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苏州文化世族情感表达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史研究得到极大发展。以往研究成果多以宗族制度、宗族功能、宗族结构等宏观议题为思考切入点,但宗族族人情绪、情感的研究尚显薄弱。就此而言,在社会文化史视野下,将宗族制度融入社会生活中,并以宗族情感表达方式与原则为中心,思考宗族情感与传统礼教二者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将眼光聚焦于宗族情感表达及日常家庭关系,围绕转型时期苏州文化世族及其后代知识阶层生活场景下的家族、家庭情感,以探讨家族制度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本文首先从情感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历代学者和官方对宗族组织建设的理解。宗族制度延续数千年,除了外在政治、经济和统治者提倡等外在因素,还与人类自身发展对宗族的情感诉求有关。传统时代文化世族“敬宗收族”的宗族情感诉求具体表现于子孙对祖先的敬畏、祖先对子孙的庇护,以及族人之间的亲爱。宗族内部每个族人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血缘关系之远近而确立亲疏有别的宗族关系,“五服九族”制度即其具体表现。苏州文化世族受儒家文化濡染甚深,族众日常生活交往与情感表达更直接受到礼制影响,而呈现明显的等级性特征。但是,无论家庭情感还是宗族情感,其目的都是要维系宗族血脉绵延不散,即古人所说的“敦亲睦族”。为了实现敦亲睦族的愿望,宗族往往通过续修家谱、捐建义庄、修葺祠堂等物质性保障,贯彻宗族情感“礼缘情而作”的世俗性一面。随着清末新文化运动人们对个体权益的充分肯定,国人展开了对家庭制度专制性的批判与反思。在对其改良与革命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中,近代苏州新式知识阶层的家庭亲密关系、家庭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于孝道的重新定义等方面都产生了与传统家庭不同的变化,即转型时期家庭情感关系的变化既反映了传统礼制约束的相对松懈,又体现了对家族个体生命追求幸福和爱之权力的肯定。相较过去,以徐兆玮、柳亚子和吴湖帆为代表的近代苏州知识分子家庭关系中,代际关系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即相互间更趋平等、自由和亲密。这种家庭情感表达的转型体现了新旧时代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汇。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建立过程中,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和郭沫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对他们的民族史观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
期刊
《金刚般若》作为大乘佛教初期的般若类经文,产生时间较早,并且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金刚般若》产生初期的原貌是什麽样的?它在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那些变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民的命根子。“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农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后,社会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学术界迎来了中华民国社会史研究的高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首先,有价值的民国社会史通史著作开始出版,如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
《雅典政制》的作者是一个雅典人且具有寡头派思想,从文中的证据可以推断这本小册子写于公元前431年至前424年之间。它是现存最早的阿提卡的评论雅典民主制度的散文。虽然篇
期刊
通过对烟草植株覆盖红、黄、蓝滤膜获得红、黄和蓝光.研究了3种光质对云烟87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红光促进烤烟的生长,使株高和茎围增加,而黄光对烤烟的生长有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