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过渡,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均不同程度地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收敛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证实,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人均产出产生了正面影响:与此同时,渐进式的开放道路使东部沿海地区无论在对外贸易的量和质上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然而,我国三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接近外部,在政策上受到倾斜,因此贸易开放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相对缓慢。从动态的增长角度来看,不同的贸易开放程度必然造成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对静态的地区经济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借助分析收敛的基本理论框架,笔者依据时间序列聚类分析方法采用1978-2008年我国31个省区的贸易开放度数据进行区域分组,可以确定三个集群:高贸易开放区、中贸易开放区、低贸易开放区。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集群内各省份的人均实际GDP相近的划分在一个样本或群体中,又进一步分为高收入、中收入和低收入组。这样得到的区域组更加符合俱乐部收敛的概念。根据Barro和Sala-Ⅰ-Martin(1995)的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理论,然后对各区域进行收敛性回归,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对各贸易开放区内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识别向共同稳态水平收敛的“俱乐部”的具体成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各贸易开放区俱乐部收敛性。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了省际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1.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不仅存在三个大的收敛俱乐部,而且在大的收敛俱乐部内部存在次一级的收敛俱乐部,即存在第二甚至第三层次的小的收敛俱乐部。2.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三大贸易开放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的人均产出序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发现我国高、中、低三大贸易开放度区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的收敛趋势,同时高贸易开放区和中贸易开放区内的经济增长收敛性比较显著,而低贸易开放区收敛性不太明显。表明以贸易依存度度量的地区贸易开放程度显著的促进全国的经济增长收敛,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越强,这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力度确实是区域俱乐部收敛的。3.研究表明,我国存在两种可能的收敛“俱乐部”:一个是领先省份收敛“俱乐部”,其中高开放度区有8个省份的人均收入在向上海收敛,中开放度区有4个省份的人均收入向黑龙江收敛,同时低开放度区有5个省份的人均收入向山西收敛。另一个是平均值收敛“俱乐部”,由16个省份组成,它们的人均收入向全国平均值绝对收敛,其中有6个省份在向全国平均值收敛,有5个省份向全国平均值收敛,同时低开放度区有5个省份向全国平均值收敛。因此,本文认为所有区域的先进区域的人均GDP水平(而不是平均的人均GDP水平)更加适合作为稳态的代理变量。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开放度区的省份有各自的稳态水平,各收敛俱乐部以各开放区领先省份的人均GDP水平为稳态水平。以上海人均GDP为稳态水平组成的“高开放度区”收敛俱乐部,以黑龙江人均GDP为稳态水平组成的“中开放度区”俱乐部和以山西人均GDP为稳态水平组成的“低开放度区”收敛俱乐部;三个俱乐部内部各自存在经济收敛,而三个俱乐部之间的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收敛迹象,反而表现出穷俱乐部越穷、富俱乐部越富。这也意味着这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对于高开放度地区,最高人均产出地区比最低人均产出地区的比值在逐渐的减少,趋于平稳,表明高开放度地区内部各省区经济增长差异一直在缩小,经济增长表现为收敛趋势;中贸易开放区各省市人均产出差距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对低开放度各省市而言,该比值先下降后上升,从94年后曲线逐渐上扬;表明在低开放度地区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发散趋势。和我们的实际相吻合。即高开放度区各省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一直在缩小,开放的经济表现出了强烈的收敛趋势,而这又是通过贸易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前一组比后一组有着更强烈的收敛特征,从而进一步支持了贸易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结论。从近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经验看,贸易开放有着引致发达地区经济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一个渐进收敛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各贸易开放区的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的特征,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各地区间贸易开放水平的差异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政府目前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减小地区间的增长差异,协调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的高效持续运行十分必要。另外,对中西部落后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是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利用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增长差异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