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伦理视角下的《过错》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主要因其女性书写而著名。她的土地伦理书写同样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她的以南北战争后南方种植园(Place-Du-Bois)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过错》(At Fault,1890)为研究对象,从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的土地伦理视角出发,借助该理论中的“土地金字塔”(Land Pyramid)框架,发现其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关注到了种植园和伐木场的土地伦理危机,而且还揭示了解决危机的路径,体现了确立生态良心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对土地社区(the Land Community)的意义。首先,分析肖邦在《过错》中所描绘出的种植园土地社区受到冲击的景象。工业入侵动摇了种植园内土地、仆人和种植园主特蕾莎(Thérèse)三者的生态平衡。土地被侵占破坏了种植园内原来的自然生态布局。以大卫为载体的北方文明的出现既冲击了种植园社区内特蕾莎南方传统价值观,同时揭露了部分黑人仆人对白人价值观的内化情况。肖邦在小说中呈现出了工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被侵占以及河水泛滥的土地伦理危机。其次,挖掘肖邦在《过错》中所刻画出的伐木场土地社区遭到破坏的危机。森林、工人与工厂主大卫(David)之间危机重重,主要体现在森林被大肆砍伐,工人乔森特(Jo(?)int)火烧伐木场,格雷戈尔(Grégoire)枪杀乔森特等恶性事件中。肖邦的书写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在人类中心主义和利益至上思想下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的土地伦理危机,还展现了伐木场社区中工人之间所存在的种族差异。最后,探析肖邦在《过错》中展示的构建和谐土地伦理的路径。一方面要建立生态良心。大卫生态观念的转变,以及特蕾莎对工业态度的转变都体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重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肖邦借范妮(Fanny)悲剧的书写体现了她这方面的思考。此外,肖邦在该小说中在书写白人与有色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她当时种族观念的局限性,但她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有所改变。总之,肖邦在《过错》中体现的土地伦理意识,对美国社会建立符合土地伦理的价值观和种族观,对当下全球生态的和谐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蒙学典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通过创立《中国丛报》译介大量中国典籍,对中国古代蒙学典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中国丛报》中蒙学典籍的译介情况,对于新时期推进中国古代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近
学位
课堂话语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帮助学生课堂理解并构建知识的重要手段。Halliday(1998)认为知识不能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知识典型地依赖于语言而建构,因此,语言在整个教育和知识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内容、质量、方式和类型等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从语义波理论视角进行的研究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本研究选取2018
学位
学术书评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科成员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前沿,为学术讨论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平台。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书评在学科知识的话语建构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这就使得对英语学术书评的体裁研究变得极为重要。鉴于以往针对英语学术书评的体裁分析较少,而且有关不同学科间的比较研究更为缺乏,从跨学科角度对英语学术书评这一体裁进行比较分析很有意义。本文选取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学、社会科学领域的
学位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身份认同问题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贵州省铜仁市D县HX乡的初中英语教师为例,考察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教师对实际身份和目标身份的认同问题,采用深度访谈法进行,访谈对象为8人。该部分的研究分别从知识传授者、学生成长引导者、文化运载者、家庭供养者、知识分子
学位
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不是主教材与绘本的简单叠加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模式,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在主题语境中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主题意义、语法、词汇入手,尝试为教师提供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案例参考。
期刊
自Nagy等提出词汇附带习得以来,语言学家开始探讨有效的词汇附带习得方式。Laufer和Hulstijn提出了投入量概念,认为任务投入量由需要、搜索和评估构成,这三个要素的强度总和构成任务总投入量。近年来,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不同任务投入量与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关系,且研究结论不尽一致。关于组成要素不同的等量投入任务与词汇附带习得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本研究以Laufer和Hulstijn的投
学位
从上世纪末开始,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相结合,为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开启译者风格研究的新时代。二十多年来,译者风格研究已逐步广泛用于小说、戏剧以及散文等文体,但对诗歌方面的研究涉及未深。因此,用语料库研究方法来研究诗歌译者风格是有必要的。诗歌由于文体特征复杂,一直是文学翻译的难点。十九世纪后半叶,英文诗歌开始被翻译成中文,中国的诗歌翻译开始起步,百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译者,黄杲炘
学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马克思誉为“现代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在两部代表性的工业小说《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中聚焦维多利亚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劳资矛盾,不仅展现出对各类社会问题深刻的人道主义关切,而且将疾病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广泛地呈现在文本中,为后人研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历史状况和维多利亚时代精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尽管多年来评论界已从
学位
死亡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也是无法终结的哲学命题,在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成人文学中一个经常讨论、思考的主题。但是,以“轻逸”著称的儿童文学很少涉及死亡话题。21世纪以来,随着作家文学观念的解放,以死亡为题材的儿童小说日渐增多。然而,相较于儿童小说在“死亡”主题创作上的迅速发展,翻译界对“死亡”主题的关注和研究却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文学翻译中“死亡”主题的接受度。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
学位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性话语实践:发言人通过提出论辩劝服受众支持中方立场或行为。在此过程中,发言人如何策略性地选择各种论证图式和论辩模式便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语用论辩学理论,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基于实用型论证的典型论辩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外交部发言人话语受到哪些机构性先决条件限制?(2)记者会语境下实用型论证呈现何种变体?(3)发言人使用哪些论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