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生网络事物的“人肉搜索”,从诞生起就颠覆了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人肉搜索”的运行原理在于通过逐步缩小搜索范围,不断地搜索、披露被搜索对象信息,使个人信息变得公开透明。对这些诸如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披露,很容易侵犯到被搜索对象的人格权。因此,伴随着“人肉搜索”这一新型网络搜索工具的迅速发展,众多与“人肉搜索”有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出现,关于“人肉搜索”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也日益激烈。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强大的网络力量,一个普通人的隐私信息可以在本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最短时间、最大范围被公之于众,我们不得不考虑其严重后果。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人肉搜索”这一网络热点现象、特别是对其在充当正义使者的同时,对公民人格权可能造成的侵犯加以分析,以法律手段对其进行理性的规制和合理的引导,使其既能发挥弘扬正气、舆论监督的作用,又切实保护被搜索对象的人格权不受侵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包括“人肉搜索”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人肉搜索”引发的法律问题,并对“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与传统的侵犯人格权行为进行对比。第二章主要介绍“人肉搜索”侵犯的具体人格权利,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并分析“人肉搜索”行为侵犯这些具体人格权利的构成要件。第三章主要介绍“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的责任主体认定,从“人肉搜索”发起人、“人肉搜索”参与者和网络服务商三类主体分别进行论述,研究哪些主体需要为“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第四章主要是对法律规制“人肉搜索”的一些思考,简要介绍与规范“人肉搜索”行为有关的国外立法,并提出在我国规范“人肉搜索”行为无需采用网络实名制或专门立法,而应从完善人格权保护角度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其他文献
铁路传输网为铁路各种业务应用提供传输通道,随着铁路信息化的深入,对铁路传输网的容量需求也越来越高,也对传输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传输
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日益严格等问题,企业必须将环境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施绿
作为医疗机构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参考,当前的患者满意度评价面临着可信度和有效性的强烈质疑,如何科学地测量患者满意度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中的重要难题。本文扎根于
背景为支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医师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其能尽快启动科研项目,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打下扎实的基础,某院设立了目标基金。该项基金自
Web上的信息量巨大而丰富,并且已成为了企业、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信息资源。随着Web数据库的不断增长,通过对Deep Web的访问逐渐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Deep We
“动漫”这个词是中国特有的,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动画与漫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漫画是动画创作的基础,动画的发展离不开漫画的兴盛发展。漫画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艺术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公共无线通信系统GSM平台,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本文从GSM-R的系统结构及其主要技术特点的分析入手,结合已建成开通或
自2001年“微软陈自瑶事件”后,“人肉搜索”为我们大众所熟知,网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因为网民力量的强大引发出诸多难以调和的私法问题,“人肉搜索”便是其中一例。200
本文从数字化交付设计的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化工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设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等,并进行了简单总结,对化工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设计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三维建模的
校本研究实行的是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直接面对并解决具体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在校本研究过程中,教师居于研究的主导地位,学生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