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条码识别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条码技术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尤其是需要在有限的面积上表示更多的信息量,这就要求条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和高可靠性。在这种需求下,二维条码孕育而生,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提供的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而且以多媒体应用为主体的3G网络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使用。另外,手机的软硬件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现了带有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这种手机配置有摄像头,并能进行相对复杂的运算和处理。这样一来,手机将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将是一个集工作、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人们将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尽情享受互联网的咨询,服务。 这些成熟的客观条件使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条码识别成为可能。在这种应用中,二维条码充当现实世界和互联网的桥梁。基于互联网的很多服务都可以建立在二维条码上,如身份验证、防伪、商务交易和搜索等。在现阶段,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条码识别引擎。所以,这个课题不但有很强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意义,并且还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本文中,我们针对广泛使用的两种二维条码(PDF 417和QR Code),介绍了适合智能手机的硬件条件的快速高效识别算法。实验表明,对于能满足规定约束条件的图像,识别率超过95%,并且整个识别过程能在5s内完成。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二维条码的基础知识及特点,并与当前流行的自动识别技术作对比,分析二维条码的优势;介绍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二维条码在手机上的可能的应用。接着,我们介绍了PDF 417和QR Code的图像特性,并给出一个需求模型,规定了一些用户可以接受的约束条件。然后,我们给出了识别的总体流程和框架。在流程中采用了分块采样的方法获取码字,该方法需要较多的条码特征点,处理比较复杂,但却能大大提高识别引擎的识别能力。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主要介绍一些识别的关键算法,并讨论这些算法的复杂性,优势和不足,并对识别过程中一些关键步骤进行了详尽描述。最后,介绍了用C++实现的识别系统的优化代码的策略和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并初步探讨了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对信息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希望在保持原有系统充分自治的前提下,能够有一个平台将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关联,并保持信息在所在区域或行业
本文基于多维连分式理论,主要围绕Xing在文献[G8]中提到的有关多重序列线性复杂度方面的两个猜想展开讨论,得到的结果如下:   1.针对文献[68]提出的与d-perfect的多重序列有
学位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定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记录并共享他们的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也就兴起了诸多基于轨迹的应用。移动协作感知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过鼓励移动用户参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电子化数据越来越多,在海量数据面前,人们正面临“数据丰富而知识贫乏”的问题。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和数据
随着商业信息化技术发展,企业获取数据和存储数据的门槛不断降低,如何快速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商业价值的信息,逐步成为产业界与学
趋同现象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它指系统之间通过耦合作用达到同步的过程。这一概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行为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领。200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
当今信息科技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对于人们来说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有用,它在商业、娱乐、生
我国电信竞争大格局的形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电信运营商意识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危机,从而更加重视自身的建设和对客户的争夺,这对电信网络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专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它在公安、武警、交通指挥、消防以及铁路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在公安系统,全国大小城市基本都建立公安专用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公
互联网技术、Web技术等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中的数据以指数级方式增长,对于用户来说,利用关键词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越来越困难,产生“信息过载”等问题。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