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juren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批判以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斯·施蒂纳为代表的唯心史观的基础上,首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而构建这座理论大厦的基石就是分工思想。分工思想是在因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而引发的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现实语境下形成的。除了历史使然之外,古希腊思想家、近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分工的研究及取得的开拓性成就为分工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态》中的分工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思维转换,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着重分析了异化劳动,在探寻异化产生的根源时发现了分工,并论述了分工与异化、私有财产的关系,为《形态》中分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抽象的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分工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发展,分工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及其“消灭分工”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从而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开了“历史之谜”,指明了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它是构建唯物史观的坚实基础,是认识社会形态的科学维度,也是把握异化本质的一把钥匙。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分工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形态》中分工思想的研究对科学认识我国社会分工的发展变化,着力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资本论》中的机器观是马克思机器观的集中表达,它不仅是马克思对人类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进行考察的理论成果,更是基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实践所作出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转变的时代。机器及机器体系的产生、运用与推广,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使科技力量不断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在资
学位
我国酒类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庞大,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加的健康风险。本文阐述了酒精在人体吸收、转运、排泄和分解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综述了能够减轻酒精损伤和加速醒酒解酒的功能活性物质,并归纳总结了对应的作用机理。此外,对目前在研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酒精代谢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包括模式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的优化以及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等。
期刊
中国自2000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加速老龄化,应对如此形势迫在眉睫。在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上,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也出现问题,老年失能护理成为了新的社会风险。同时伴随传统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两个指导意见,因此,现阶段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
学位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温州永嘉人,是永嘉事功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事功”作为其思想的价值取向,实现了由“性理”到“事功”的学理转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贯通“内圣外王”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在对薛季宣事功思想的深入研究中,本文采取了“社会-学术-个人”的多元视角,更全面地分析了诸多可能对其思想的“建立”所造成的影响。从“社会”上看,在本文的第一章中,笔者主要考察了“薛季宣事功思
学位
当前正处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时期,破解农村养老问题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大有裨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本位”新论,突出农村养老“让农村百姓不仅‘老有所养’,还能在精神上‘老有所乐’”。现今农村养老模式创新不断,但是部分模式如昙花一现缺乏可持续性,部分模式养老功能弱化,也有一些模式起点过高推广难。本文从聚居养老这一新模式入手,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村养老模式的备选项,为
学位
搬迁农民安置区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样态,是一种城乡过渡型社区,具有城乡人口混居、城乡事务叠加、城乡组织混杂等特点,产生了独特的社区治理问题,重构了基层治理环境。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因不相适应而“失灵”,亟需基层治理的创新。本文基于城乡融合的研究视角,以浙江省云和县大坪社区为个案,对搬迁农民安置区的“街乡共治”创新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这一创新的实质和价值。研究发现,社区独特
学位
养老问题关乎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日渐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养老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现行社会照顾体系难以有力回应日益复杂高涨的养老期待、现行养老保障机制难以持续应对不断加重的代际矛盾。而“银龄互助”作为一种低龄助高龄的养老服务新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家庭赡养的缺失和社区居家养老照料的乏力。从这个层面说,“银龄互助”既是完善城市养老服务供给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城市代际养老能力的客
学位
现代化的进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进步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渐地显现出来。其中较为显著的便是生态问题的不断加剧,这种生态问题远不止于自然生态的破坏,而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劳动与休闲活动,以及更深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尤其到了后工业时代,劳动更是丧失了其原本对人的本真意义,而逐渐演变成一种令人痛苦的谋生手段。这种痛苦源于劳动方式的非生态化:在现代劳动中,劳动者的心
学位
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思想政治引导、凝聚共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社会阶层群体队伍不断壮大,党注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团结引领新社会阶层。本文在查阅、梳理文献的基础之上,从背景、现实依据、实践、经验四个层面分析了党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论文在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新
学位
在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颖的劳动形式闯入人们的视野,一个全新的时代由此而至。作为推动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种劳动形式,数字劳动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其背后也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数字劳动进行研究的前提是要阐明数字劳动的“元问题”。“数字劳动”一词肇始于20世纪中期,它是以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达拉斯·斯麦兹的受众商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