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帖”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帖”是应人们的交际需求而兴起的标识有姓名、乡里、官爵等个人信息的礼仪性书帖,主要在日常请见、慕名申敬、庆贺吊慰、请客应酬等交际场合通传姓名,作用类似于今日的名片。明清以降,官场和民间社会中“名帖”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礼仪制度也相当成熟、完善,为商业经济迅速繁荣、物质生活日渐丰侈的城市生活增添了许多“雅趣”。一方面,“名帖”是交际礼仪的产物,具备“请托”“致谢”“自白”“邀约”“申敬”等交际功能属性,“礼”的性质至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名帖”开交际之端、言事必先书“名帖”、“受帖”需以“回帖”致意的习俗性;严格规范“名帖”制作、书写、投送、受纳等程序的礼仪性,以及炽盛的功利心理作用下“名帖”规制败坏、礼节崩乱等“异化”现象。另一方面,“名帖”的材质、形制、称谓、书写体例等基本规制,以及投送的礼节与禁忌等,往往是主客双方身份地位、尊卑等级和亲近关系的直观呈现或间接折射,可以审视明清时期的官场生态和民间风貌。官场交际中,“名帖”基本规制和投送礼节的定型、变迁与崩坏过程,反映出官场风气由淳厚、率真向轻薄、浮靡的动态转变,官职品秩、伦理道德、帝王殊宠深刻“塑形”的官员体面,以及君主与大臣、阁臣与宦官、文官与武官之间激烈的权力博弈。民间交际中,“名帖”及“名帖礼”的下移,促进了整个社会阶层的交际互通和文化资源共享,反映出民间风尚浓厚的模仿性、改造性和习俗性,亦影射出新兴的商人阶层广泛交通官府、谋官取利的社会常态。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境内考古发现发掘了众多周代墓葬,出土了大量车马遗存,为研究西周时期的车马器、车马埋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当卢、銮铃等车马器,学界已有专门梳理与研究,但对马冠的系统研究尚属阙如。马冠是佩戴在马头顶上的一种青铜兽面饰具。作为重要的周式车马礼器,西周早期出现,并广泛盛行于贵族阶级内部;到西周中晚期后逐渐消失,其发展演变极具时代特色。本文以出土西周时期马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制演变和
学位
西汉水流域位于甘肃南部,区域内遗址众多,根据区域考古的发展特征,将西汉水流域考古活动划分为创立期(1949年以前)、发展期(1950年至1979年)、兴盛期(1980年以后)三个阶段,分别对三个阶段的考古活动进行梳理研究,探讨西汉水流域考古活动的作用与影响。1949年以前,西汉水流域考古事业除了秦公簋相关研究之外,基本以考古调查为主,安特生、裴文中等学者应用考古学科学的调查方法,对流域内史前文化遗
学位
本论文主要分析现代汉语多功能口语词“要不”的形式、功能以及其各义项之间的演变关系。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介绍了国内外“语用标记”的研究概况以及“要不”的研究概况。第一章对“要不”各义项的句法表现及语义特点进行了分析。表否则的“要不1”主要出现在复句中,典型格式为“P,要不Q”,如“车子半路坏了,要不我早就到了”。“要不1”前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和“条件—结果”关系两大类,
学位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运用素养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极为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一至六年级每个语文园地中都编排了“字词句运用”或“词句段运用”板块,但词、句、段三者并非同时安排,有的单元安排了词和句的运用,有的单元只设置了句子运用。“词、句、段”三者也
期刊
靖难勋贵陈瑄因投靠之功受封平江伯爵位,是明代首任漕运总兵,为明代漕运的恢复与发展及漕运制度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梳理目前的陈瑄相关学术研究发现,成果主要分布在陈瑄作为首任漕运总兵官的历史地位、陈瑄对运河疏浚等方面的水利贡献和关于其家族的考古发现的简要介绍等三方面,多为简单的介绍性内容,对明代丰富的漕运相关史料的运用发掘较为不足,对陈瑄漕运之外的军政活动和平江伯家族的传承发展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原
学位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45只SD雄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复制OSAS模型,5只大鼠窒息死亡,剩余30只大鼠成功复制OSAS模型并随机分为OSAS组及Dex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Dex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Dex 2.5、0.5μg/(kg·d),对照组与OSAS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期刊
宋代军事孱弱,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其无不得益于赵宋统治者采取了重视文化、优待士人的政策。文化的繁荣、名家才子的辈出固然离不开学校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帝制时期学校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迈前代。中央太学,宋代在其教学组织形式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分斋教学法”和“三舍法”;地方上,设立提举学事司专门管理地方教育、设置学田作为地方学校的固定经费以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与此同时
学位
20世纪20年代,三峡地区就已经有外国探险活动,是我国开展考古学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而科学的考古活动则始于建国初期的零星调查,至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遗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发掘表明,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周围地区的互动交流形成了复杂的文化面貌。与此同时,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演变、环境考古研究、动植物考古等研究也在这一地区展开,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
学位
两汉时期,丧葬制度出现了重大变革,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种类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在随葬品方面,陶灶是此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此时期的典型陶器。且两汉时期灶在日常生活和祭祀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西地理位置又具有特殊性,因此,研究山西地区墓葬中随葬陶灶的演变有助于了解当时此区域丧葬习俗的变化。山西地区汉墓出土的陶灶,对此地区汉墓的陶灶分为6型,分别为马蹄形、梯形、圆形、五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进行
学位
弓形器最早出现在殷墟文化二期,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青铜器,一般使用在等级较高的墓葬及车马坑中。它一出现,就显示出比较成熟的铸造工艺和装饰风格,在商代晚期数量较多,西周中期以后逐渐消失。以往学界对弓形器多进行了专门性研究,而量的分析及综合性的讨论较少。因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商周弓形器的出土情况进行分区域、分期、分类型的综合梳理及其功用、来源和发展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通过梳理弓形器的出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