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空间结构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结构。但目前有关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少见报道。开展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研究,可以为常绿阔叶林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个100m×100m的固定样地,于2005-2020年期间,每5年进行1次调查。基于4次调查数据,通过优势度分析法确定优势树种,并按树种类别将优势树种分为常绿阔叶、常绿针叶和落叶阔叶3个优势树种组,利用聚集指数、全混交度和Hegyi竞争指数3个空间结构指数,从群落整体、优势树种组和优势树种3个层面,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然后根据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群落整体、优势树种组和优势树种3个层面,分析空间结构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的活立木株数呈先增后降趋势。群落物种多样性高,平均79种。群落优势种组成变化不大,保持着多优势种结构特征。(2)群落整体空间结构保持稳定;2005-2020年,落叶阔叶优势树种竞争强度降低,聚集程度和混交程度保持稳定。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优势树种空间结构保持稳定;2005-2020年,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和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的混交程度提高,其余优势树种混交程度均保持稳定。各优势树种聚集程度和竞争程度均保持稳定。(3)群落、优势树种组和优势树种3个层面的竞争指数、生长空间指数对林木生长量均保持负、正总影响方向的一致性,而其余空间结构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方向则存在差异。因此,在常绿阔叶林经营或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应当以降低林木竞争强度、保证林木生长空间作为空间结构调控的主要经营措施。
其他文献
山水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名词,也与如今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提出的“山水城市”这一城市规划理念拥有同质的内涵。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的历史造就了其经济繁荣、人文鼎盛的局面。越中山水园林兼得山水与园林之长,又源远流长、传承赓续,成为了中国山水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文章期望通过对越中山水园林的研究,管窥传统意义上“山水园林”的定义及其内涵。主要运用“论从史出”的园林史研究方法,以越中山水园林作为研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具有材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十几年来,植物体胚发生等植株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Baby Boom(BBM)和WUSCHEL(WUS)等重要基因被鉴定出来,并被逐步用于植物的体胚发生和遗传转化。然而,在杉木等裸子植物中,这些重要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均不明确。本研究基于杉木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山核桃根腐病(Carya cathayensis root-rot)是山核桃的重要病害,可导致山核桃果实减产,甚至林木成片死亡,据报道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目前还没有关于山核桃根腐病发生与生境微生物菌群消长的关系的研究。为探究山核桃根腐病发生与生境微生物菌群消长的关系,本课题采集安吉县同一区域根腐病发病
为持续推进我国竹炭理论研究和应用水平,课题立足竹炭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以二次高温炭化竹炭(BC)、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机械共混和熔融挤出等技术,制备电磁屏蔽功能的BC/HDPE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炭的含量、炭化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熔融结晶性能、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揭示了竹炭的含量及炭化温度、微观结构、电磁屏蔽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竹炭基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我国传统名花,花叶兼美,多年来深受国民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牡丹不耐高温,尤其是夏季高温和日灼现象限制了牡丹的生长和观赏品质。本研究以江南牡丹‘羽红’(P.suffruticosa‘Yuhong’)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温胁迫处理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筛选获得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热激蛋白HSP基因,克隆得到了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PsHSP17.8
当前竹材颜色单一、应用于竹材的染料类型较少且染色工艺不成熟等问题始终制约着竹材的多功能应用。本论文以毛竹竹束为原材料,采用两种性质(酸性和活性)的红、黄和蓝染料对竹束进行浸染试验,研究了染色工艺对竹束的上染率和耐光色牢度的影响并探究了染色竹束光变色规律和影响因子,以此综合比较分析了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竹束各自的上染率、表观颜色与耐光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在微观层面对两种染色竹束进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鼠李糖脂(RLS)对大鼠和肉鸡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实验一,选择大鼠为实验对象,探究RLS对大鼠脂代谢、免疫反应和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部分大鼠进行脂多糖(LPS)攻毒,进一步探究RLS对LPS刺激大鼠免疫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实验三,选择肉鸡为实验对象,探究RLS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反应、空肠形态、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盲肠微
浙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与发展经验。通过特色植物景观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的发展。选取浙北地区的杭州市指南村、杭州市梅家坞村和湖州市荻港村3个依托特色植物资源进行营造景观的村庄。对村庄围村植物景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和庭院植物景观,选取典型样地调研收集数据并量化分析,总结特色与问题所在。传统花木、竹元素等植物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最后对三个村庄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高大散生木本竹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夏季极端高温干旱事件频发,常导致当年生毛竹大量死亡,为毛竹林生产力恢复和灾后演替埋下重大隐患。深入理解具备生理整合机制的毛竹在新老龄级上的死亡差异机理,是经营气候变化适应型竹林的前提基础,也是本研究的核心目标。针对该目标,本研究聚焦于两个主要研究内容:1)夏季极端干旱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