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的扩大,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珠海市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珠海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不但对珠海市、而且对中国经济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寻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趋势,影响因素、调控思路与调控对策,防范“拉美增长陷阱”问题在中国重演,验证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是否适合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 本文的研究共分8章。第1章是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目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2章是文献述评,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准备。第3章分析珠海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特点。第4章分析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趋势与特点。第5章对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第6章对调控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与借鉴。第7章对珠海市调控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第8章是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H·钱纳里的多国模型评判标准对其进行评判,得出的结论是:珠海市已于1994年就全面进入了H·钱纳里理论模型规定的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从1986年到2010年,珠海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84元上升到25382元;从1979年到2010年,珠海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23元提高到10187元,这两个指标的增长幅度与增长速度,都高于广东省和全国的同期水平。从1986年到2010年,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比由2.02扩大到2.49,从1988年到2002年,这一差距比高于广东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03年到2010年,这一差距比低于广东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工业化、城镇化、开放度和财政支农政策这四个因素中,城镇化和开放度是影响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从1986年到2010年,城镇化每提高1%,城乡收入比就上升0.108%;开放度每提高1%,城乡收入比就下降0.017%。在影响珠海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诸因素中,第二产业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从1986年到2010年,第一产业比重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就减少1.153%;第二产业比重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5.888%,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0.119%。珠海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是:从1986年到2010年,林业比重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少0.237%,渔业比重每增加1%,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581%。研究同时表明。珠海市的种植业和农村服务业这两个指标,对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在调控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业保险,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发展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调控珠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可考虑的对策是:(1)对政府的建议:创新思想观念,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税收制度,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2)对农业企业的建议: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的升级换代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农民培训工作,支持农民创业。(3)对农户与农民的建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与技能;实行专业化生产,兼业化经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库兹列茨倒U曲线还需完善:(1)倒U曲线的总体趋势应是“在波动中先扩大,然后在波动中逐步缩小”,即在扩大的总体过程中有时会回落缩小,在缩小的总体过程中有时会反弹扩大。(2)倒U曲线的拐点,会出现在该地区全方位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时,拐点出现的时间,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有关。(3)在倒U曲线拐点后的区间,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动缩小,应当采取宏观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