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B1促进IL-17+γδT细胞反应参与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早期排斥的作用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进一步研究HMGB1参与小鼠急性同种心脏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的机制,对体内IL-17+γδT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  方法:同种移植模型组以BALB/c为移植物供者,C57BL/6作为移植物受者;同系移植对照组C57BL/6作为供者,C57BL/6为受者,进行小鼠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标本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及移植物中IL-17+γδT细胞比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物中HMGB1蛋白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如IL-23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模型组术前1天开始给予受者HMGB1抗体处理,直至术后第3天,收集脾脏和移植物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γδT细胞比例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移植物中IL-17、IL-23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HMGB1抗体处理组移植物病理改变。模型组术前2天给予受者抗γδTCR抗体处理,观察受者移植物在清除γδT细胞后存活时间,制作生存曲线。并使用HE染色观察抗γδTCR清除抗体处理对移植物病理学改变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检测模型组血清中IL-17的水平变化。体外使用HMGB1刺激BMDCs,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变化。  结果:一、IL-17+γδT细胞参与了早期同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1、IL-17+γδT细胞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早期的时相变化  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受者小鼠脾脏及移植物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在移植后第3天模型组移植物中IL-17+γδT细胞占总的产生IL-17的同种反应T细胞约为56.0%,并且模型组移植物中IL-17+γδT细胞占总γδ T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同系移植物)要明显增高,在移植后第3天较为显著,而同种移植模型组脾脏中IL-17+γδT细胞占总γδT细胞的比例相对同系移植对照组要低。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L-17+γδT细胞在早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2、HMGB1蛋白水平以及IL-23和IL-1βmRNA水平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增加  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移植物,实时定量PCR检测移植物中IL-23、IL-1βmRNA水平变化,结果提示IL-23、IL-1βmRNA在模型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L-23在移植后第1天即达到峰值;Western blot检测HMGB1可以观察到随时间延长其蛋白水平表达增加。  二、HMGB1参与早期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1、HMGB1促进IL-17+γδT细胞反应  前述结果提示HMGB1可能参与了早期IL-17+γδT细胞反应的调控,为进一步探讨HMGB1的作用机制,使用HMGB1单抗处理受者,移植后第3天收集受者脾脏及移植物并制备单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γδ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提示HMGB1抗体处理组脾脏和移植物中IL-17+γδ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示HMGB1抗体处理组移植物中 IL-23、IL-17及 IL-1βmRNA水平明显降低。HE染色结果提示HMGB1抗体处理可以减少移植物中炎性细胞的浸润。  2、清除受者体内γδT细胞可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进一步体内使用γδT细胞清除抗体处理受者,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结果提示抗γδTCR处理可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减少移植物中炎性细胞的浸润。ELISA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变化,抗γδTCR处理可以降低血清中IL-17的水平。  3、体外HMGB1刺激BMDCs分泌IL-23和IL-1β  体外予HMGB1刺激受者BMDCs,LPS刺激组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于6h和24h候检测上清中IL-23和IL-1β的蛋白水平,结果提示HMGB1具有刺激受者BMDCs产生IL-23及IL-1β的效应。  4、体外IL-23联合IL-1β促进γδT细胞产生IL-17  进一步体外取受者脾脏细胞给予IL-23联合IL-1β刺激48h,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γδ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提示IL-23联合IL-1β可以促进IL-17+γδT细胞反应;通过磁珠分选γδT细胞,体外给予IL-23联合IL-1β刺激,48h后检测上清,结果示IL-23联合IL-1β可以促进γδT细胞产生大量IL-17。  结论:1、IL-17+γδT细胞参与了小鼠早期急性同种排斥反应;  2、HMGB1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早期对IL-17+γδT细胞的调控可能与促进DCs分泌IL-23有关。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目前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它是以宿主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成分之一——巨噬细胞作为其宿主细
为了证明三拷贝C3d的免疫负调控作用,该课题分别选择hCGβ、HER-2/neu、HBV-preS2/S作为模式抗原,设计相应的基因疫苗,通过基因免疫手段免疫小鼠以观察C3d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目的在于清除异物,回复机体稳态。在炎症起始阶段,局部炎症因子招募白细胞,随着炎症进展,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等逐步清除局部病原体等,炎症进入消退阶
蒙德里安的油画创作不仅仅是绘画传统写实手法的革命,更是油画设计艺术的再创新,是比例的设计艺术,是分割的设计艺术,是构图的设计艺术,是色彩的设计艺术,是心灵和思想的设计
该研究第一部分旨在分析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旋毛虫(Trichnella spiralis)和猪囊尾蚴(C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教育改革受到政治形态的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在体制改革方面受到制约,高校缺乏自主权,因此改革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理论与改革理论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契合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 改革理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高效课堂实施的起步阶段往往存在纪律差、效果不明显及时间不够等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做好实施方案、加强培训和研讨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 阶段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5-01  近年我市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现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有的课堂存在不少问题,离“高效”
目的 在骨组织工程中对大量生物降解和可吸收材料,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细胞外支架是提供细胞粘附、增生和分化的基础,也是将生长因子固定于细胞组分上并维持三维空间结构,允
文中较全面地论述了油田脱水转油站计算机集散型控制系统。讨论了油水界面的测量方法,计算公式和控制原理。在国内首次选用美国霍尼韦尔双法兰差压变送器智能表测量油水界面,用
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其成功率可达95﹪,挽救了成千上万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