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像的互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图像视野观测空间,发现空间与像同时发生的现象,建立空间与像的研究视角,并对像与图像的词源观念辨析,提出图像、心像的概念来讨论空间认知与空间操作。空间与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空间成像是空间借助图像再现,投射至心像完成空间认知,布雷在公共图书馆、牛顿纪念堂等作品中采用空间成像方法对自然和历史空间再现。像成空间是通过图像稳固心像建构空间的方法,关注空间如何发生,像如何作用于空间生产。空间成像与像成空间看似分开,实则一体两面,彼此互成。从日常设计活动出发搭建空间与像的互成基础模型,发现互成存在循环、平行或历时等多种状态,最终将基础模型具体应用到不同建筑师,分别对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馆、阿尔多·罗西的圣塔卡尔多墓园和彼得·卒姆托的瓦尔斯温泉浴场展开分析,总结得出框选与并置、拼贴与类型、境像与氛围,三种互成方法来讨论空间与像的互成机制。
其他文献
当代数字媒体艺术处于多学科交叉处,既有图文互涉的交互式文本,也有时空交错叙事的互动影像,游戏媒介叙事在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的叙事现象和创作规律。优秀的从业者会从多种维度的感官体验出发,研究其在游戏交互设计中的关联性以求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文字冒险游戏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下发展问题,并举出案例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和总结,最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创新性地在原有的文本、音乐、CG、立绘的设计基础
学位
教育能使“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并且进一步的创新发展。《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学校美术课堂必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学校教育在非遗传承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将“非遗技艺”引入美术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民间蓝印花布在小学美术教学
学位
本文的目的是突出艺术材料的转化属性,并探讨混合媒介、极简主义和材料艺术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极简主义艺术家伊娃·黑塞的案例研究,探讨非常规的工业材料和商业材料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材料艺术始于中国以外的地方,本文首先将伊娃·黑塞在工作期间的创作过程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材料艺术概念联系起来。其次,本文将伊娃·黑塞对非传统材料的结合、使用及近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家的相关实践和观念进行比较。本文还将考察龚
学位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多雷《神曲》的绘画语言和插图与图文关系。古斯塔夫·多雷作为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插画家,以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叙事诗《神曲》为文本,讲述但丁在古代诗人维吉尔的引领下,游历地狱和净界,最后抵达天堂的故事。插图刻画得细致且生动,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图文叙述语言,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绘画作品,被业界誉为“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本文从多雷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神曲》插图的时代背景、
学位
后巷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中最末梢的空间,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消极且边缘化的。在我国当代城市更新和治理运动中,后巷这一空间类型是一直在被消除和取缔。与此同时在新城建设和开发当中也并未对后巷相应的道路级配进行补充。由此可见,后巷空间在我们的城市中很可能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最终消失。然而,后巷中存在着各种形式各异的自发建构和丰富事件活动。这些建造的结果预示着栖居行为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此外,后巷还具有以地缘和空间
学位
青铜器纹饰造型是最能体现其造型艺术特征的一点。其纹饰的种类、样式变化多端,极其丰富。青铜器纹饰造型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造型样式和特征,这与其社会审美的需求,文化内涵的转变密不可分。从殷商时期青铜器纹饰造型的神秘狞厉,到西周时期朴素、安静,富有秩序,再到战国时期曾侯乙墓青铜器纹饰造型开始变的灵动、飘逸,追求空间感的表达。这背后既有铸造技术发展革新的原因,也有楚文化本身地域特色影响的原因。曾侯乙墓青铜
学位
肯·伯恩斯,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为主。1990年,他制作的《内战》最能表现他的历史影像叙事美学。因为完全没有历史影像素材,这部纪录片剧集基本上采用静帧照片进行制作。这部纪录片也奠定了他日后的风格。在乔布斯的推动下,形成了“肯·伯恩斯效应”——即对图像的缩放或者是平移。本文将通过分析肯·伯恩斯《内战》的影像风格,试图阐述肯·伯恩斯风格与“肯·伯恩斯效应”的不同,分析并探讨历史题材纪录片
学位
从“vtuber~1”作为直播行业的新兴模式引起关注,到日本niconico~2公司为满足直播用户需求而开发的虚拟现实直播动画系统“Virtual Cast~3”,网络社交媒体界面技术的进化进一步加强了网络社会中的话语空间场景建构,由此,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主体性问题需要被再提和重新解读,从现实偶像到从虚拟偶像,从网络真人主播到虚拟主播,它作为资本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工具,最大化了用户的可匿名性和去身
学位
论文以自明始建至今的绍兴古戏台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其类型、分布、建筑艺术、礼乐与世俗等社会属性进行研究,在其社会背景下分析围绕戏台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首先对绍兴古戏台进行类别划分,再从空间分布分析其受到人文地理影响的可能性,并对绍兴古戏台的存续情况做一概述。其次从物质文化的研究角度对戏台的各类建筑构件进行描述与分析。分析其背后的隐喻信息与人文价值。再次借用人类学的研究角度
学位
本论文基于小凉山彝族设计精准扶贫为背景,试图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与文化IP设计传播的角度对扶贫这一命题做出路径的探索。在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地处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却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传统文化资源因与当下生活脱离而逐渐没落。如何以设计的力量,依托信息化技术与文化资产IP化品牌理念,让当地的文化和资源得到传承创新与推广传播,重新找到当今商业市场的一席之地,得以对当地经济做一份推动是本文的探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