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阐释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第一章为引论,首先从进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入手,阐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即英诗中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律诗的爱情概念隐喻,选该题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点:1)人们通常运用诗歌表达爱情,分析中英两国的爱情诗歌来总结爱情概念隐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2)英国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律诗在两国的诗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十四行诗和律诗都有固定的韵律,这也是作者选这两种诗歌为研究材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方法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为文献回顾。作者回顾了前人对隐喻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以往的学者们对隐喻定义的不同理解,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提兰的代替论,索尔的语用学方法,到布莱克的互动论,进而汲取其精华确立了本文的隐喻辨认标准:运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隐喻,即:隐喻是将源语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的互动的结果。这一标准侧重于隐喻的认知层面。最后作者简述了对情感隐喻的探索。 第三章是对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进行了阐释。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经验现实主义说明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它植根于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正是因为隐喻具有这种认知共性,不同民族的隐喻才会呈现出跨文化相似性。然后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系统性等进行了概述。 第四章和第五章对英国十四行诗和中国律诗中的爱情概念隐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第四讨论了两国诗歌中相似的爱情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即“爱情是一个整体”,“爱情是梦”,“爱情是植物”,“爱人是花”,然而基于文化,地域等差异,中英两国人民对相同的概念隐喻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阐释和理解。第五章对比分析了两国诗歌中不同的爱情概念隐喻,十四行诗中用“火”,“交易”,“战争”等来描述爱情,而汉语律诗中用“恨”,“愁”,“相思”等来描述爱情;十四行诗中用“神”,“主人”“小偷”和“星星”等来描述爱人,而律诗中主要将两个爱人喻为不可分开、相互依赖的两种事物,如:“比翼鸟”,“连理枝”,“鸳鸯”,“龙凤”,“琴瑟”等。这种差异性因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对情感的影响,并且必须通过探讨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模式来进行解释。 第六章运用已建构的分析模型去阐释影响两个民族认知差异的原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古希腊和罗马的神化和圣经强烈地影响了英语十四行诗中爱情的概念化。而汉语律诗中爱情的概念化则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中国道教的阴阳理论,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医药的五行理论,封建社会制度等等。自从远古至今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英国是一个临海的岛国,两国人民对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为结论篇。本文所做的对比研究为现代隐喻理论提供了更多的论据,有助于把隐喻理论置于更广泛的跨文化视角之下来研究。同时,本文可以使人们对爱情这个概念有更好更清楚的理解,有助于某些认知现象的普遍地位的建立以及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对某些文化问题的理解。
其他文献
汽车本身的停车灯仅发出瞬间的停车信号,长时间停车时一般无信号显示,夜晚极不安全。本文介绍一种类似流水灯的红色停车信号灯,因为采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显示,所以相当省电,
期刊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某种映照性相似的特点。报纸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本文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理论分析《京华烟云》中主要人物之间部分对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探索人物心理和性格,并试图追溯会话含义的文化根源。 《京华烟云》是著名双语作
笔者购买了一台某外资企业生产的高级触摸式调光台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台灯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用手触摸台灯外壳有时会有麻手现象,这时若用试电笔测试台灯外壳,试电笔
期刊
作为世界公认的著名作家,海明威和他的小说历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关于其经典作品“尼克故事”的研究同样不胜枚举。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符号学方法分
旅游业作为现代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资料作为一种推介我国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宣传工具,其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