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4缓释纳米药物对脓毒症干预新策略及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Sepsis)是全世界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据调查,全球每年脓毒症相关患者超过1900万,其死亡率超过40%,而在存活患者中约有300万存在如感染性心肌病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认知功能的障碍。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现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中宿主的免疫反应是不受控制的,并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过度活化和抑制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后期对宿主有害并且使它们易于获得继发性感染,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死亡常与其体内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其中63%的脓毒症患者死于最初的5天之后。同时,临床研究发现,临床患者感染前的免疫状态直接决定感染患者的预后,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调节体内细胞因子的释放,并改善脓毒症患者体内免疫紊乱状态,从而有效维持了患者的正常免疫功能,减轻对器官的损害,最终降低脓毒症死亡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模式受体,细菌病原体感染后巨噬细胞可触发TLR启动防御机制。Toll样受体家族在识别微生物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在脓毒症防治中,尤其是对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并干预脓毒症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效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应用,减小康复后的药物副损伤,可能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近年来,纳米医学的发展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疗法、新策略。因此,本研究通过干预TLR4信号通路途径,进而研究基于TLR4缓释纳米药物对脓毒症小鼠保护及其干预的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第一部分 MPLA@PLGA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目的: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对于脓毒症防治具有重要作用。TLR4激动剂单磷酰脂质A(Monophosphate lipid A,MPLA)由于其水溶性差,无法直接使用,因此利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颗粒装载MPLA制备出具有TLR4活性的纳米颗粒并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通过水包油(O/W)乳液法,我们利用PLGA纳米颗粒装载疏水性TLR4激动剂MPLA,制备了一种纳米药物,即MPLA@PLGA纳米颗粒,并对制备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状、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检测纳米颗粒水合粒径、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检测MPLA在纳米颗粒中的装载率及释放情况、在不同溶液中MPLA@PLGA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及荧光染料DID高氯酸盐(DID Perchlorate,DID)装载的PLGA纳米颗粒行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模拟观察PLGA纳米颗粒在体内的滞留情况,为后续的实验分析提供保障。结果:表征分析证明,该纳米颗粒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具有均匀的球形结构,水合粒径检测数据显示,MPLA@PLGA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10 nm。用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检测表明,MPLA在PLGA纳米粒中的装载率为49.43%,且MPLA@PLGA中的MPLA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此外,MPLA@PLGA纳米颗粒在去离子水、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和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细胞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中粒径稳定,说明该纳米颗粒在各种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用荧光染料DID装载的PLGA纳米颗粒(DID@PLGA)通过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来模拟MPLA@PLGA的体内滞留行为,结果提示,聚乳酸纳米颗粒装载的MPLA在体内具有较长的滞留。结论:成功制备了 MPLA@PLGA纳米颗粒,制备的MPLA@PLGA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及缓释作用,能够用于后续研究分析。第二部分纳米颗粒(MPLA@PLGA)引发脓毒症小鼠中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增强天然免疫系统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纳米颗粒(MPLA@PLGA)在体内单菌感染以及多菌感染模型中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以及天然免疫细胞的变化,体外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对增强天然免疫系统的机制进行研究,为脓毒症的免疫调控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明确纳米颗粒(MPLA@PLGA)体内的最佳作用时间。在单菌感染模型中,首先将小鼠随机分成PBS处理组,MPLA@PLGA6h处理组,MPLA@PLGA 24h处理组,MPLA@PLGA48h处理组,在相对应处理后,向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并记录小鼠生存率及体重变化。随后研究了 MPLA@PLGA纳米颗粒加速脓毒症小鼠体内细菌的清除,将PBS组及MPLA@PLGA组皮内注射24小时后向小鼠腹腔注射E.coli感染6小时后,取小鼠主要脏器进行Luria-Bertani培养基(LB Culture,LB)平板涂板并进行对比分析,取感染16小时的小鼠主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对比分析;之后探究MPLA@PLGA影响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PBS组及MPLA@PLGA组分别皮内注射后24小时、皮内注射后24小时后在注射E.coli感染6小时后血液中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t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N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各种细胞因子、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F4/80+CD80+细胞、F4/80+CD206+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变化以及腹腔灌洗液中NK细胞的变化。之后明确纳米颗粒(MPLA@PLGA)在盲肠结扎和穿刺(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多菌感染模型中的保护作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注射PBS组及注射MPLA@PLGA组,对比3组小鼠的生存率及体重变化。最后我们在体外模拟和研究MPLA@PLGA纳米颗粒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我们选择了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分别给予PBS及MPLA@PLGA处理,后与荧光染料Cy5.5标记的E.coli共孵育,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荧光观察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及细菌的吞噬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PLA@PLGA纳米颗粒处理24小时具有最佳的体内保护作用,小鼠生存率可达80%。小鼠主要脏器HE染色结果及LB涂板显示,MPLA@PLGA处理的小鼠的主要脏器炎症、损伤程度及菌落数均低于PBS处理的小鼠。皮内注射MPLA@PLGA纳米颗粒或PBS 24小时后,皮内注射MPLA@PLGA纳米颗粒的小鼠NK细胞、单核细胞和F4/80+CD80+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B细胞、CD4+T细胞、F4/80+CD206+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变化不大,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大。在单菌感染模型中,经MPLA@PLGA预处理的脓毒症小鼠中NK细胞、中性粒细胞和F4/80+CD80+细胞百分率不仅明显升高,还显著增强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包括TNF-α、IFN-γ、IL-6、IL-17A和MCP-1水平显著上升,IL-10有所下降,而IL-1β、GM-CSF、IL-27和IFN-β分泌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在多菌感染模型中,经MPLA@PLGA纳米颗粒预处理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较PBS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高,可达60%。体外实验则证实我们制备的MPLA@PLGA纳米颗粒促进Raw 264.7细胞向F4/80+CD80+分化并提高其细菌摄取能力,增强Raw 264.7细胞的杀菌能力。结论:制备的MPLA@PLGA纳米颗粒能够安全的激活TLR4信号通路,预先激活健康小鼠天然免疫系统,未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受细菌感染后能迅速上调细胞因子及天然免疫细胞水平,产生了更多的NK细胞、中性粒细胞及F4/80+CD80+细胞并促进NK细胞向感染部位富集,有效增强脓毒症小鼠的体内免疫应答,保护了小鼠体内主要脏器,减少细菌对脏器组织的破坏,增加了小鼠的生存率。体外实验表明纳米颗粒提高了巨噬细胞的细菌吞噬能力,更有效的杀死细菌。因此,MPLA@PLGA纳米颗粒在单菌感染及多菌感染小鼠模型中有效实现了对脓毒症的免疫保护作用。第三部分纳米颗粒(MPLA@PLGA)对E.coli.感染的长效及特异性保护目的:研究纳米颗粒(MPLA@PLGA)对E.coli感染的长效保护及特异性保护,为临床脓毒症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MPLA@PLGA预处理的小鼠存活30天后,对其体内天然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健康小鼠进行分析,明确MPLA@PLGA纳米颗粒对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之后对存活的小鼠和健康的小鼠分别给予大剂量E.coli二次感染,观察小鼠生存率及体重变化,并取感染6小时后的小鼠主要脏器行LB平板涂板,评估经MPLA@PLGA处理后存活小鼠抵御二次E.coli感染的能力。对MPLA@PLGA处理后的存活小鼠和健康小鼠分别给予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致死性感染的攻击,评估经MPLA@PLGA处理后存活小鼠对E.coli感染保护作用的特异性。结果:研究发现,与健康小鼠相比,经MPLA@PLGA处理后存活小鼠的CD4+T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CD4+记忆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下降,但中性粒细胞、CD8+T细胞和CD8+记忆性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各种功能性细胞因子,特别是IL-1β,IL-27,IL-17A,INF-β和IL-10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所有第一次E.coli感染中经MPLA@PLGA预处理后存活的小鼠在第二次大剂量E.coli感染后仍能100%存活,MPLA@PLGA预处理存活小鼠主要器官中的细菌计数明显更少,且存活小鼠的体重可在第二次E.coli诱导的脓毒症后5天左右恢复到感染前的水平。经S.a.u的致死性感染,MPLA@PLGA预处理存活小鼠与正常健康小鼠生存率为20%,未见差异。结论: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出现免疫麻痹,制备的MPLA@PLGA纳米颗粒能改变脓毒症免疫抑制期小鼠的免疫稳态,具有长效保护作用,增加了记忆性免疫细胞的数量,促进免疫记忆产生,增强对细菌感染的二次保护能力,但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存在特异性。
其他文献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微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受控于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情况,也受海洋后生动物多样性、古海水饱和度、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影响。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和泥盆纪末Hangenberg两次灭绝事件中,古海洋无脊椎动物大量绝灭,造成后生动物格架礁的彻底瓦解,这为微生物碳酸盐岩在早石炭世的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纵观全球石炭纪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发展和演化,其表现出明显的二分性:早石炭世微生物碳酸
学位
随着传感器、物联网和位置社交网络等技术的成熟应用,跨领域的城市计算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POI服务设施的选址规划是城市计算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选址能为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提高POI设施的服务效率,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在城市化的持续进程中,城市各区域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差异,识别不同区域内各类POI设施的缺失或不足情况,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然而,当前设施的选址推荐和区域需求预测
学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消肿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效果好。
期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常见新生儿严重肠道感染疾病之一,促炎反应失调是重要的疾病机制。巨噬细胞是肠道炎症反应调控的关键枢纽,与多种疾病中发生组织免疫损伤有关,现有研究也认为巨噬细胞与NEC肠道上皮免疫损伤存在相关性;此外,有研究表明肠道巨噬细胞可调控潘氏细胞维持肠道干细胞功能,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更新与修复。这两种结论揭示了 NEC肠道巨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卒中(Stroke)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其中由脑缺血引发的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以溶栓和血管内手术恢复血流为主。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治疗时间窗短暂和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故临床应用受限。虽然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复杂,但围绕神经元存活是目前国内外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新手段的焦点。神经元的存活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的维持对
学位
硫化锌矿浸出渣中有价元素丰富,是重要的二次资源,但因其性质、结构极为复杂,实践中分选回收效率往往较低。深入研究浸出渣工艺矿物学性质对其高效回收具有重的理论价值。对内蒙古某中大型锌冶炼厂的氧压锌浸出渣进行了深入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锌浸出渣含硫44.33%、铅2.65%、锌4.24%、银192 g/t,主要有用矿物为单质硫(硫磺)、闪锌矿、铅矾等,银可能主要赋存于含铅矿物中;含有近20%的可溶
期刊
第一部分 抗磷脂抗体在增生性和膜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作用目的:抗磷脂抗体(aPLs)是一组以磷脂和/或磷脂结合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以往认为抗磷脂综合征肾病(APSN)是抗磷脂抗体肾损伤最主要的形式,实质为非炎症性血栓性血管病,但aPLs在肾小球的免疫性相关炎症性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被充分研究。而狼疮性肾炎(LN)是典型自身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aPL是否在自身免疫性炎症损
学位
<正>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营养方式。主要是指为一些存在消化功能障碍并且不能正常膳食的患者实施口服或管饲途径营养素的方法。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的方式注入患者的胃肠道。肠内营养的重要性营养是患者在患病后身体康复的最基本的条件。肠内营养能够提供机体基础所需,同时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患者改善消化道结构。在进行营养支持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期刊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1)超声造影成像及组织病理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3)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成像及组织病理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超声造影评估具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指征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学位
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AKI)是住院患儿尤其是重症患儿常见的疾病,和患儿的病死率增高明显相关[1]。AKI的病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与无法早期识别并靶向特定发病机制的精准治疗有关[2]。积极探寻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并从中寻找能够早期识别AKI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及时治疗,从而减少AKI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早期准确地识别AKI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3-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