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硅烷化FeO磁性纳米载体介导野生型p53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日趋成熟,肝癌的基因治疗成为生物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基因治疗的载体,以及载体相关的免疫反应、细胞毒性与安全性问题是限制基因治疗发展和临床应用的瓶颈。目前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常用的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纳米粒基因转运载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病毒基因转运载体。它是将DNA、RNA等基因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同时也在颗粒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如特异性配体、单克隆抗体等,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纳米粒材料的选择是成功进行纳米基因转运和治疗的关键。所选择的材料必须具有生物适应性和可降解型的,或者易于从体内排泄,而不产生有害的降解产物,且无免疫原性的物质,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稳定、无毒、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对所转运基因的表达有控释作用及对基因有保护作用等优点,是良好的纳米基因转运载体材料。 研究证实,纳米粒与DNA的连接多通过静电吸引作用来完成。DNA的磷酸骨架所带的负电荷只能与表面带正电性的载体结合。因此,需要利用生物活性分子对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携带阳离子物质,以起到防止纳米颗粒团聚,并有利于结合DNA分子的作用。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以氨基硅烷化Fe3O4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运载体所形成的氨基硅烷化Fe3O4纳米粒/DNA复合物,能保护所携带的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和超声剪切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在较低浓度下Fe3O4纳米颗粒与氨基硅烷化Fe3O4纳米颗粒对肝癌( HepG2)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只在高浓度下才会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在体外基因转运中,该纳米颗粒可有效转运pEGFP-C1报道基因表达质粒进入HepG2细胞,其转运效率为39%,略高于相同条件下脂质体的转染效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N=10)。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氨基硅烷化Fe3O4磁性纳米粒的转染效率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以氨基硅烷化Fe3O4磁性纳米粒作为基因转运载体,以重组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p53作为治疗基因,对HepG2细胞的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以氨基硅烷化Fe3O4磁性纳米粒作为基因转运载体在体内转运重组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p53的转染,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转染入的外源野生型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HepG2细胞中成功导入了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并能表达p53蛋白。 本实验结合局部热疗研究基因治疗与局部热疗的协同效应及对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情况,设计了对照组、局部热疗组、氨基硅烷化Fe3O4纳米粒作转导pcDNA3.1(+)-p53基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4个实验组,结果显示,热疗和野生型p53基因治疗都能抑制荷肝癌裸鼠转移瘤的生长。热疗和野生型p53基因联合应用可达到较好的协同作用,比单一的热疗或基因治疗能更好的抑制肝癌转移瘤的生长。联合治疗组、基因治疗组、热疗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4.07%,59.43%,47.1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p21WAF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AGS细胞survivin基因,以及hTERT、TRF1、TRF2和hPOT1等端粒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克隆技术构建pEGFP-C2-p21 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 介导和G418 筛选将pEGFP-C2-p21 稳定转染AGS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pEGFP 发出绿色荧光判定p21 在AGS的表达效率
学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HT2C受体基因-759C/T、-697G/C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的关系,试图深化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新药开发、个体化用药及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证据。方法:以自编量表调查1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根据量表的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50%为
目的: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mRNA和蛋白质在人绒毛膜癌(绒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及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的表达与绒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1)应用MTT和Matrigel体外侵袭试验检测不同人绒癌细胞系JEG-3与JAR之间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差异;(2)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HpamRNA和蛋白质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不同侵袭力人绒癌细胞株中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原因,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可以完全阻止或者延缓其进展,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临床资料显示,约有41%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会出现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人工晶状体的改良,PCO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约有20%~25
第一部分 188 Re-IGF-1A对胰腺癌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胰腺癌等细胞膜表面有高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类似物能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结合,并与自然配体IGF-1竞争,抑制相应的肿瘤细胞的生长.188 Re不仅发射适合治疗目的的β-射线(Emax=2.12 MeV),在组织内最
学位
第一部分:188Re标记锡硫胶体的方法学研究目的:建立188Re标记锡硫胶体的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和颗粒大小。方法:1.标记药盒法:(1)改变加入硫胶体药盒(SC kit,供99mTc标记用)的188Re淋洗液体积,其余步骤按说明书,进行188R标记硫胶体的预实验;(2)改变标记条件,在药盒内单独依序加入0~lmlNa2S2035H20(8mg/m1)和SnCL2·2H20(20mg/m1)进行1
学位
目的:除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外,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紊乱,导致细胞无限制地增殖,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细胞周期调控由一系列调控因子完成,其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懒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DKI)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C25A、p57Kip2、CDK2和cyclinE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CDC25A、p57Kip2、CDK2和cyclinE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CDC25A、p57Kip2、CDK2和cyclinE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印证大肠癌分子发生机制中涉及细胞周期调节环路CDC25A、p57Kip2、CDK2和cyclinE多个基因的异常。方法
学位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后不同时间点脑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从而探讨TGF-β1与HIBD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儿科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的依据。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12-18g,随机分为2组
目的:1、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18F-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分布规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探讨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1对照组:选取2007年7月份10例经临床查体、心电图、X线、B超、血清肿瘤标志物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查体者,分析正常的18F-FDGPET/CT图像表现。1.2NHL组: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3月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