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理解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隐喻的定义和研究现状入手,指出一般辞典对隐喻的定义皆局限于词义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隐喻看作修辞手法之一。而事实上,对隐喻的研究并不仅限于语义学。从古至今,人们从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对隐喻进行由浅入深的研究,隐喻研究的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词到句,从句到篇,从篇章到非语言要素,从语境到认知心理,从单一领域到跨学科。从以上领域研究状况的列举,进一步探讨传统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对隐喻研究的局限性,指出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本文旨在将语用与认知有机结合,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原则认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而关联性是制约演绎推理的原则,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两者成正比的关系,即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然而,语境效果不是衡量关联性的唯一因素,还需要人们处理信息时在心理上付出一定的努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努力和关联性成反比的关系,即付出努力越多,话语的关联性越弱。   在从事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的法国学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当中,隐喻被视作是一种“随意言谈”(loose talk),是一种在严格意义上违背事实或与字面意义不符,且遵守关联原则的表达。本文以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说《看不见的珍藏》为例,论述小说中的隐喻符合关联原则,属于随意言谈。小说中,有的隐喻需要读者在心理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更大的语境效果;有的隐喻则旨在节省读者的心理付出,以一种不准确的表达,即随意言谈的形式,得到一定的语境效果,取得关联。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探讨隐喻的产生和理解,但关联理论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解释跨文化交际的可行性还有待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修桥铺路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我们一定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这是江苏省铜山县交通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开春常说的一句话。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开春,在公路交通
[目的]分析绵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甲、乙和其他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
期刊
期刊
期刊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文学市场已初露端倪。书籍的繁荣和文学实践者人数的增多都让传统的文学概念受到了质疑。作为一位严肃的作家,亨利·詹姆斯与文学市场间既矛盾又复杂的摩
学位
近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到重庆巴南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有群众坐着回答汪洋的询问,工作人员提醒他们站起来,汪洋生气地制止了工作人员:“干什么要群众站起来说话?我们是人民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词汇中的文化词汇在英汉语言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这些文化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本民族的文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