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世界”概念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认为马克思哲学是超越了“解释世界”的“改变世界”的哲学。但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却经常把研究重心置于“解释”与“改变”的区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概念与以往世界概念的根本性区别。这正是本文关心的根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世界”概念?它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有何本质关联?基于对“世界”概念的哲学史考察,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从马克思的“世界”概念入手,重新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本文所论述的核心是在揭示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世界”概念从外在于人的“彼岸世界”向与人共在的“此岸世界”复归这一前提下,澄明马克思“世界”概念的真实意蕴,为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不再是哲学”的“新世界观”打破了神圣化的超感性世界的迷梦,把哲学的视域从“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马克思作为传统意识哲学范式的终结者,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实践转向”意味着从“实践”亦即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审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因此,“实践转向”之后的“世界”概念,既非与人无关的自在的自然世界,也非传统哲学所谓的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一个与人共在的“此岸世界”。
  那么,马克思哲学中“此岸世界”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马克思批判了“世界”概念的形而上学幻相,揭露了“世界”概念的真实意蕴。在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看来,世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人是活生生的处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人的世界就是特定时代的生产关系所构成的世界。因此,马克思认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可见,马克思开启了“世界”概念的现代哲学视域,使哲学真正从“天上回到地上”。传统哲学造成了现象界与本体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二元分裂,进而造成了人与世界的抽象对立。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实现了人与世界的同一。
  因此,马克思所谓“世界”就是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个人直接与之打交道的意蕴整体,是人在实践中遭遇到的这个世界——现实的历史及社会。在这一意义上,改变“世界”的问题就是改变人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使人走出被奴役和被压迫的生存境遇,获得人之为人的独立个性与全面发展。人是活生生的处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人的世界就是特定时代的生产关系所构成的世界。正是在对此岸世界概念的分析中,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找到了真实的突破口。
  传统哲学在旧有的思维方式下不是有意规避“改变世界”的问题而仅仅去“解释世界”,而是以非历史的态度遮蔽了人真实的生活世界,世界成为与人无关的抽象的理念世界,从把改变世界仅仅理解为观念世界的改变。马克思则是深入到现实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他认为没有超然于尘世的自由完满的天国,哲学的任务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只有在变革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才能真正实现在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对于马克思而言,改变世界就是改变生产关系,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
其他文献
美学问题与特定的哲学理解是难以分割开来理解的。近代之前的哲学,学界多称之为存在论(ontology)哲学,探讨和追问世界万物的本原、本性等原初性问题,而美学的理解也呈现出某种存在论的情愫,即探讨美的本性、本质的问题将美的本性归结为秩序性。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的理性认知能力日益凸显,如何认识、如何获得真理知识的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开始出现哲学形态的认识论转向,对美学问题的研究和
学位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从这个思想来源来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的问题。侧重于从思想史,特别是从哲学史的角度给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教科书介绍的思想来源。发掘出以往不被重视的理论渊源,如浪漫主义思潮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共产主义理论内部所包含的科学与信仰的双重维度和理论张力,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中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等等。  论文的主要线索是以青年马克思理
尼采在其著作中时常谈论到力,力是最基本的概念。世界是由诸力斗争而构成的,关于世界的理论则是诸力依据各自在斗争关系中的权力量而对世界的一种阐释而已。这种力本论继承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中的观点,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中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动力,单子表象世界的能力是由其内在的力或欲求的原则而产生的。尼采与莱布尼茨的相同之处在于:单子的表象或力的斗争是阐释的根源。因此,尼采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提出了透视主义的认
学位
在数学上,证明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理论系统中,根据一定的推理规则或标准,由公理或者在先的定理推导出某些命题的过程。人们一般认为,同一个数学命题的不同证明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即确立命题的真。但实际上,当数学家通过证明确定一个猜想(或命题)为定理时,往往并不满足于所得到的结果,或者对最初的证明不满意,而试图通过寻求其它的证明,来更加深入地探讨定理成立的原因。这种在数学史和现代数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意味着
学位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艺术的一个新的思潮,它是在东方艺术的冲击下(诸如日本浮世绘版画,中国和日本陶瓷器上的彩绘等东方艺术元素)与本土传统艺术(诸如古希腊陶瓶上的绘画,欧洲民间传统绘画,以及六至七世纪在爱尔兰及英格兰发展起来的具有凯尔特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特色的装饰性绘画造型图案和插图)及欧洲经过工业革命后,在工业、科技上的迅速崛起与世纪交替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影
学位
沈周作为明代中叶的画坛巨擘,是布衣文人的突出代表。一生从事书画创作,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且诗名为画名所掩。他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向以山水、花鸟画见长,画作上题写的跋文在延续了宋元文人画精神的同时,显示了明代中期文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交游方式和审美取向。因此,沈周的画跋,不仅反映了文学、绘画、书法的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发展相互观照的最好见证。  在工商业大发展和市民阶层大量崛起的条件下,
学位
本文着重论述和解析墨家经济伦理思想内容,并以儒家、墨家学说比较为背景,寻求其经济伦理思想的相异、相通与互补之处,同时强调墨家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借鉴价值。  本文认为,墨家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从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特征两个层面来解析其历史成因。同时,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墨家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前提,即“兼爱”的经济伦理内涵。儒家与墨家在经济伦理思想上的对立,集中表现在义利之辩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进程。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作用将越来越凸显。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细胞,其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以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来看,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并且知识产权已基本被大家认
学位
近些年来,“穿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文学、影视、音乐等各类文艺作品中均频频出现“穿越”文本,尤其是穿越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势头。可以说,在当前大众文化视野下,影视剧掀起了一场“穿越”狂欢。因此,深入认识和理解影视剧中出现的“穿越”狂欢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知识,结合大量穿越剧案例,把穿越剧放到大众文化视野中进行考察,分
学位
牟宗三“新外王”思想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学术巨变,兼受西学冲击,人们对儒学信心渐失的大背景下,总结检讨中国历史文化学术传统,面向未来而对中国文化建设前景建设提出的纲领性的新设计。在“新外王”思想中,牟宗三提出了“道德的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客观化”定义。将两种定义相综合即为客观化指人(的价值)集体的有组织地天人合一地实现,牟宗三“新外王”思想中的“客观化”问题是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