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仿生诱铒集成的多功能免疫抑制纳米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是尽快恢复缺血区域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获得血氧再供给。然而再灌注后,脑部固有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外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过量活性氧(ROS)生成共同构成复杂而过度激活的脑免疫微环境,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的病理损伤,从而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因此,快速有效地调节复杂多变的脑免疫微环境,缓解过度免疫状态,对于减少再灌注损伤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以CXCR4高表达的干细胞膜包覆聚多巴胺纳米粒,负载核酸药物A151,构建了工程化仿生诱饵集成的多功能免疫抑制纳米系统(Versatile Immunosuppressive Nanosystem,VIN),结合了精确的炎症趋向性、药物释放控制特性、活性氧清除和双重抗炎作用,高效重塑过度激活的脑部免疫微环境,减轻再灌注损伤。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VIN的构建和表征首先,利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高表达CXCR4受体,采用低渗裂解和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细胞膜,超声重组形成工程化仿生诱饵囊泡(CM+);其次,通过氧化自聚合制备聚多巴胺纳米粒(PDA),基于Zn2+与氮原子及磷酸基团的络合作用,以Zn2+为桥将PDA(含氮原子)及核酸药物A151(cGAS抑制剂)紧密连接,得到负载A151的聚多巴胺纳米粒(AP)。最后,采用超声空化法将AP与CM+重组,制备工程化仿生诱饵集成的多功能免疫抑制纳米系统(VIN)。透射电镜结果显示VIN呈核壳结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209.2±15.7 nm。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CXCR4受体表达上调,且两个重要的功能蛋白CD47和CXCR4在VIN上保留完好。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果表明Zn2+促进A151的负载,负载率为94.6±1.2%,载药量达15.9%±0.7%。2.VIN的体外特性考察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考察PDA清除ROS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透射电镜分析PDA响应ROS的降解特性;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考察A151响应ROS的控释特性。结果表明,PDA纳米粒具有高效清除ROS的能力,并且能够响应ROS降解释放A151,20 h的累积释放率约为52.0%;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和ELISA实验考察CM+诱捕CXCL12的特性,结果表明,高表达CXCR4的CM+可以高效捕获CXCL12。3.VIN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研究体外研究分别以BV2细胞、PC12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考察VIN纳米系统体外免疫抑制作用。首先,构建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相比于正常细胞膜包裹的纳米粒,VIN跨过BBB以及被BV2细胞和PC12细胞摄取效率提高了3-4倍。其次,构建BV2细胞炎症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ELISA法、基因组测序分析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VIN通过抑制cGAS-STING通路实现小胶质细胞表型转换,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由2.3%增加至44.2%。另外,为了研究纳米系统抑制外周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考察VIN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结果显示,VIN作为纳米诱饵可以捕获CXCL12,进而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量分别降低66.0%和49.9%。最后,建立了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ROS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活死细胞染色等方法证明了VIN清除ROS、保护神经元的能力。综上所述,VIN通过转换小胶质细胞表型、抑制外周免疫细胞迁移和减少ROS发挥体外免疫抑制作用。4.VIN的体内分布研究体内分布研究以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为动物模型,栓塞1 h后进行再灌注。免疫逃逸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VIN能够躲避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除,显著地延长了血液循环时间。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表明VIN具有良好的脑部靶向能力,在缺血病变区域的蓄积能力是正常细胞膜包裹纳米粒的1.5倍。此外,脑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IN能够有效穿过BBB并被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摄取,为其发挥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5.VIN的体内药效学评价以脑缺血再灌注的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栓塞0.5 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1 h后进行再灌注,评估VIN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体内治疗作用。在单次给药短期模型和多次给药长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TTC染色、脑切片的TUNEL、H&E和Nissl染色等检测结果表明,VIN能够促进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恢复,降低缺血大鼠死亡率,脑梗死面积分别减少了79.6%和89.4%。进一步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VIN能够减少氧化损伤,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减少外周免疫细胞浸润,重塑脑内免疫微环境。综上,本文成功构建了一种仿生纳米诱饵集成的多功能免疫抑制纳米系统,内(清除ROS,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外(抑制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协同重塑过度激活的脑部微环境,安全高效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行业、政策、市场等多方因素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在积极提升工程质量,创建优质工程。以“鲁班奖”为代表的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项的评选,不仅严格要求工程项目保证实体质量,还要求工程项目能代表国内领先的建造水平和技术。每年参与国家、省、市各级优质工程评选的项目多达数千项。建设项目想要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需经过主动申报和各级评选单位的层层评选,仅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成功,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很多建设项目
学位
近年来,在全球变化影响下,地球陆表植被表现出明显的格局演变和动态发展趋势。全面理解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以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中国作为地球表面植被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其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变化与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响应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植被覆盖状况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展开深入剖析,以期系统认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植被变化的影响,
学位
隧道工程作为一项施工组织规模大、工期长、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大型地下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往往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为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安全,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控制,如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管理思想和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向知识的转换,把建设隧道项目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转变成对应的风险管理知识。以此为基础本文将隧道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事
学位
河南省位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主要传输通道最南端,人口众多,是全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河南省火力发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产生大量的SO2、NOx和PM等大气污染物,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贡献源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电力部门调研数据整理,采用物料衡算法和排放因子法,自下而上计算出河南省火电行业2019年及2020年全过程排放清单。并在此清单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电力调度情景,对河南省火电行业电力
学位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增加,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其中尤以雾-霾污染最为严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出现过雾-霾污染事件。PM2.5作为雾-霾中的主要成分,已经成为空气质量监测中六大污染物之一,研究PM2.5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有指导性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5~2019年河南省PM2.5浓度数据和同时段同地区MODIS数据,使用暗像元算法反演缺失部分的PM2.
学位
学位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众多、面积大,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青藏高原湖泊群日益成为研究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重点关注对象。分析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全面认识气候变化、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本文以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为研究对象,结合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地表水体数据集和湖泊周围的数字高程模型,估算了2000-2018年青藏高原410个湖泊
学位
EPC项目模式目前正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引领模式,推动引导着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结构提升、变化,并在建筑行业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EPC项目模式是把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联合到一起的,且医院EPC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知识面广等特点,导致新建医院EPC项目总承包商的风险明显增加,给总承包商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在EPC模式的高风险承包中,提高EPC总承包商
学位
叠层材料综合了单一材料的特性,既减轻了结构重量又保证了结构性能,近些年在飞机的机翼和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则是飞机装配过程中针对叠层材料的钻孔量激增,减小叠层材料的层间毛刺和表层毛刺对实现飞机部件的一次装配具有重要意义。快速精确地测量出毛刺的几何形貌并给出表征参数,有助于更便捷和灵活地获取钻孔工艺优化的毛刺评价指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激光位移传感器
学位
倒立摆系统具有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等特性,且类似飞机着陆,火箭发射,机器人关节等质心位置高于支撑点的复杂物理模型可简化为一级甚至多级倒立摆,因此该系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特别地,倒立摆作为质心(COM)运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机器人被动行走领域,以揭示人类行走的潜在机理。由于倒立摆系统动力学中存在的鞍点特性,使得摆容易下落,而这与被动行走步态难以保持稳定有很大联系。因此,倒立摆系统动力学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