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力波速是基桩动态测试的重要因素,由于土体的存在,成桩后桩身视波速明显低于其材料波速,现有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无法反映这一现象,为此,本文拟利用附加质量模型研究土体质量对管桩动力特性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考虑土体质量和桩土之间振动相位差对基桩动力特性的影响。桩顶高频干扰对桩身完整性检测造成严重干扰,现有研究对桩顶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同时,也没有给出消除高频干扰影响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消除高频干扰的有效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首先,将附加质量模型应用于桩与土塞的动力相互作用,推导出了考虑环向波动效应的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研究了土塞、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基于附加质量模型和环形虚土桩模型,利用矩阵传递方法求得了考虑土塞效应和缺陷处桩土相互作用的缺陷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阐明了管桩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一种消除桩顶高频干扰的有效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基本思路如下:在与冲击点成90度夹角的弯曲振动中性面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然后将两个对称布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同步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得清晰的桩顶速度响应曲线。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具有较高的缺陷检测精度,可以有效的检测桩顶附近微小缺陷。然后,考虑土体连续性和附加质量边界,建立了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桩侧土附加质量效应对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附加质量模型推导了桩中应力波速解析解,研究了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机理。理论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本文推导的应力波速解析解不仅可以应用于低应变领域,还可以用于打桩过程基桩应力波速的预测。最后,利用广义附加质量模型,从能量角度研究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规律。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1)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土塞效应对大直径管桩动态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考虑环向波动效应的管桩纵向振动频域解析解;然后,利用傅立叶逆变换得到半正弦脉冲激振力作用下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土塞、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通过本文解的反演曲线与现有理论解的反演曲线、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测试曲线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和计算精度。分析表明:土塞效应会导致管桩视波速和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降低;当考虑土塞效应时,随着桩身泊松比增大,壁厚和弹性模量的减小,管桩视波速降低程度逐渐增大,平截面假定在管桩中的适用性也随之降低;土塞效应会使桩端反射信号的宽度增大。(2)为研究管桩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测试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与冲击点成90度夹角的弯曲振动中性面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将两个对称布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同步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得清晰的桩顶速度响应信号。基于附加质量模型和环形虚土桩模型,利用矩阵传递方法求得了考虑土塞效应和缺陷处桩土相互作用的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通过与模型试验中不同测试角度的速度响应曲线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利用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速度对称叠加法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桩顶高频干扰是由弯曲振动模态和复合波在桩顶的传播共同导致的,其中,由非对称冲击力导致的弯曲振动模态是高频干扰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部分高频干扰可以在不增大入射脉冲宽度的情况下,利用双速度对称叠加法有效消除。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具有更高的缺陷检测精度,可以有效的检测桩顶附近微小缺陷。(3)由于土塞效应,管桩成桩完成后视波速较难预测。基于附加质量模型推导出了管桩视波速解析解,通过与Winkler模型的视波速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分析了附加质量模型参数、管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视波速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常见管桩的附加质量模型参数组合,阐明了土塞对管桩视波速的衰减机理。研究表明,管桩含土塞段视波速随着桩身单位长度质量的减小而减小,与桩身材料阻尼和材料纵波波速无关。管桩含土塞段视波速随着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然而,入射脉冲宽度变化对无土塞填充段管桩视波速基本上没有影响。(4)建立了考虑土体连续性和附加土体边界的广义附加质量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考虑桩侧土和土塞的附加质量效应,其基本思路为:将土体按照与桩壁的距离划分为原状区和扰动区。在桩土振动过程中,原状区土体保持静止不动,扰动区土体作为附加质量参与桩身振动。在扰动区引入土体径向非均匀模型,分析管桩振动能量在土体中的传播边界,以此边界作为附加土体的边界。附加质量土体通过Voigt模型和Winkler模型分别与桩壁和原状区土体连接在一起。基于建立的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土体对管桩纵向振动的影响,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桩侧土也会导致管桩视波速衰减;桩侧土和土塞的附加土体边界建议分别设置为0.3倍的桩外、内半径。随着桩土接触面积的增大,管桩视波速和桩端反射信号幅值逐渐降低。桩身单位长度质量是决定桩端反射信号强度的重要因素,而桩身材料纵波波速对桩端反射信号强度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5)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推导了考虑桩侧土附加质量效应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证明了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不仅可以应用于低应变领域,还可以用于打桩过程基桩应力波速的预测。土体的存在会使桩中应力波度随着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当入射脉冲宽度超过某一值时,桩中应力波速逐渐趋于一稳定值,不再受入射脉冲宽度的影响。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应力波速计算值与其速度响应反演值基本上相同,速度响应曲线与应力波速曲线协调性较好。基于Winkler模型的应力波速计算值与其速度响应反演值不一致,速度响应曲线与应力波速曲线不协调,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用于管桩应力波速评估。(6)当桩位于地表时,桩身应力波速等于其材料纵波波速。然而,当桩安装完成后,其应力波速低于其材料纵波波速。桩身应力波速随着桩身单位长度质量的降低和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质量和频率(入射脉冲宽度)都与应力波的能量有关,单位长度桩身质量越小,入射脉冲宽度越大,桩中波动能量越小。因此,桩身视波速降低率可能与波动能量有关。利用广义附加质量模型,从能量角度研究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规律。研究发现:桩中应力波速与桩身单位长度质量正相关,与质点振动频率成正比,应力波速与质点振幅无关。
其他文献
敦煌雅丹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新疆两省交界处,地处阿尔金山和北山之间的断陷盆地,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区存在着两组走向近乎垂直的雅丹,北侧雅丹近南北走向,南侧雅丹近东西走向,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的线性沙垄,整个雅丹区350 km2左右。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存在着两组走向截然不同的雅丹,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孤例”,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成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雅丹走向平行于主风向。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逐步深入至复杂构造油气田、海底深部油气藏以及隐伏构造油气藏等领域,传统海上地震采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油气勘探形势下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高效、高密度采集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全球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巨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世界能源的需求量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作为海洋大国,我国的海洋油气储量十分丰富,海洋油气勘探逐渐开始接替陆地油气勘探输出资源的任务,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特提斯域东部,其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演化和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并包含丰富的金矿资源,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转换时限,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弧后伸展时限和大陆碰撞时限,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典型金矿内多阶段流体活动中金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部的沟里金矿田为东昆仑地区主要的金矿富集
光学遥感是目前行星科学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遥测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相对比较容易获取,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探测任务中。而对遥测光谱数据解译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空间风化作用、不同的观测几何条件等等。本学位论文通过采用空间风化模拟实验与实验室控制性光度测量对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微陨石撞击与太阳风粒子注入等过程在内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物质原有的可见-近红外(VN
地球内部广泛存在速度不连续界面,这些界面的深度和起伏构造对于研究地球的组成、温度、压力及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主动源地震学方法耗资巨大,且受其穿透深度的限制,主要用于研究较浅的地球结构。目前全球范围密集地震台网布设,以及世界范围的中强地震频发,被动源地震成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研究。在被动源地震学研究中,远震接收函数作为一种常用技术,为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以及横向变化,提供了理想的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目前同位素质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可以获得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的同位素比值测量结果。自上世纪40年代起,传统的同位素质量分馏校正理论一直被应用于核素质量的定量测量。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C-ICPMS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现象,而在使用传统质量分馏校正模型校正仪器的偏移时,部分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无法被校正。目前常见的同位素分馏校
世界上大部分的锡矿床都直接与高分异的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但也存在一些锡矿床,以块状或层状矿体形式赋存在火山岩或沉积地层中,对这些矿床的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是否存在喷流沉积型的锡矿化作用,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葡萄牙Neves Corvo锡铜多金属矿床无论是从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地球化学特征方面都具有典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特点,云南个旧矿床存在产于大理岩层间的层状锡矿化和产于玄武岩层内部及玄
作为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渡时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晚新近纪)发生了一系列与气候有关的地质事件,是研究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以及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亚洲季风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南亚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一部分,与东亚季风气候相比,晚新近纪南亚季风气候的演化研究目前来说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且陆相环境中该时段的古气候记录相对薄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省,气候主要受控于南亚季风的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陆架,是在晚白垩世复杂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该盆地面积最大、沉积厚度最厚的凹陷,而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研究首先基于钻井和地震速度谱资料分析现今地层压力展布状况。接着,在收集各项模拟参数和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古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以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为
厄立特里亚中部的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和相关的花岗质侵入体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南部,主要由新元古代新生岛弧的增生形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该地区火山岩和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地表岩石类型以含变质沉积单元的镁铁质-长英质变质火山岩为主。这些变质火山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变化较大,其中SiO2(41.63-78.4 wt.%)、Al2O3(8.51-23.41 wt.%)、MgO(0.0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