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程度和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相关性实证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语言本身或语用表现角度进行,从认知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该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用错误主要表现在礼貌语使用的负迁移.这些语用错误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例如:语言水平、文化差异、意识程度的紊乱等.该文要阐述的观点是语用错误作为语用迁移的结果也是语言选择的结果,而语言输出又受到意识的控制.该文提出的假设是意识程度和二语学习者使用语用策略的正确与否为正相关.即外语学习者在意识程度高的时候产生的语用错误会减少,而意识程度低的时候语用错误就会增多.该文将通过一个小规模的角色扮演的实验来对这个相关性进行研究.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因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将受到认知的影响.比利时语言学家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不同的标记性水平会产生不同的意识程度.一般来说,无标记的语言内容和低水平的意识程度是相对应的,而标记性的内容会导致高水平的意识程度.以礼貌语的使用为例,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母语的礼貌策略对他来说就是无标记的,因此他说母语的时候意识程度很低.而相反他在说外语的时候情况相对来说就复杂一些,一方面外语的礼貌策略对他来说是有标记性的,这似乎说明他说外语的时候意识程度一定会很高,另一方面这种高的意识程度也是可以分级的,因此该文假设在语言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外语学习者意识程度越高产生的语用错误就会越少.意识程度对一个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科研和教学中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纠正性反馈在学习者习得二语过程中的地位已逐渐得到研究者的肯定和认可。而很多外语教学实践也证明,纠正性反馈不管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学习者目的语的输入,还是学习者目的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很难真实反映原语的思想.翻译已不
以N-甲基乙酰胺、醋酸乙烯酯为原料,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合成N-甲基-N-乙烯基乙酰胺。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试图以中外悲剧理论和其他相关的哲学思想为先导,通过对《玻璃动物园》的细读,揭示温斐尔德一家悲惨的生活遭遇,为理解和定义悲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该文分析了《玻璃动物
重点论述了醚化封端聚醚的主要合成方法、醚化封端聚醚的分子结构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醚化封端聚醚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实例介绍了醚化封端聚醚在清洗、纺织印染、食品
英语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不断探讨的课题.语言教学法流派繁多,聚讼纷纭.但综观各家之说,结合本身教学实践,
多丽丝·莱辛(1919-)的作品在文学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71年每年一次的现代语言协会(MLA)上就有其作品的专门研讨会.1975年创办第一部莱辛专论.1976年关于莱辛作品的博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宣传资料英译文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并且试图归纳总结外宣译者的共同经验和成功的必备素质。 文章首先回顾了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
1月29日,福建省质监局党组书记严效东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各直属单位党委(总支、支部)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