细胞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W480PAK1与SW480相比(P=0.004)和与SW480vector相比(P=0.004),细胞粘附显著增加。9通过软琼脂糖克隆形成实验可以观察细胞锚定独立性生长的能力,从而反映细胞的恶性程度。我们发现SW480细胞转染PAK1基因后,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亲本细胞,表明细胞恶生程度增高,预示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加;而转染shRNA沉默PAK1表达后,SW480细胞在体外双层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减弱。10、SW480、SW480vector、SW480PAK1、SW480shRNA-N和SW480shRNA1在划痕损伤后0h未有明显差异;在24后SW480、SW480vector、SW480PAK1和SW480shRNA-N细胞划痕边缘有细胞移动,而SW480shRNA1细胞划痕边缘整齐未见明显细胞移动;在24后,SW480PAK1细胞较SW480、SW480vector和SW480shRNA-N细胞划痕面积明显缩小,而SW480shRNA1细胞划痕边缘整齐,划痕面内未见明显细胞移动;在72h后,SW480、SW480vector、SW480PAK1和SW480shRNA-N细胞划痕面内细胞都增多,SW480PAK1细胞划痕面内被细胞铺满,而下调PAK1表达的SW480shRNA1细胞划痕边缘稍有模糊,划痕面内几乎见不到细胞。11、细胞侵袭实验显示SW480shRNA1细胞显著降低。而SW480PAK1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加。12明胶酶谱实验显示,与对照细胞相比,SW480PAK1细胞分泌活性MMP2增加,而SW480shRNA细胞分泌活性MMP2减少,而MMP9活性未见有明显改变13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发现接种SW480shRNA细胞和SW480shRNA-N细胞后,裸鼠移植瘤体重量分别为(0.1075±0.06571)g和(0.9517±0.72323)g,RNA沉默组瘤体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PAK1表达从腺瘤到肿瘤、从原发大肠癌到转移大肠癌依次增加,提示PAK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上调PAK1表达可以促进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下调PAK1表达则可以抑制大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3、PAK1可以增强大肠癌细胞的异质粘附,下调PAK1表达则抑制SW480细胞的异质粘附;4、PAK1增强大肠癌细胞的非锚定式依赖式生长,下调PAK1表达则抑制大肠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5、PAK1增强大肠癌细胞移行能力,下调PAK1表达则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移行能力;6、PAK1增强大肠癌细胞对基质的侵袭能力,下调PAK1表达则可以减弱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力;7、PAK1可以抗5-Fu诱导的大肠癌凋亡,下调PAK1表达则有促进凋亡作用,抑制PAK1表达可以增强大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8、PAK1可以增强大肠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提示PAK1增加大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综上,通过临床病理标本、细胞模型到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PAK1在大肠癌病程演进中发挥正向调控作用,而且正向调控大肠癌细胞粘附、侵袭和移动能力,PAK1正向调控大餐癌细胞转移潜能与其影响MMP-2活性有关,下调PAK1表达可以增加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所以PAK1有希望成为大肠癌治疗的分子靶点,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其在大肠癌演进和转移中具体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位胰腺癌模型,寻找出一个较理想的胰腺癌模型制作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获得的实验大鼠胰腺组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Bicyclol、DDB的肝癌化学预防作用和第二部分中药XX粗提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 第一部分Bicyclol、DDB的肝癌化学预防作用 Bicyclol
目的: 肿瘤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多步骤的,从致癌因素作用开始至遗传基因突变,包括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以及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凋亡相关基因、
肿瘤是严重危害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抗微管类药物在治愈性和姑息性化疗方案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泰素在临床肿瘤治疗学中的成功应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微管作为化疗细
朊病毒是Prion病的病原体,朊蛋白(PrPc)是朊病毒在细胞内的正常表现形式,它以GPI锚定的方式定位在细胞膜上,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PrPc在大脑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在许多非神经组织
介绍利用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特色,指出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最佳场所,不仅对支持终身学习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介绍了铜官山铜矿所用采矿方法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矿山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介绍了天马山硫金矿采矿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1春季修剪内容及技术要点春季萌芽期,对角度小的骨干枝,采取撑、拉等措施,将角度调整为60°~70°;对背上直立枝,向有空间的方位拉成80°~90°。萌芽后,及时
对自然状态下产出的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了加水模拟实验,研究了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生烃能力及产物特征,并与浮游藻及海生
<正> 成功的选矿工程师,必须奋力达到许多重要目标,他的成品应当是高质量的,也即令人满意的,适合销路的,在用户接受限度内的,他的工艺方法要为环境所允许,符合不断变化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