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小说试论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中国的小说创作中,陕西女作家叶广芩是位可圈可点的人物。她推出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力作,得到作家们的称道。一些权威性刊物也频频转载。其中篇小说《黄连·厚朴》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后,中篇《谁翻乐府凄凉曲》又获第九届百花奖。紧接着,1999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采桑子》又获普遍好评,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叶广芩的创作开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文坛的一大焦点。本文是想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叶广芩的作品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第一章《历史的开掘域外的感悟》中,我主要讨论了叶广芩近年小说描写的题材的两个系列:一是写家族、家事或由此生发引伸的“古色古香”的小说。这以《本是同根生》《祖坟》为代表。二是写日本生活题材,以《风》《注意熊出没》和《到家了》为代表。 在连续性的小说《本是同根声》和《祖坟》中,作者着力表现的是业已衰落的贵族后裔以及他们日渐平民化了的日常生活,那个远去了的王朝背景留给他们的是一份精神文化遗产,是一种抹不掉、挥不去的思想气韵和人格执守,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了舜铨这个人身上。舜铨所葆有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代表了中国文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精神。 《风》写的是“我”在九十年代为一个鬼子寻找汉奸的故事。小说在往事与现实的交织叙事中有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更融进了中日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比较和思考,它不是单向的价值判断,而是有着耐人寻味的丰厚的意蕴。在《到家了》这部作品中,读者可沿着战后残留孤儿李养顺回归故里开始新生活的轨迹,感受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潜入对两民族文化差异及融合的理性思考。作家把由血缘亲情,文化背景以及那场战争所造成的两国百姓的矛盾对立和联系纠葛巧妙的集中于李养顺身上。 第二章《灵魂的家园》中,讨论了叶广芩的中篇小说《雨也潇潇》, 叶广芬小说试论京腔味十足的短篇《藤蔓架下》、《岸边》、《远去的凉风妞》、《洞阳人物录》,长篇小说《战争孤儿》,历史小说《乾清门内》等,通过对叶广苛小说的大致测览,我们发现作者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第三章《(采桑子)的预示》主要讨论了叶广芬家族小说的一部力作《采桑子》。《采桑子}) 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后裔命运及生活的长篇小说。从“我”——一金家第七女,老小同时又是一个作家的角度讲述各人的故事,到出了老北京一个世家的历史及子女的命运历程。叶广芬的《采桑子》是写史,写一个家族的历史,她写没落而不颓丧,叹沧桑终能释怀,感伤的同时更有历史的审视意识,同情的历史更有批判的深度,叹往事却不忘今天的历史尺度和高度。这就更使《采桑子》有了一种历史的深沉感。 最后在《结束语》,我讲述了叶广芬的一次企图自杀经历及后来她对生活、写作的态度和她的作品显示出一种精神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具备介电各向异性这一重要特性,液晶材料做为可调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微波领域。与传统的微波可调器件相比,基于液晶材料的微波器件不仅可调,还可以降低成本,实现集
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带给人们的变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引发的信息革命以最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人们自我实现和实
近十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内各层面各级别的国际合作交流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在各大高校内,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国际合作交流也成为了高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心理偏差、价值观扭曲、行为习惯不良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政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开发技术的复杂性著称。为了解决GIS软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与缺少高技术软件人才的矛盾,人们需要软件自动化技
信息时代,各项资源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着高校这类特殊组织的发展。各类资源的有效运用依托于人这项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作为高校拥有的重要资源,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本文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方法研究了临床专业进行预防医学实习的必要性、实习计划、实习模式及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实习,学生的预防观念得到加强,临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
目的观察六味补气颗粒剂联合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
中国扬琴是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已逐渐发展为富有东方音乐魅力的民族乐器,本文在阐述扬琴教学历史演变与音乐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扬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