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传统兰纳建筑模式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泰国北部,主要旅游城市清迈的兰纳建筑,那里曾是有一百年历史的兰纳王国旧址,有着自身特有的艺术文化、传统和语言,至今还在泰国北上区八个城市流传。泰国北上区的建筑艺术具有传统兰纳建筑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正在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消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兰纳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建筑设计领域兴起了保护传统兰纳文化的潮流。
  导致传统兰纳建筑逐渐消逝的原因有多种,例如:1.已经改变的生活方式让原有建筑中的某些功能空间不再适用。2.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不如新兴的材料耐用而且价格昂贵。3.擅长传统木工艺的匠人减少,使人工费上涨。4.传统兰纳建筑大部分采用天然材料修建,当材料损耗之后难以修复,常常会拆掉之后再用新的建筑代替。
  传统的兰纳建筑以结合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为主要设计原则。首先,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兰纳王国的历史渊源、地理特征、居住地分布、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从建房传统、相关信仰、建造过程三个层面,研究传统兰纳建筑。重点研究泰国北上区传统兰纳住宅的社区构成、周边布局和住宅分类。其次,在对清迈现有的传统兰纳建筑遗迹(居住建筑、宫殿建筑、商业建筑、佛教建筑)现场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传统兰纳建筑的组成和重要构成元素。再次,论文对清迈继承传统兰纳文化的当代建筑案例进行现场调研和文献研究,提出当代兰纳建筑的设计策略:1.保持传统规划布局,2.调整建筑功能空间,3.传承传统建筑元素,4.改变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5.呼应建筑周边环境,6.隐喻传统文化信仰。当代兰纳建筑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满足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在清迈的示范作用下,像清莱这样的二级城市,也由政府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传承兰纳文化的当代兰纳建筑的建设。论文在前期理论研究、案例调研,对清莱府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清莱学习交流中心的设计实践,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使其成为泰国北上区当代兰纳建筑设计中的一个范例。
  论文最后总结了当代兰纳建筑设计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当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其他文献
当今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达到5.6亿的乡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有的乡村养老设施在数量以及品质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这对建设大量高品质养老设施提出要求,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高效利用能
我国乡村建设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股“建设浪潮”的推动下,未被列入“传统村落”的普通村落正面临着民居文化消逝的困境。这些逐渐消逝的老房子凝聚着朴素的生活智慧与醇厚的乡土文化,对它们的保护、修缮及更新,赋予其新的生命价值是传统技艺、民居文化传承的关键一步,更是“乡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营建。  湖北郧西县刘家湾地区,紧邻长江支流汉江--天河,村域环境优美、民俗文化浓厚是七夕文化的发
学位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这项涵盖全国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正在大举冲击着各处的贫困乡村聚落,打破了传统自然生长中乡村聚落的内向性和封闭性。在如火如荼的“搬迁——安置”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的“城市公式”的套用,使乡村出现了大量“棋盘式”的布局,与当地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习惯严重脱节,充满地域特色的乡村传统人文历史环境正在一天天消逝。只有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生产特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生活、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久居城市中的人们开始产生逃离城市回归乡村的倾向。乡村因为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以及近几年国家全域旅游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乡村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其旅游服务关系密切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存的一些乡村游客中心或存在规模小、或存在选址不恰当、或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那么,我们在要注重继承与发扬城市文化精神、延续城市历史脉络的同时,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并取得大量成就。在我国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唐山市作为重要的一员需要提高自身经济水平,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与其它城市紧密相连。  21世纪以来,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加速,从一线都市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型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不断更新着面貌。虽然现代主义的初衷是希望创造理性化,适应工业时代的建筑,但是在其被实践的近百年中,建筑的普遍商品化、城市千篇一律等问题也十分严峻,收到了各种批判的声音。面对“千城一面”,城市建设“去精神化”等问题,建筑师们不断地做出新的努力,在建筑实践中尝试一种又一种解决的办法,同时给后世留下了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国家政策的更新,三线建设早已经退出了公众的生活,淡出了人们视野。那些曾经繁华、热闹的三线建设厂区如今变成了一座座隐秘空城。作为我国新时期工业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这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人文与历史价值,应该受到我们的保护。为此,本文以研究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历史
学位
随着长城危机意识的加强,国家对长城保护、维修与复原、管理和利用、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长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更加重视。本文引入系统论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从网络视角建立长城资源研究体系,从资源内在关系的角度量化及分析体系结构,即从资源关联角度把握网络系统的整体特性,对于长城遗产整体性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明代长城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建构长城军事聚落网络结构体系及量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初
学位
传统村落,是人类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落呈现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和空心化现象,其保护已刻不容缓。而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当前保护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GIS的发展和应用,为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GIS在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包含空间数据信息采集与
学位
近一个世纪以来,火车站一直是中国城市化的中心。因此,历史火车站前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区内,并与重要的城市中心和功能相连。以天津火车站(TRS)前广场为例,将这些火车站从简单的火车站重新发展一个换乘枢纽,其中站前广场作为单纯火车站基础设施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对当前火车站运动情况的回顾表明了,在创建智能宜居城市的过程中,火车站设计的态度正在从功利主义转变为基于经验的方式,其中火车站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