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肌瘤为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疼痛为影响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满意度较低。为提供更加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提倡多模式镇痛。腰方肌阻滞作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即将局麻药物注入腰方肌周围,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腹部手术后腹壁痛和内脏痛的目的。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以及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年龄30-50岁,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组(Q组)、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T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P组)。Q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P组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静息、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1.术后6、12、24小时静息VAS评分:三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2.术后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三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Q组在各时间点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T组(P<0.05),Q组和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率:Q组使用率为13.7%,T组使用率为50.0%,P组使用率为14.2%,三组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Q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T组(P<0.05),Q组和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Q组发生率为20.6%,T组发生率为23.3%,P组发生率为53.5%,三组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两两比较:Q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Q组和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了更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其他文献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致盲眼病,病理机制尚未阐明。低胎龄、缺氧、炎症和感染是重要的启动因素。OIR小鼠模型是研究ROP的经典模型。近年来炎症与ROP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DNA结合蛋白,是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TLR9是TLRs家族中重要的成员,通过激活下游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协调伤口愈合,诱
背景肺腺癌是多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大支气管黏液腺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易发于年龄偏小、无吸烟史的女性中,且临床症状不明显。肺腺癌虽然肿瘤组织生长缓慢,但多在早期就出现多发转移,因此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肺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大约三分之一的肺腺癌患者化疗后会产生多药耐药,导致化疗失败。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现象。当今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地区发病率约为0.05%,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占90%。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SOX1)属于高迁移率族蛋白DNA结构域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已有研究表明,SOX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浸润深度、进展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等预后不良指标显著相关;且其启动子区域的Cp G位点呈
背景食管癌为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新疆哈萨克族中食管癌发生率也有较多报道,本地区多以游牧为生,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水平较差,日常饮食单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较高的食管癌发生风险。了解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对于判断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完善分子病理学理论进行早期诊断,预测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新疆哈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病理特点,并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及电话等方式跟踪调查,
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40~50岁居多。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95%,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PTC最为多见,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原因。HPV基因亚型有200多种,不同基因型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明确一个地区HPV的流行情况对于一个地区HPV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新乡地区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尚未见报道,缺乏系统的HPV感染的数据,同时女性感染HPV的危险因素也缺乏相关报道,所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河南省更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随着患者医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食管癌可于早期、中期被发现并治疗,其中食管癌根治术是主要和首选治疗方式。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食管癌根治术时间一般较长,对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研究表明,地塞米松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围术期应用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目前尚没有在食管癌根治术围
背景卵巢肿瘤是一种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体癌及宫颈癌。卵巢癌的风险在65岁以下。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为0.36%,在发达国家为0.64%。中国的发病率为8.14/10万,死亡率为3.13/10万。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由于现如今针对该病的筛查方案效果欠佳,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对于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将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对比正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GBM细胞快速增殖的能力、浸润性的生长方式,且其对放化疗耐受程度高,患者的预后差。研究发现,GBM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基因的调节,所以GBM在本质上属于多基因病变。为了找到治疗GBM的新方法,基于基因调控水平来研究相关因子作用关系,并找到新的基因靶点显得至关重要。Micro RNA(miRNA
背景目前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其中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放射治疗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晚期肺癌肿瘤靶区体积较大,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对肺、食管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放射性损伤临床上主要通过呼吸门控、图像引导、调整分割剂量等手段来减轻放射性损伤的程度及其由此损伤引起的并发症。近几年国内外