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外交创新: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的解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创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对于外交创新研究的实践要求:讲好中国外交创新故事,为外交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对于外交创新的研究,能够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理论中加入创新元素,从而丰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达尔文进化思想和熊彼特创新理论,在系统效应的视阈下将外交创新定义为:在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国际系统中,作为一种主动性力量执行外交手段新的组合,从而加速(或延缓)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乃至实现一国在国家间领域内的进化发展。以对国际系统或“小”系统的冲击程度为依据,能够对系统或单元层次上的外交创新进行划分。“毛泽东式”的外交创新表现为变革层面的,能够使得不同系统发生转化;“邓小平式”外交创新表现为调整层面的,能够使得系统发生震荡或微调;“习近平式”外交创新表现为全新意义上的,意味着系统出现了进化转化,国家为国际系统的进化转化贡献了新元素。基于形式的不同将外交创新划分为议题创新、手段创新、对象创新、策略创新和思想创新五大类型,分别表现为开创一个新的外交领域、实现一种新的外交机制、建交一个新的主权国家、发展一组新的国家关系和提出一种新的外交战略。根据程度的不同,将外交创新划分为渐进性创新、适度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三种类型,从而形成了一个5*3的外交创新矩阵。事件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交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应对国际格局转变(1986-1992);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93-2000);努力把握战略机遇(2001-2008);实现中华民族复兴(2009-2016)。在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结合第三类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建构用于理解中国外交创新的理论模型。在案例分析和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对上述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以外交创新为因变量的“中国外交创新模型”。系统变化是模型的自变量,代表战略环境包容性与约束性的相互转化。系统变化的程度越大,整体的外交创新越多,根本性创新也越多。在高清晰度下,外交创新将以水平极高、时间较短的“高峰”形态进行;而在低清晰度下,外交创新将以水平较高、时间较长的“高原”形态完成。伴随着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不断融入,外交创新对系统变化的时滞逐渐减弱。领导类型是模型的中心中介变量,代表着在一国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特点。领导类型越为进取,整体的外交创新越多,根本性创新比例也越大。领导类型发生变化的时期,表现出比较多的外交创新尤其是根本性的外交创新。外交创新既受到系统变化的“体系”层次影响,又受到领导类型的“单元”层次影响,从而能够搭起一个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2012年以来高水平的外交创新在受到“奋发有为”领导类型影响的同时,也与领导类型和系统的相继变化存在紧密联系。开放程度和风险平衡是模型的两个外围中介变量,能够表现中国外交创新的具体特点。正式制度外的开放程度越高,外交中的适度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越多。外交活动中“损失相对确定且远小于收益”的确定性创新,数量远多于“损失相对不确定且可能接近收益”的不确定性创新。受到当代中国领导人极高政治智慧的影响,不确定性创新占比,沿着创新程度上升呈现递增趋势。外交投入是一个十分微弱的外围中介变量,代表对外交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投入水平,其对外交创新的影响未得到实证检验结果的充分支持。在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最终形成了一个以“系统变化*领导类型→外交创新”为硬核、开放程度和风险平衡等不同中介变量为保护带的“中国外交创新模型”。在理解中国外交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中国外交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外交创新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辩诉交易制度,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权利和利益纠纷解决机制。其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风险博弈”,博弈的双方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可以讨价还价,实行和解与妥协。从表面上看,辩诉交易制度是对传统诉讼理念和制度的大颠覆。确实,依照辩诉交易制度的内容初步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辩诉交易制度直接违反了“无罪推定”这一刑事诉讼制度的根基,冲破了正当程序的束缚,忽略了对事实真相的考察,漠视了控方的权威……但
本文试图从中日两国的行政指导比较中,加深对中国行政指导实践情况的认识,揭示对中国行政指导理论体系的语境,从而为摸索中国行政指导理论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  
学位
政体即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有多种类型,国家政体的选择既受国内条件的制约,也受国外因素的影响。本文专注于影响21世纪初期后发国家政体变革外部因素的研究,不仅因为现有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而且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探究,诸如,21世纪以来后发国家的政体变革是否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受到了哪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是否与那些国家政体变革的方向直接相关?基于此,本文将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比较
学位
冲突和战争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结构、制度和机制等去更好的处理那些导致冲突和战争的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治理体系,由于国家间的差异,这些治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广义上讲,这些治理模式是国家的统治者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设定的一系列规则,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塑造社会的目标。  包容性国内治理机构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是真正存在的,但在本研究中作者称之为准包容性机构的地
应然层面的政策文本转化为实然层面的政策执行结果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政策文本的落实过程是各级政策执行者结合各自政策执行场域对政策细化或是再规划的过程。这一漫长的政策执行链条导致了政策执行效果偏离了政策目标。政策文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学界和实务界已经达成共识。回顾以往的政策执行实践,政策执行偏差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仅是略微偏离政策目标,有的则完全背离政策目标,造成了极大的
学位
台湾地区废除核电议题和政治紧密相关,近三十年来“废核”一直是岛内各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福岛核事故后,台湾社会对核电的态度转为消极,要求废核成为主流民意。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大力推动“2025非核家园”这一激进式废核政策,但执行过程中遭遇到环境、经济、民生等多重困局,台湾社会因此背负了沉重的代价,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公共非理性的产物。2018年11月,“2025非核家园”政策仅推行两年就被台湾
学位
在当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熟关系到中国改革的成败和未来社会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既可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器”,也可能是挑战现行制度的“颠覆器”,亦或是摇摆不定的“依附者”,其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功能的变化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建设其社会稳定功能,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以中国
改革开放进入四十年关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缔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奇迹。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庞大化和复杂化,各种社会需求层出不穷,然而政府治理资源相对匮乏,暂时无法与繁杂的公共事务相匹配。政府长期面临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对公共事务进行轻重缓急排序,滞后治理或者长期忽略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演变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通常采
政治认同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经历的政治成长阶段,它内在间接表现为一种心理认可,即政治主体拥护政治体系,外在直接表现为一种行为支持,即政治主体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政治认同的研究既是在应然层面上观点的反复探究、推敲又是实践层面上建议的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目前,在政治学界已有不少学者针对政治认同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大多是以政治认同的理论结构为出发点,利用既有理论为基础阐明学者的学术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