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表面活性的酶法改善及其对稀奶油打发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植物基食品呼声的提高,如何改善植物蛋白性质尤其是物美价廉的大豆蛋白表面活性,并使其能有效替代乳蛋白在搅打稀奶油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加热和酶水解作为常用的大豆蛋白改性手段,然而前者聚集度难以控制且蛋白黏度大,后者酶解过程中蛋白疏水聚集严重导致水解得率低,且受表面活性限制,若不与小分子乳化剂合用,蛋白水解产物难以单独应用于搅打稀奶油的制造。关于搅打稀奶油打发性能较为一致的理论是体系需要存在表面活性有一定差距的表面活性剂,促进脂肪部分聚结的发生和搅打稀奶油结构的形成。基于此,论文首先使用蛋白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对不同热变性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进行表面亲疏水性调控;接着利用PG对木瓜蛋白酶水解过程进行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调控;最后研究上述大小分子蛋白改造产物以及聚集体复配对无乳化剂添加的搅打稀奶油打发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大豆蛋白在搅打稀奶油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模拟SPI商业加工不同热变性水平(分别在70°C、100°C和121°C加热),研究使用PG对加热SPI进行表面亲疏水性调控后蛋白聚集及表面活性的变化。脱酰胺进程曲线结果显示SPI轻度变性和结构展开(70°C预热处理)有利于促进PG脱酰胺反应;而SPI重度聚集(121°C加热)会弱化脱酰胺反应。粒径、分子量分布和电泳等结果显示热处理会导致分子聚集,粒径增加;脱酰胺也会诱导蛋白结构展开,导致各亚基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形成可溶性聚集体。表面活性和油-水界面流变结果显示天然SPI(NSPI)和不同程度热变性的SPI经PG脱酰胺反应后乳化活性均显著提高,尤其是70°C预热的蛋白,经PG脱酰胺后其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速度和界面膜弹性模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具体表现为获得最佳的乳化活性(90.19 m~2/g)和乳化稳定性(113.79%),相比于NSPI分别提高100.0%和22.4%;但重度聚集(121°C加热叠加脱酰胺处理)会弱化油-水界面膜强度从而降低乳化性。气-水界面流变显示PG对加热变性SPI起泡性无明显改善效果的主要原因是PG不能改善各类SPI气-水界面吸附行为。上述结果说明PG脱酰胺反应引入负电荷的同时会使蛋白结构部分展开,增加蛋白表面疏水性,引发聚集,并且适度聚集有利于表面活性增加。接着探究了PG在木瓜蛋白酶水解过程中进行亲疏水性调控对SPI表面活性及蛋白聚集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一木瓜蛋白酶酶解SPI相比,PG的加入会降低表面疏水性,也会促进蛋白聚集生成。气-水界面流变结果表示PG添加量为20 U/g(适度聚集)有利于提高蛋白吸附到界面的速度和界面膜的弹性模量,但当PG添加量增加到50U/g或100 U/g时,聚集体比例进一步增加会影响其在气-水界面的吸附速度,乳化活性也显著下降。随着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增多,小分子蛋白比例增多促进了起泡活性,但乳化性和起泡稳定性会显著下降。复合酶解30 min效果最佳,时间过长(120 min)会导致气-水界面吸附速度和界面膜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蛋白分子量适度下降和聚集体适度生成,均有利于产物在气-水界面的吸附速率和界面黏弹性的提高,并结合乳化性和起泡性结果,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条件为:木瓜蛋白酶和PG添加量分别为100 U/g和20U/g,50°C下酶解3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的SPI起泡活性为162.50%,起泡稳定性为94.33%,乳化活性为65.45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为95.92%,且该条件下获得的酶解液几乎无沉淀产生。最后,利用改性得到的表面活性较好的SPI制备无小分子乳化剂添加的搅打稀奶油,在改性蛋白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聚集体(商业SPI离心后的沉淀)或小分子多肽(木瓜蛋白酶深度水解SPI后的上清液)改变体系蛋白组成,研究不同分子大小大豆蛋白的复配对搅打稀奶油打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20 U/g)与木瓜蛋白酶(100 U/g)酶解30 min得到的改性SPI由于其较好的表面活性和同时兼具大小分子蛋白,可以制备出效果较好的搅打稀奶油乳状液。聚集体的适量添加(改性蛋白与聚集体的比例为4∶1)能够增强脂肪球界面膜,减少脂肪球聚结,提高搅打起泡率和奶油的稳定,并且可以缩短搅打时间。而小分子多肽的加入使得界面膜变弱,脂肪球聚结严重甚至导致消泡现象,需要更长的搅打时间,奶油的稳定性也较差。以上结果证明了采用表面活性有差异的大小分子大豆蛋白是可以制造不含小分子乳化剂的植物基搅打稀奶油,且不溶性聚集体的适量存在可以降低搅打时间、提升起泡率和产物稳定性。以上结果为提升大豆蛋白在具备清洁标签的搅打稀奶油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综上,PG对70°C预热变性大豆蛋白的乳化性改善效果最佳,以及通过PG脱酰胺(20 U/g)和木瓜蛋白酶水解(100 U/g)联用30 min获得了表面活性较好、酶解过程几乎无沉淀产生的、适合制备无乳化剂添加的搅打稀奶油的改性蛋白,并当该改性蛋白与蛋白聚集体比例为4:1时,搅打稀奶油的打发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他文献
薄荷酮是香精香料和日化用品等产品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和添加剂,具有一定抗菌抑菌效果。但薄荷酮的高挥发性、强疏水性以及热敏感性等缺陷限制其在多领域中的应用。针对薄荷酮自身的缺陷,包封是目前常用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和提高应用效果的手段。影响包封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包封用载体的结构及性能,因此寻求一种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条件温和且载量高的载体至关重要。淀粉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高且结构易改造等优势,作为包封功能因子
学位
饱腹感强的食物有助于减少食欲和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或将成为干预肥胖的有效饮食策略。抗性淀粉(RS)作为一种增强饱腹感类食品配料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将RS与葡萄糖或者快消化淀粉进行饱腹感比较,对于不同类型RS之间的饱腹感差异研究甚少。基于此,本课题以抗性淀粉颗粒(RS2)、回生淀粉(RS3)、化学改性淀粉(RS4)等3种类型RS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类型RS饱腹感(短期和长期)差
学位
甘油酯核心醛(GCAs)是一类至少含有一个醛酸酰基(至多三个)的甘油三酯,广泛存在于煎炸体系,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国内外虽有报道涉及不同油脂煎炸或加热氧化生成GCAs,但就铁、水分和氧气这三种影响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对GCAs生成的影响尚处于空白。本文以高油酸葵花籽油(HOSO)这一代表性高油酸食用油为对象,探究煎炸及烹调温度下,空气、水分、三价铁离子(Fe3+)对HOSO加热氧化生成GCAs的影响
学位
目前,鱼糜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品原材料,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冷藏相较于传统的冷冻贮藏更能保留鱼肉的新鲜度,并且冷藏鱼糜已在鱼糜制品产业中初显品质和成本优势,但此温度下微生物生长活动却不可避免。因此,本研究围绕鱼糜冷藏期间的品质特性,研究了微生物对鱼糜理化特征及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在鱼糜中回接微生物来探究分离出的菌株的致腐能力,通过组学手段初步推测优势腐败菌的致腐机理,旨在更好地提高鱼糜品质及延
学位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黄金标准,但是配方奶粉的蛋白组成与母乳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后续乳蛋白的消化特性和消化后的功能活性。母乳中最主要的两种蛋白是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二者比例为60:40,而这两种蛋白中最主要的组分分别是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和β-酪蛋白(β-casein,β-CN),现有的文献主要是研究配方粉中不同比例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消
学位
研究背景:自闭症的患病率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全球问题,并呈现出世界范围内无地区差异的流行趋势。但对于自闭症干预手段大多是遗传学、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但在体育学领域较少涉及。快乐体操运动源于体操其内容涵盖到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动作,其所传导出的疗愈价值十分丰富。研究通过体操自身去挖掘快乐元素,在干预方法上创设符合干预对象特点的内容,从而对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研究过程:本研究采用发展
学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具有多种有益生理功能。甘油酯、乙酯和游离脂肪酸是n-3 PUFA的三种存在形式,其中甘油酯型n-3 PUFA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但是天然油脂中n-3 PUFA含量难以满足食品及药用要求。现有的酶法富集方法虽然具有选择性好,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仍存在富集效率低,n-3 PUFA含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因此,本论文以天然鱼油和藻油为原料,探究酶促选择性醇解
学位
世界范围内的霉菌毒素污染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等霉菌毒素后被人和动物摄入会引发各种疾病,且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出口损失将超过4.5亿美元。相比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生物酶法降解毒素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特点。由于被污染原料中通常有多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会加强致毒作用,因此探索并开发能
学位
网络欺凌是指个体或者群体通过电脑或数字媒体反复地传播敌意的或攻击性的信息,意图给他人带来伤害或不适的行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兴问题。研究表明网络欺凌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持续增多。成长型思维指的是个体对个人属性(如人格等)持有可塑性的信念,已有研究证实,接触成长型导向信息的学生更少地实施攻击性和报复性行为,对青少年实施的心理社会干预已被证明对减少包括欺凌在内的危险行为有效。让人不禁思考,
学位
泡菜作为我国传统发酵食物的代表,因其酸香可口的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上可采用感官评定、化学和仪器法判定和分析泡菜的成熟度(p H、总酸等)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生物胺等)。但传统检测方法因需专业人员、操作繁琐或需要昂贵设备,并且需要实际取样而容易污染大部分产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泡菜的发酵过程控制。作为新兴的检测方法,比色传感器阵列(Colorimetric sensor 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