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SmGGPPS和SmKSL的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丹参干燥的根和茎可入药。丹参在东亚各国广泛种植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和急性缺血性中风,其活性成分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丹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使得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解决资源短缺。如今,通过次生代谢途径上关键酶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逐渐成为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而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基因工程研究的前提。农杆菌转化法作为丹参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其条件逐渐被优化。由于丹参毛状根易培养、生长周期短等优越性,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比较完善,而丹参植株遗传转化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筛选农杆菌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最终建立起高效可靠的丹参植株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丹参品质奠定了基础。1.丹参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以丹参叶片作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携带gus基因的pCAMBIA2301转入丹参外植体中,初步建立起丹参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探究农杆菌菌株类型、共培养时间、不同类型抗生素及浓度对丹参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都是农杆菌介导丹参遗传转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优化后的转化方法是:将组培苗叶片剪成0.5cm2,于1/2MS重悬液制备的ODλ600=0.6菌液中浸泡30m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菌液并接种于含1mg/L6-BA0.5mg/L2,4-D的MS共培养基上进行3d共培养。共培养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水冲洗5遍,无菌滤纸吸干水后转接到含1mg/L6-BA、0.5mg/L2,4-D、400mg/L特美汀的MS除菌培养基上,除菌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和幼芽阶段需添加50mg/L卡那霉素进行阳性筛选。筛选出的幼芽接种到含0.2mg/L I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和促进植株生长。2.丹参过表达SmGGPPS和SmKSL的转基因研究根据SmGGPPS和SmKSL的序列信息设计两端引物,从丹参基因组中扩增目的片段,连接至pMD19-T载体上。用XbaI/SacI对SmGGPPS进行双酶切,用BamHI/SacI对SmKSL进行双酶切,插入pCAMBIA2301植物表达载体,最终经过酶切检测和测序检测确定目的片段整合到载体上。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通过本研究构建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导入植物体中,经过筛选和PCR检测获得转基因幼苗,炼苗后移栽于盆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对过表达SmGGPPS和SmKSL进行初步的转基因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小粗隆骨折与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恢复的影响,评估股骨距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中的作用,为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不同封管液(低分子肝素和肝素)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为低分子肝素能否作为血液透析中
本文研究灵猫香散剂质量标准。除按药用灵猫香检查大环酮的存在外,望春花生药粉末采用显微鉴别法。含量测定以总大环酮为指标作限量控制试验。样品供试液经薄层层析后与对照
本实验采用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溶剂,对中药材黄芩中主要四种黄酮成分进行微波辅助提取,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系统优化。同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低共熔
随着我国桥梁事业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已经成为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两种桥型。然而这两种桥型都有其适用的局限性,连续梁桥需要设置支座,而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天津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服务业FDI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从改革开放至今,外商直接投资在
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土壤盐渍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黄河三角洲湿地成陆时间短,其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近年来,黄河三
目的利用重组腺病毒Ad-GFP-wnt3a和Ad-GFP-wnt3,分别转染小鼠肝前体细胞,使其获得高表达。通过观察比较高表达wnt基因的小鼠肝前体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wnt信
我国是世界上油茶籽产量最高的国家,因绿色健康用油,油茶籽大多采用冷榨法提油。冷榨后的油茶籽粕内含有大量的蛋白与残油未被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损失。本论文研究反胶束萃取同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主要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并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